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上學是我們大多數人繞不過的一個話題,粗略地統計下,一個人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本科畢業,按照當下應試教育學製。我們在校園大概會度過 16 個年頭,如果選擇繼續深造,時間無疑更長了。貫穿一個人如此漫長求學生涯中,我們會經曆過形形色色的課堂,也見識過各種各樣的授課方式和老師。

在不同的求學階段,不同老師的課堂,不同的學科中,你是否也有過不喜歡上學的時刻?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針對這個話題,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心理學係教授威林厄姆提出了幾個有意思的觀點。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開始共讀豆瓣熱門教育學圖書 TOP1《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簡介

本書是的威林厄姆一本深受學生和教師歡迎的教育心理學著作。他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詳細分析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註意的一些問題。書中每一章都運用了一個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如事實性的知識先於技能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我們在已知的環境中理解新的事物兒童在學習方麵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教學技能可以通過練習而提高等。作者指出,學生是否喜歡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能否持續地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悅感

大腦會盡可能避免思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但我們不是天生的傑出思想者,除非認知環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則我們會盡可能地避免思考。

我們普遍認為大腦是會思考或者說不排斥思考的。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曾這樣說過:

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隻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人因思想而偉大。而思想主要來自持續深入的思考。但威林厄姆卻從日常生活中分析思考的身影,並認為大腦會傾嚮於避免思考。

首先大腦是不擅長思考的。從近年來 AlphaGo打敗世界第一棋手柯潔以及今年以來熱火朝天的 ChatGPT,都證明了相對於機器智能,人的思考是緩慢的、費力的和不是完全可靠的。

但是你可能會疑惑,既然人不擅長思考,那每一天我們又是如何度過的呢?威林厄姆認為對於日常生活來講,我們主要依靠記憶存儲而非思考來進行。一些重要的功能是不需要思考的,比如我們眼睛所見的東西是不需要經過思考的,你不需要思考你看到的事物就知道周圍有什麼;其次人傾嚮於用記憶而非思考指引日常行動,比如回家的路線是靠調用記憶而非思考來完成,同理如果你要做一個蛋炒飯,也是調用了你的記憶食譜。正如心理學家們所說:“我們大多數時候做的事情正是我們經常做的事情”

雖然大腦不擅長思考,但有人卻熱衷於智力活動。比如有人喜歡玩填字遊戲數獨、研究掃雷、看紀錄片來獲取更多信息等,也有人更喜歡從事具有腦力挑戰的工作。這是因為適度的腦力活動會給人帶來體驗成功的愉悅感,而愉悅感恰恰來源於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恰當難度的問題至關重要,毫無頭緒和進展的問題會遏止人的好奇心

思考是如何進行的

了解思考的發生機製會幫助我們理解是什麼讓思考變得睏難。威林厄姆認為人的簡易思考模型如下:

raw-image


思考模型

  • 外界環境:包括我們可以看到、聽到的事情,等待解決的問題等。
  • 工作記憶:可以把工作記憶理解為意識,這裏會保存著你思考的事情
  • 長期記憶:存儲了你關於世界事實性知識,比如貓有兩隻耳朵,燒開的水會燙人等

思考的發生過程就是你將外界環境和長期記憶中的信息用新的方法組合時。而這一過程發生在工作記憶區。

舉例來說,我們現在要求解一個一元二次方程

+ y = 7
- y = 1

其粗略的方法如下:

  • 調用長期記憶中消元法,將方程一和方程二相加得到2x = 8
  • 調紅長期記憶中 8 / 2 = 4, 得到 x = 4
  • x = 4 帶入方程一或二中,得到 y = 3

至此,我們得到改二元一次方程解為 x = 4;y = 3。如果我們的長期記憶中冇有消元法和基礎加減法的記憶,這個思考過程可能不會順利發生。

因此,思考成功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麵:環境中的信息、長期記憶中的事實、長期記憶中的步驟、工作記憶的空間。同樣重要的是工作記憶的空間有限,人同一時間隻能保留一定量的信息;而好奇心隻有在遇到自信能夠解決的問題時才會發生

事實性知識先於技能

關於思考和學習的關係,荀子曾在《勸學》中講到:

吾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意思是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這也側麵說明了倘若一個人思考問題時,他不具備該問題相關的先驗性知識儲備,他的思考很難有什麼實質性結果,還不如踏踏實實地開始學習。

威林厄姆認為一個人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非先天完備,而是要基於全麵的事實性知識支撐,事實性知識要先於技能,而且事實性知識體係建立應該優先於批判性思維。

針對思考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事實性知識或者說事實知識的多少會影響思考最終的走嚮。我們以下圖為例來理解事實性知識的重要性。

  • 當你麵對思考問題有一個相關性事實性知識時,你的思考就容易偏嚮該事實性知識,同時也受此局限。
raw-image


  • 當你麵對思考問題有三個相關性事實性知識和兩個更深入事實性知識時,思考的角度就相對會多個不同維度 ,同時你也思考過問題背後的問題,無疑會比之前的思考更加全麵和深入。
raw-image


  • 當你麵對思考問題有更多和更深入事實性知識時,思考的維度就更開闊,同時思考結果也就會擁有更多的包容性和普遍性
raw-image
  • 更重要的是你會擁有對問題的直覺歸類和類比能力。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其實都有包含這個道理。
    • 孔子在《論語·述而》中講
    • 《周易·係辭上》中講
  • 當你麵對思考問題有足夠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時,思考的結果就越接近問題的本質
raw-image


問題推演

  •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道發展的方嚮和我們思考的方嚮正好相反。萬物經有道演化出各種不同的外相,而思考就是由事物各種不同的外相去逐步剖析其背後的普遍性。同時,也是在追求根本的普遍性道路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智慧的群星閃耀。

未完待續

我們小小總結下本文的主要內容。首先我們簡要介紹了威林厄姆的幾個教育心理學觀點。接下來我們詳細說明了為什麼大腦會盡可能避免思考以及引導好奇心的關鍵是恰當難度的問題。接下來我們解析了思考是如何進行的,掌握了思考成功的四個關鍵要素。最後我們了解了事實性知識要先於技能,我們需要建立更全麵的事實性知識,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思考的過程和事物發展的過程正好相反,一個是抽絲剝繭、由繁到簡的過程,一個是由簡到繁,萬物萬象的過程。

本文寫作過程中筆者也思考良多,限於篇幅,其它內容計畫在下一篇文章中輸出,敬請期待。

avatar-img
4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le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很多人對毛姆並不陌生,從《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和《刀鋒》等廣為流傳的作品中,我們看到毛姆生動傳神的寫作和他的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他通過一部部作品持續探討和深入思考人生意義和生活方式。本文主要介紹毛姆的生平和他對生活以及人生的幾個觀點。
相信很多人對毛姆並不陌生,從《月亮和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和《刀鋒》等廣為流傳的作品中,我們看到毛姆生動傳神的寫作和他的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他通過一部部作品持續探討和深入思考人生意義和生活方式。本文主要介紹毛姆的生平和他對生活以及人生的幾個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缺乏執行力並不是出於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結果。文章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培養,提出降低預期、不和外界比較、聚焦自己等方法,可以激發內在的動力。作者分享了自己歷練成長型思維的過程,以及在社群媒體經營中透過持續行動實現小目標的經驗。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人之於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人類會思考,而對於人類而言,記憶是思考的基礎,是思考的載體,如果沒有記憶本身,那人類又如何思考,如何從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知識。 失去記憶=失去思考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需要考慮周詳為何要學習的影響及因應對策。為何要學習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柯爾律治曾講過,哲學是科學中的科學。這段話讓我的心境提高了一個層次。對於一般人來說,為何要學習究竟象徵著什麼呢?為何要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那麼,為何要學習究竟是怎麼樣的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