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蒼鷺與少年》的三個人生反思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raw-image

很多人(還有影評)說《蒼鷺與少年》是一部每個人看都有各自解讀的一部電影,原因很簡單:它是一部映照你對生命看法的電影。

一如日文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這部電影想述說的是關於人生的故事。現在的你在電影中看到什麼,也反映出你對人生的觀點。至於看不懂的,也可能是你還未思考過人生是什麼。


「真人」的意涵

將男主角「真人」的名字說文解字來看,「真」代表真誠,也是真人在電影中的形象,他剛正不阿,具有原則,並會為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

若將「真人」兩字合在一起看,是真實的人、真正的人,可能真人在整齣電影中才是真實存在的,其他角色以及場景只不過是從真人的角度投射出去、想像出來的。既然是想像的,便隨時可調整觀點,進而改變對周遭世界的看法。

若從這樣的角度出發,真人在劇中的情緒表達、態度轉變相當值得探討。


《蒼鷺與少年》帶給我的三個人生反思

1、善惡共存才是真實

石塔的塔主,藉由堆疊積木制定塔內的規則,進而決定塔內世界的善惡、對錯,並帶領整座塔走向這些準則所對準的某些特定方向。

塔主(舅公)或許是因為年紀增長,也或許是因為塔內的規則無法再被持續維護,因此想將塔主的職位交給真人。第一次塔主拿積木試探真人,真人發現積木帶有惡意,因此不去觸碰。

塔主對於真人能夠分辨藏在善意中的惡意,說他是個好孩子,在這樣的時代裡能夠有這樣善良的心很難得,更加安心地想將塔主的職位/塔內世界託付給他。

在塔即將毀滅之前,塔主想將十三塊積木全數交給真人,期待他能夠創造一個完全善的世界,真人卻選擇回到原本的世界,因為他頭部右側還留有自己用石頭故意砸傷的傷疤,那是在他身上留下惡的痕跡。他不是一個完全「善」的人,他也是懷著惡意的。

或許,善惡共存才是真實,不存在絕對的善、或絕對的惡。
例如在真實世界中,戰爭帶來殺戮與死亡,卻也造就真人父親工廠的蓬勃發展;在石塔中,塔主想創造一個善的世界,在塔內卻也充滿了吃哇啦哇啦的鵜鶘、吃人肉的鸚鵡,看似安寧平靜的地方也仍充滿了殺戮。無論是真實世界還是石塔皆沒有絕對的善惡。

2、可以自由穿梭的時空

電影裡提到,在不同地區、不同時空都有同一座塔,而從畫面中看到塔內的迴廊有許多不同編號的「門」,經由這些門則可以通往不同的世界。

火美在塔即將毀滅前,將真人送回他所在的世界「132」號門,並說到她知道她最後會死,不過自己並不怕火,而生下真人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所以她會在另一個時空去完成這件事。

火美在塔內、塔外的形象轉換,可以連結到我們如何「認知」自己以及如何「表達」自己,在塔內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樣貌活著、可以無所不能,如同將自身最純淨的靈魂保持在中心;而在塔外,能夠經由不同道「門」創造出不同的形象與結果。
然而不管在哪裡,這都是同一座塔。
「我」始終是「我」(塔),但只要知道「我」最根本的樣貌,以及每道門對應到哪個時空,「我」就能展現出不同樣貌的「我」。


另一個角度的想法,則是不同的時空為何都有同一座塔?是不是各處都有某些運作規則是我們不得不去遵循的呢?


3、我們經常活在習慣的體制裡而無法自拔

塔內有大量的鸚鵡群,牠們分工細緻、各司其職,每一隻鸚鵡看來都僅只負責社會機器的其中一項工作,牠們就彷彿是大型社會的縮影,日復一日地做著自己專長的事情,其他則只需要聽候指令就好。
從兩隻鸚鵡陪同鸚鵡大王到塔主門前,兩隻鸚鵡對鸚鵡大王的話唯唯諾諾那一幕,也可以看出牠們對命令的信服,更深怕自己跳脫規則的不安。

鸚鵡大王既然是鸚鵡群的權威代表,牠也是鸚鵡性格的究極版。
牠對於真人違反塔內規則的反應十分激動,除了在鸚鵡群內大肆宣揚牠抓到了違反規則的真人,在舅公打算將積木交給真人的那一刻,鸚鵡大王對於這樣「違反規則」的舉動更是感到生氣,甚至緊張到搶走積木自己重新堆疊,然而堆起的積木塔卻搖搖欲墜,旋即倒塌,在積木倒下之前鸚鵡大王還出劍破壞了制定塔內規則的積木,造就了石塔的崩壞。

為何鸚鵡大王對於「違反規則」如此激動?甚至是抗拒?
在牠身上我看見的是對於既有體制的慣性,在這慣性中是安全的,分辨對錯很簡單明確,但當這慣性方向即將被改變時,牠變得慌亂、不安,容不下世界被更改的可能性。

連結「塔在各個時空都存在」這件事情,在各個時空都存在著一些運作規則,我們是否也經常在不同的環境、時間裡,被潛移默化了遵循這些規則而不自知呢?
對於那些脫離規則的人,我們又是如何看待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