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失水準的溝通|觀點小品 Ep.9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同意對事不對人,不代表我支持惡言相向

就是說直話時常被人混淆就是說難聽話的意思。

難聽是一種形容,多少人主觀上聽到不合意的話,就會給人上「沒禮貌」的標籤,哪怕講的是建言,去追求一個人有心就應當能把話說好,但我真心認為這其實是不對的,有些語境存在有它溝通的價值。

鄭重其事的態度表示事情已經來到臨界點,或說是不是極限也應該會有正常判斷

加上看到會去表述「對事不對人」的人,多半都有他們自己的利益色彩,有的人甚至會去包裝成:所以如果有天我對你很失禮,你得體諒,因為你就是表現的很差勁,而你只能向我追究的,就只是自己為什麼事情辦不好

好樣的,能把原先一句立意良好的意思表示玩成這副德性

raw-image


...


話術?

現在看到太好的東西,必然會先懷疑是不是有詐。

raw-image

從前讀師大的時候遇到很嚴重的人際問題。

有些點事後串連起來才會想通,比方說組長開會表示: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我們就是對事不對人;結果其他人提出的問題得到重視討論的時候,我表述的狀況反而要碰軟釘子、打回票。

最後才知道我根本是被討厭,不是提出的事情好或不好的問題

或者這麼說,如果提個問題是得遵照身價來判斷,一個比較被人群接受的人,不必把說的話拉到最好、最有價值就可以優先得到重視,那重點其實只是放在:你說的話我就比較樂意聽而已。

這就雙標,好的事情是不配發給觀感有問題的人。


對事不對人,其實就只是在延緩問題發生的時間

現在我的態度非常直接:帶利益立場說這話的人,我會一律無視

事情就是一些王八蛋做的,為什麼要給他藉口、理由,讓他覺得對你做不好的事情還有理由是 ok 的,他這是什麼立場去主導事情發展的走向,事情擺在那沒人去觸發,那是不可能自己就轉起來:你既選擇隱忍,又因此傷害別人,這操作奇絕了

一方面則是說,錯比較多的一方不代表就要扛起所有罪過。

就事論事大家都會寫,但是沒幾個人做得到,二戰造成德國起初肆虐的原因,很顯然加害者也相當病態,凡爾賽條約一出,這時候就又有共識都是 they 的錯了,這就是是非不分,什麼似是而非的道理都混雜在一起,只為了撇清自己挑起關係紛爭的責任。

純讓當事人談事情心緒好些還勉強可行,但對方在明白你的溫柔刀不會比較好受。



...


專題推廣

raw-image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

  • 點點「追蹤專題」,同系列作從此不漏接
  • 如果是「追蹤我」,還能涉獵到少見又容易登榜的心路歷程文章
  • 簡單的點「愛心」,表達對主題的喜歡或給我的鼓勵也很歡迎
avatar-img
24會員
325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國文是幫不了溝通多少,可是國文之外很多人是碰也不碰的。
說穿了有的人他不是醒不過來,是他這些年最清醒就只能是那樣了。
大多數人是分辨不出來,哪些舉動是他、哪些是別人洗禮的結果。
大家分明是想讓自己更好,結果看的、做的只是在擠幸運兒的窄門。
為了找工作這個字眼你辛不辛苦,那你難道都不會想知道,促成自己得做這些的理由是什麼嗎。
二個年代之間對很多人來說必然存在落差,變的更好,或變的更糟了。
國文是幫不了溝通多少,可是國文之外很多人是碰也不碰的。
說穿了有的人他不是醒不過來,是他這些年最清醒就只能是那樣了。
大多數人是分辨不出來,哪些舉動是他、哪些是別人洗禮的結果。
大家分明是想讓自己更好,結果看的、做的只是在擠幸運兒的窄門。
為了找工作這個字眼你辛不辛苦,那你難道都不會想知道,促成自己得做這些的理由是什麼嗎。
二個年代之間對很多人來說必然存在落差,變的更好,或變的更糟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s_cepHpyk完整podcast收聽連結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吧?」 「你本來應該就知道的吧?」 在關係裡、在職場中、在網路上,多少衝突源於這個概念? 由這個觀點出發,每次的爭論,我們究竟在爭的是什麼? 是磨合事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
好的溝通 清楚 表述完整 快狠準 沒有情緒 讓人聽的懂 直接 同理 不能只有情緒發洩 開放 尊重 直來直往 互相傾聽確認彼此意思 信任 平等對談 互相感到善意的氛圍 壞的溝通 語速 對方表情不對 沒有共識 無言 聽不懂彼此的話 一直重複沒有共識的詰問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s_cepHpyk完整podcast收聽連結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吧?」 「你本來應該就知道的吧?」 在關係裡、在職場中、在網路上,多少衝突源於這個概念? 由這個觀點出發,每次的爭論,我們究竟在爭的是什麼? 是磨合事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即使這樣的事件二邊都不輕鬆,那就看事主想讓事情在哪一方手裡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