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日撥一天帶小孩們走一趟圖書館,已經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到圖書館裡頭,不管是翻閱報章雜誌、觀看影音、寫寫作業文章、望天發呆、或是隨手抽一本感興趣的書籍閱讀,是心靈的沉澱、是知識的增長、也是生活的享受。
近幾個月以來,因為身體的一些症狀,使得在閒逛館內書區的時候,特別會注意健康類的書籍,以展現我對健康的渴求。
那日挖到一本教我們怎麼選擇吃的食物,特別是要對「糖」的攝取要更加警覺,作者認為「糖」是一種毒品,更是百病之源!不得不說,若是按照作者的想法,那麼老K我就等於是每天都在吃毒,年輕時沒太多感覺,人至中年,感受益深。
書名是「3天改變體質的斷糖飲食」,作者「西脇俊二」,出版年2015年7月。
看完本書的內容,發現有些長期以來的觀念原來是不正確的,似是而非,以下就摘錄一些釐清我錯誤觀念的書中資訊,以為紀錄。
- 所謂的糖,並不單指巧克力等甜食,而是充斥在日常飲食中的米飯、麵包、烏龍麵、蕎麥麵、拉麵等碳水化合物,還有以米或小麥粉為原料的零食、具有甜味的水果或根莖類蔬菜,都含有大量糖分,作者呼籲:「無論是熱騰騰的白飯,或是大家最愛的啤酒,全部都是迫害我們身體健康的『毒』物。」關於這一點,不管大家信不信,至少我是聽進去了。
- 中午用餐後會想睡覺,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是身體為了消化食物,使血液集中在胃部,導致大腦無法靈活運作的說法,是錯誤的觀念。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碳水化合物」等糖分,會使負責掌管情緒的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量減少。因為「多巴胺」可帶來活力、興奮和適度的緊張感,使頭腦保持清醒。
- 吃甜食可提振精神,是一個極為嚴重的錯誤觀念。當糖分進入人體後,荷爾蒙便會開始大量分泌,抑制血糖上升,同時自律神經也會因此受到刺激,處於緊張狀態。這種情緒上的劇烈起伏,正是造成恐慌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精神分裂症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主因。所以,該忌口還是得要忌口,吃甜食雖然當下心情會好,帶後果影響真不小。
- 構成三酸甘油脂的主要成分,來自沒被人體使用完的多於糖分,不是脂肪,脂肪是維持健康的必備條件,更不會形成三酸甘油脂。所以糖分是引起肥胖的元兇。難怪,這陣子老K減餐減量沒減糖,還胖了的原因大概就是這個。
- 糖是一種毒品,具有「成癮性」,我們無法立刻戒掉糖分,是因為我們「糖中毒」了,吃下糖分後的幸福感,只是暫時的幻象。
- 肉類含有豐富的必需胺基酸,是維持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食物,因此「減少肉類攝取」並不可取,和肉類的膽固醇相比,米飯、麵包、麵類等食物中的糖分,才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原來,我之前都誤解肉了,都是讀書少惹的禍。
- 癌細胞最愛糖分,也就是葡萄糖,是致癌主因。維生素C會使癌細胞內產生過氧化氫,幫助人體殺死癌細胞。不管作者說的是不是一定正確無誤,但常說多攝取維生素C,具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這倒是可信的。
- 「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主因」的觀念是源自於俄國病理學者安尼斯科在1913年發表的一項實驗結果,實驗中發現使用含有高膽固醇的飼料餵食兔子,其膽固醇會沉積在大動脈,導致動脈硬化。但這項實驗最大的問題在於,兔子是草食性動物,構造與人體不同,無法自行吸收膽固醇,無法與人相提並論。
書中涉及到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治療的部分就不太適合在此提及過多,有興趣的就請自己找來看看吧!
開卷有益,有了這些資訊,剩下的就看是否能真正執行,有益的擇善固執,有偏差的則要適時修正,不可以固執,否則最終受影響最大的還是自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