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書仍在流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網路時代,電子書正當道,是否紙本書會在人間消失?

十幾二十年前網際網路開始騰飛的時代,有人就斷言;傳統印刷業該準備走入歷史了。此外,文化用紙量應該也會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完全無紙化 (Paperless ),這在辦公室的領域或許會更快實現的。

實際情況如何,沒有足夠數據佐證。畢竟紙漿用量,或是紙品用途在工業類或文化類;暫時沒看到具體分類數字比對。單從整體紙品消費量,在西元2000年前的最後十年,台灣每年從三百多萬噸的消費量,以每年平均近5%的增長;來到了每年大約五百萬噸的消費量, 最近十年都維持在每年450萬噸左右的水平,也就是持平的狀態。

這不是精準的研究數據,只是顯示網路世代的今日,用紙量沒有再進一步消退。當然,網路商務的蓬勃發展,網購活動所須的用紙量必定大量增加。這裡只是做一合理推估,就是文化用紙量必定維持在相當的水平,尤其辦公室的大量無紙化,那麼文化用紙大量用在印書上面的推估,就更合理了,不是嗎?

紙本書已經流傳數千年,它有電子書無法取代的特點,在人類歷史的進程;確實扮演着媒介和傳承的角色。根本來說,紙本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無可取代的,這論點應該不會誇張才是。

常逛誠品書店的人不難發現,新書上架的種類和數量繁多,令人目不暇給。穿梭期間,除了賞心悅目以外,隨手翻閱,或發現精彩內容;佇足研讀,或移步瀏覽,是非常療癒的午後偷閒時光。這樣的肉眼和手指的接觸,在電腦屏幕或手機視窗上是無法享受到的。

以前旅遊過日本的人,應該沒忘地鐵上人手一本口袋書專心閱讀的場景,乘客藉著閱讀打發通勤的時間。如今北捷搭車的經驗看到的,應該是人人盯著手機或是打手遊,或是看片子,讀紙本書的情況應該少了吧!

無論如何,翻書閱讀是人類的共同記憶。人類應該會和書本一起繼續存在這個星球N年,最起碼;喜歡這樣感覺的大有人在。

就在澳洲雪梨,社區公園就會放著一白色木箱書架,提供附近住戶奉獻好書的收藏處,給散步徜徉其間的人瀏覽,取用。在落日餘暉下,看到獨坐翻閱的身影,讓畫面更添加了溫暖的人文風情。

更甚者,愛書的人家,乾脆在居家籬笆上,對外裝上白色的封閉型書架,裡面書籍琳琅滿目。路人可佇足,可取出翻閱,也可帶走。看完後;或放回去,或拿出自家寶貝來替換,這樣的轉手流傳,不就是看到了有形的文明傳承了嗎?

2023年10月拍攝於自家附近

2023年10月拍攝於自家附近




avatar-img
190會員
270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謊言是所有詐,欺,騙的基本元素 所有“詐欺”或是“詐騙”的個案,裡頭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謊言”。詐騙所造成的傷害;依照謊言尺度的高低,詐騙規模的大小,會有程度上的不同。詐騙的惡例幾乎每天都有媒體報導,當前的法律也盡可能的將歹徒繩之以法。只是,可能是刑度不夠重,社會上仍然有許多的詐騙,而且花樣不斷翻
世上很多事就是詭異! 我曾仔細觀察過,某一特定路段的數十起車禍都發生在一樣的地形,而且;有不少車禍重複的在同一地點發生。這是所謂的“抓交替”?還是,地球上某些地段陰氣較重,容易帶走八字不夠重的人。這是冥冥之中存在的神秘力量嗎? 身歷其境更覺得神秘恐怖 旅居紐西蘭北島時,經常有機會穿梭在相隔一百
2023年8月8日父親節,我在VOCUS發出第一篇文章;人生的第一次。我想開始寫文章,寫我經歷過的很多人生經驗。更重要的,我還想寫我所能想像的,即便要花時間去找材料。我創作的決心是來自什麼動力呢?我,不想老年癡呆太早來臨! 父親還健在時,每次回家探望他;都是跟他說我最近如何?有哪些好的事情;想讓他
旅居紐西蘭北島時,兒子讀小學,學校裏很多課外活動都會邀請家長幫忙。尤其,校外活動或郊遊時,會希望相當比例的家長參加。例如,去動物園,會希望出車出駕駛,一個家長帶四個孩子。溪流划獨木舟的活動,三個孩子須要一個家長帶。爬山時,也差不多。我因此多次參加,也看到很多有趣的郊遊活動。 記得小朋友剛進小學不久
這是第三次橫越太平洋,依慣例;採取‘’大圈航法‘’(Great Circle Sailing )。日籍商船“紫藤號”離開東京灣後,開始以巡航速度航向奧勒岡州的波特蘭港。雖說目的港是太平洋東邊的美國西岸,其實船頭是對著阿拉斯加朝北北東方向奔馳的。 聖誕節前的海上氣候非常惡劣,強風大浪,濃霧,陰霾,還
小時候誰都喜歡聽故事,不管是媽媽說的床邊故事,或是小玩伴咬耳朵時;告訴你某某小朋友的小道消息。更有趣的應該是在幼稚園或是剛進小學時,老師通常會在教室說一些有趣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或是話題都有個共通點,內容不會太長,大都故事完整,內容也都容易懂;且生動有趣。做為小小聽眾,我們大部份都聽得懂,也或多或少
謊言是所有詐,欺,騙的基本元素 所有“詐欺”或是“詐騙”的個案,裡頭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謊言”。詐騙所造成的傷害;依照謊言尺度的高低,詐騙規模的大小,會有程度上的不同。詐騙的惡例幾乎每天都有媒體報導,當前的法律也盡可能的將歹徒繩之以法。只是,可能是刑度不夠重,社會上仍然有許多的詐騙,而且花樣不斷翻
世上很多事就是詭異! 我曾仔細觀察過,某一特定路段的數十起車禍都發生在一樣的地形,而且;有不少車禍重複的在同一地點發生。這是所謂的“抓交替”?還是,地球上某些地段陰氣較重,容易帶走八字不夠重的人。這是冥冥之中存在的神秘力量嗎? 身歷其境更覺得神秘恐怖 旅居紐西蘭北島時,經常有機會穿梭在相隔一百
2023年8月8日父親節,我在VOCUS發出第一篇文章;人生的第一次。我想開始寫文章,寫我經歷過的很多人生經驗。更重要的,我還想寫我所能想像的,即便要花時間去找材料。我創作的決心是來自什麼動力呢?我,不想老年癡呆太早來臨! 父親還健在時,每次回家探望他;都是跟他說我最近如何?有哪些好的事情;想讓他
旅居紐西蘭北島時,兒子讀小學,學校裏很多課外活動都會邀請家長幫忙。尤其,校外活動或郊遊時,會希望相當比例的家長參加。例如,去動物園,會希望出車出駕駛,一個家長帶四個孩子。溪流划獨木舟的活動,三個孩子須要一個家長帶。爬山時,也差不多。我因此多次參加,也看到很多有趣的郊遊活動。 記得小朋友剛進小學不久
這是第三次橫越太平洋,依慣例;採取‘’大圈航法‘’(Great Circle Sailing )。日籍商船“紫藤號”離開東京灣後,開始以巡航速度航向奧勒岡州的波特蘭港。雖說目的港是太平洋東邊的美國西岸,其實船頭是對著阿拉斯加朝北北東方向奔馳的。 聖誕節前的海上氣候非常惡劣,強風大浪,濃霧,陰霾,還
小時候誰都喜歡聽故事,不管是媽媽說的床邊故事,或是小玩伴咬耳朵時;告訴你某某小朋友的小道消息。更有趣的應該是在幼稚園或是剛進小學時,老師通常會在教室說一些有趣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或是話題都有個共通點,內容不會太長,大都故事完整,內容也都容易懂;且生動有趣。做為小小聽眾,我們大部份都聽得懂,也或多或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今,「紙」逐漸退出人類的日常,尤其是第一代T-slice面世後,極度逼真的螢幕畫面與立體投影,使舊時代的名片、證件、鈔票、菜單、傳單……全數電子化……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台北萬華是台灣活版印刷的故鄉~「鉛字印刷」對於現今是帶的孩子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日常中接觸到各式各樣印刷品的機會非常高,孩子若有機會認識到印刷術的歷史是將生活經驗作連結,也是一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為了想讓懿跟五月份參觀臺灣印刷探索館導覽經驗結合,帶他臺中→台北萬華快閃時報本鋪,.....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今,「紙」逐漸退出人類的日常,尤其是第一代T-slice面世後,極度逼真的螢幕畫面與立體投影,使舊時代的名片、證件、鈔票、菜單、傳單……全數電子化……
Thumbnail
雖然電子書流行已久,但我個人依然偏愛實體書。我喜歡翻閱實體書的感覺,以及書本帶給我的獨特氛圍。儘管如此,我也瞭解到電子書的便利和節省空間的優勢,因此正考慮開始使用電子書。在比較不同品牌和價格後,我將做出我的決定。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紙本書還是電子書?兩者各有優缺點,紙本書帶來物理感受,獨特氣味,而電子書則輕巧、方便存放。本篇文章提供兩種閱讀方式之利弊與觀點,並分享作者重新發現電子書的日常經驗。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