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Paul's 教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東西宗教風格迥異,但對人性的愛都是一樣的

從Selina離開後,我決定在附近一家咖啡廳搜索前往Tasmania的資訊。

跨越馬路,位於Flinder火車站斜對面的一座古老教堂前人來人往,許多遊客拍照留念,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停下腳步,「進去看看吧。」直覺說著。

帶著猶疑,這似乎是我第一次走進教堂。確認全天候開放參觀,我踏入了神的地域,吵雜紛擾的塵世留在了門後。上午的陽光帶著溫暖與靜謐從窗邊灑落,腳步聲與說話聲隨著空氣中的神聖光暈,輕柔地飄在各處角落。

都是神的家,台灣廟宇的開闊與香火,讓人對於自己所願直達天聽深信不疑,而這裡似乎更像是被強大力量左膀右臂地被環抱其中。東西宗教風格迥異,但對人性的愛都是一樣的。


新的指引所帶來的恐懼,我們習慣性否定一切,以為的自我保護是保護還是是創傷重現呢?

我找了一張座位,那是深棕色的實木長椅,配以柔軟的深紅絨毛坐墊,輕輕地將身體支托起。進入教堂,強大平和的能量場卸下了肩膀上的沈重,緊繃的臉也變的柔和放鬆,當眼角鬆開的一瞬間,眼淚也隨之落下。

顫抖的肩膀,止不住的淚水,似乎都說著這段時日的情緒。

面對變化,我總是感到壓力,潛意識時常說著自己的無力,也不太明確自己的恐懼是什麼。從一無反顧地搭上班機來到這個國家,一路上的波動與挫折,到如今毫無來由的要前往一個陌生的小島,一再反覆循環的改變,徹底讓自己潰堤。


小時候的生存法則成為了長大後的枷鎖

從小就將他人情緒轉變視為危險,長大後的自己極力掌控外在人事物,降低變化的發生,是自我保護,然而萬事萬物都有其必然發生的安排,若事事都要掌握,活得辛苦外,投入了半輩子活在那份傷中,也是創傷重現。


時間彷彿停止,停歇的此刻顯得格外珍貴難得。


【2023.08.04 中午12:00 St Paul's Cathedral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行動之前需要先計算得失對錯的習慣讓我動彈不得,恐懼與焦慮在體內湧動,進退兩難,似乎自己隨時都會炸裂崩潰….
    …「如果Tasmania真的是指引,請讓我再次看見這個地方的名字。」在內心對著無形的最高力量要求著,或者說,挑戰著…
    一位穿著長裙帶著藍色棉質遮陽帽的女士,悠悠地走來,環顧四周後,坐到了長椅的另一端。「你有聽說過Tasmania嗎?」塔斯媽媽聽到我喜歡自然環境後說道,「那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名被提及了第二次...
    在綠蔭之下工作的習慣,讓我離開了那黑壓壓且能量場停滯的旅宿,拿著電腦走往一間位在Treasury Garden內的咖啡廳。是風的涼意打斷思路, 亦或是一絲的暖陽讓自己感受到許久未有的溫暖,是風的涼意打斷思路, 亦或是一絲的暖陽讓自己感受到許久未有的溫暖,我放慢了腳步。一個瞬間,將我拉回了當下。
    拉著行李,我快速穿梭在墨爾本市中心,跟著當下最直接解決困境的計畫,前往一家位於Flinder火車站對面的背包客客棧。「差點把自己哄騙走的人其實是你。」我責怪著,「你真的太天真了!」一個不小心,我還是將不如意的事發緣由怪罪在那單純的內在孩子身上。
    等待在市區車站的我,手機突然傳來消息:「短租一天35AUD,今晚可住。」 原本一個因我的短租需求而沒有下文的房東突然出現,「但因為沒有棉被跟暖氣,所以你先看看房間吧。」沒有選擇的我再次確認房屋照片後,立馬答應。 「現在很晚了,我過去給你鑰匙,可以順便載你過去租屋處。」房東的援手讓我感恩萬分。
    ….行動之前需要先計算得失對錯的習慣讓我動彈不得,恐懼與焦慮在體內湧動,進退兩難,似乎自己隨時都會炸裂崩潰….
    …「如果Tasmania真的是指引,請讓我再次看見這個地方的名字。」在內心對著無形的最高力量要求著,或者說,挑戰著…
    一位穿著長裙帶著藍色棉質遮陽帽的女士,悠悠地走來,環顧四周後,坐到了長椅的另一端。「你有聽說過Tasmania嗎?」塔斯媽媽聽到我喜歡自然環境後說道,「那是一個極其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名被提及了第二次...
    在綠蔭之下工作的習慣,讓我離開了那黑壓壓且能量場停滯的旅宿,拿著電腦走往一間位在Treasury Garden內的咖啡廳。是風的涼意打斷思路, 亦或是一絲的暖陽讓自己感受到許久未有的溫暖,是風的涼意打斷思路, 亦或是一絲的暖陽讓自己感受到許久未有的溫暖,我放慢了腳步。一個瞬間,將我拉回了當下。
    拉著行李,我快速穿梭在墨爾本市中心,跟著當下最直接解決困境的計畫,前往一家位於Flinder火車站對面的背包客客棧。「差點把自己哄騙走的人其實是你。」我責怪著,「你真的太天真了!」一個不小心,我還是將不如意的事發緣由怪罪在那單純的內在孩子身上。
    等待在市區車站的我,手機突然傳來消息:「短租一天35AUD,今晚可住。」 原本一個因我的短租需求而沒有下文的房東突然出現,「但因為沒有棉被跟暖氣,所以你先看看房間吧。」沒有選擇的我再次確認房屋照片後,立馬答應。 「現在很晚了,我過去給你鑰匙,可以順便載你過去租屋處。」房東的援手讓我感恩萬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走完愛情巷,導游說要帶我們去領略檳城的四大宗教,就在一條街上。於是大家就著35度的高溫在太陽下走著。真的很辛苦。還好沒走太遠。 就看到幾株美艷的大紅色雞蛋花,真的很美,拍一下,順邊喝口水。 走沒多遠就看到一棟白色的教堂,很漂亮,導遊在樹蔭下講解。為什麼不帶我們進去?說是現在在裝修中,所以無法進入
    2022年我走在大廟裡面,幾乎每經過一尊神或神界的雕像都能感受到祂們的情緒,我心想情緒動盪地這麼厲害在這裡給人尊仰祈求?祂們自己都這樣不夠安定了,能給人們什麼? 整個廟裡的磁場是紊亂的,我去到過的每一間廟都是能量場混亂的,所以不可能去廟裡能感受到平靜,說平靜的人都是透過大腦自顧自的以為,除非是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也在閒暇時,走進更多的廟宇,道教的、佛教的云云,跪在佛前緊閉著眼直到世界安靜而恍惚;或者試著走進更多自己,盤腿冥想或者呼吸,理解我的身體、我的智識和本我;但好像依然無所謂神,只是我在體驗世間種種,而我有所感動。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Thumbnail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不同於去年從北港朝天宮開始,連續參與了三天到通宵慈后宮;今年只有參與一天(3月25日),徒步從苑裡火車站走到通宵慈后宮。 我不敢說我是信眾,只敢說自己是個去湊熱鬧的人、是去體驗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的人。 雖然參與一樣的活動,但是過程中變數好多,所以也依然覺得有趣
    05/17/2015 朝聖者   聖彼得教堂是天主教徒的聖地。   有個團員和我商量,她不想再走羅馬的行程。 她是天主教徒,她想再去聖彼得教堂。 幾經討論,我請司機順路在梵蒂岡城牆旁放她下車 昨晚我想也許她會放棄,但朝聖的信念支持著她。 看著她,眼神中有迷惑但又堅定的下了車。  
    Thumbnail
    ​近數十年來,台灣社會日趨多元與複雜化,寺廟在台灣社會是有相當大的適應與彈性。它並沒有因著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環境等的變遷中而消失,仍是現今社會中大部份人的信仰中心。媽祖廟更是如此、媽祖信仰深入台灣各地,幾乎每一個行政區甚至小地方都有媽祖廟存在。這篇介紹台北市北投區慈后宮亦是如此。 慈后宮相關資訊:
    Thumbnail
    人在無助時常常會借助於宗教的力量來尋求心靈的平靜與安慰並從中找到力量。 曾經是無神論者,雖然過去也常隨著家人到廟宇燒香拜拜,總是帶著手到心不到的心情參與。直到幾年前配合公司外調,隻身寡人流浪異鄉,工作遭遇又極為不順,也是隨著家人到廟宇拜拜,踏入廟堂,原本一直低潮不安的心情,突然變得寧靜平和。
    Thumbnail
    走完愛情巷,導游說要帶我們去領略檳城的四大宗教,就在一條街上。於是大家就著35度的高溫在太陽下走著。真的很辛苦。還好沒走太遠。 就看到幾株美艷的大紅色雞蛋花,真的很美,拍一下,順邊喝口水。 走沒多遠就看到一棟白色的教堂,很漂亮,導遊在樹蔭下講解。為什麼不帶我們進去?說是現在在裝修中,所以無法進入
    2022年我走在大廟裡面,幾乎每經過一尊神或神界的雕像都能感受到祂們的情緒,我心想情緒動盪地這麼厲害在這裡給人尊仰祈求?祂們自己都這樣不夠安定了,能給人們什麼? 整個廟裡的磁場是紊亂的,我去到過的每一間廟都是能量場混亂的,所以不可能去廟裡能感受到平靜,說平靜的人都是透過大腦自顧自的以為,除非是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也在閒暇時,走進更多的廟宇,道教的、佛教的云云,跪在佛前緊閉著眼直到世界安靜而恍惚;或者試著走進更多自己,盤腿冥想或者呼吸,理解我的身體、我的智識和本我;但好像依然無所謂神,只是我在體驗世間種種,而我有所感動。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Thumbnail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不同於去年從北港朝天宮開始,連續參與了三天到通宵慈后宮;今年只有參與一天(3月25日),徒步從苑裡火車站走到通宵慈后宮。 我不敢說我是信眾,只敢說自己是個去湊熱鬧的人、是去體驗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的人。 雖然參與一樣的活動,但是過程中變數好多,所以也依然覺得有趣
    05/17/2015 朝聖者   聖彼得教堂是天主教徒的聖地。   有個團員和我商量,她不想再走羅馬的行程。 她是天主教徒,她想再去聖彼得教堂。 幾經討論,我請司機順路在梵蒂岡城牆旁放她下車 昨晚我想也許她會放棄,但朝聖的信念支持著她。 看著她,眼神中有迷惑但又堅定的下了車。  
    Thumbnail
    ​近數十年來,台灣社會日趨多元與複雜化,寺廟在台灣社會是有相當大的適應與彈性。它並沒有因著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環境等的變遷中而消失,仍是現今社會中大部份人的信仰中心。媽祖廟更是如此、媽祖信仰深入台灣各地,幾乎每一個行政區甚至小地方都有媽祖廟存在。這篇介紹台北市北投區慈后宮亦是如此。 慈后宮相關資訊:
    Thumbnail
    人在無助時常常會借助於宗教的力量來尋求心靈的平靜與安慰並從中找到力量。 曾經是無神論者,雖然過去也常隨著家人到廟宇燒香拜拜,總是帶著手到心不到的心情參與。直到幾年前配合公司外調,隻身寡人流浪異鄉,工作遭遇又極為不順,也是隨著家人到廟宇拜拜,踏入廟堂,原本一直低潮不安的心情,突然變得寧靜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