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職教養】給某案母親的教養建議

raw-image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再細問下去就收諮詢費了喔XD。

#從早餐事件省力:

孩子對早餐並非有所要求,發脾氣主要是不如預期+前晚睡不好。然母親在早餐上一廂情願,要讓孩子吃好吃飽,過度想讓孩子滿意(補償心態),成效不佳,身心俱疲。最後形成「家庭負面三角」,其循環是:孩子對媽媽生氣、她對先生生氣、先生對孩子生氣。

改變的順序是:詢問孩子實際需求,減輕彼此負擔,讓孩子前晚去便利商店選早餐,或告知明天要吃什麼有所預期也可以。當母親有餘欲、先生也不會看見妻子心煩自己更煩,自然也有餘欲好好對孩子。

#改變事情焦點:

針對發展障礙,改善的是行事結構,使其優化、找出卡關重新設計結構

以「寫學校作業」為例,增加計時器等「工具」,並時刻給肯定、鼓勵、成就等「隱形情緒激勵」。如果計時器還是不行,繼續細看哪裡有問題,是環境太吵、沒吃飽,或哪裡看不懂的焦慮。

繼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跟孩子討論「如何寫功課」的想法是什麼,讓他有選擇的空間,自主選擇、自行負責。

#確認與牢記「教養的第一順位」:無條件的關懷要放在第一

例如全家一起慶祝吃生日餐、開心出遊,這個不能因為功課寫不完或鬧情緒就擅自取消。第一順位出來,如要去吃餐廳,就知道排第二順位的事該怎麼配合,如要提早規劃、分次寫完,真的都來不及就寫不完去給老師唸。

這沒辦法,最重要的事就是家庭價值,要穩穩定傳遞這個訊息。

那「固定睡覺時間」可以是第一順位嗎?不是,那是行為,價值指的是「我希望你有充足睡眠,所以要在什麼時候睡才能睡足?」,那麼到底幾點睡,可以討論

#如何提升與先生的關係

如果先生是直男、超傳統、亞斯特質...要說話聊心很不可能,那先不要硬碰硬

先用行為表現吧,俗稱「愛要用做的,不必多說」,行為上的策略都可行

例如可以買他愛吃的東西給他,邊吃邊看電視,這就可以啦。

他沒愛吃的?那買自己愛吃的,拜託他陪你一起吃,撒嬌。

拜託先生幫忙監控說好的規矩,男孩通常會聽爸爸的話。

讓先生有被需要與成就感,就能增進關係。


#晤談目標是

(1)優化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提升速度

(2)改善無效率的部分:如不一定早餐要現做,可思考什麼是更重要的,大家都輕鬆

(3)每位家人在自己位置可以改善的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