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於2020年,沒想到這麼晚才遇見這本書,真覺得可惜!
書中分為「為自由做準備/工作的自由/人生的自由」三個部分構成,其中包含近50篇的小短文,適合一天看個兩三篇的速度慢慢來。
在開始本書之前,可以先想想「自由」對我們來說是什麼?
是身體上的自由(我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上班...等),還是精神上的自由(我能自主我的人生)?
或許一講到自由,應該都會是先想到「身體上的自由」,因為大多數人每週五天被關在公司,所以我想自由=我不想去上班、我想逃出這座公司牢籠、我想做我想做的事情,但因為我需要薪水以繼續存活,所以我不能。
但是,真的能夠僅對於「身體上的自由」就感到滿足嗎?如果,在時間上獲得自由之後,「做我想做的事情」的那件事是什麼?真的確定是你要的嗎?
人生本就是迷茫,沒有人天生下來就知道該做些什麼,「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我不確定這樣做是不是對的」,有這些想法,沒有關係,很正常的,大家都一樣!或許有些人已經很明確自己的方向,但這不代表他之後的路也就一定順遂,方向是一回事,接下來還是得靠自己走出來的。
作者已在前言已說:「不論你覺得有沒有人懂你,你要自己站起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人生為什麼要這麼忙碌又勞累,再怎麼樣也不能輕易躺平的原因即此,沒有為什麼,就只是因為,你必須為自己站起來。
而這本書正是為「想做些什麼行動的人」而存在的,神奇的作者在很多地方的看法,正剛好的與現階段的我有許多共鳴,同時我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前進的力量和希望。
特別喜歡的部分,是作者所說的:「不要看輕所有你經歷過的每一件事 。」有時我也質疑,現在花了大把時間與金錢念了在職碩士是否值得?這或許沒辦法兌現為世俗認為有用的價值,而有些旁人認為這樣的抉擇很勇敢、很酷,卻緊接著問:「念這個要做什麼?畢業之後可以做什麼?」
確實,在實際用途中,是沒辦法為我目前的職涯帶來什麼機會,也沒辦法有什麼直接對應的工作可以轉職,但我還是覺得我因此改變了很多,很值得,即便不是在實際用途之上的改變。生命不只需要在物質方面被滿足,精神方面也是需要被飽足的,所以平時我們做的很多事,並不一定會被認同,但自己千萬別不認同自己,「不要看輕所有你經歷過的每一件事 」。
作者也說到工作與生活本就是一體兩面,如果工作的「給」的過程——但沒有input就不會有好的output,那麼生活就將是input,在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與人相處、閱讀、處世經驗都會是我們很好的input!(但這所說的工作不是侷限在去公司上班的工作)
所以任何的經歷,都能夠作為我們自己的一部分,跟著我們繼續過日子,不同的經歷造成我們每個人的獨特性——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勇於嘗試,盡力的去充實自己的input,即便試錯也有試錯的價值,也許變成轉機,又或是哪一天能作為output的能量與基礎,進一步的,藉由input的過程,同時也是探索自己的過程,喜歡的留下且繼續,不喜歡的就暫擱,最終,我們可以由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向,由自己來組合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這就是一種自由的代表。
人之為人,在於我們能學習、思考、自省,我們也能夠真誠、有同情心。
作者有如此細膩的人生感悟,除了所遭遇之事所造就之外,同時也是需要深刻的自省、願意敞開心胸持續學習、保持真摯且正向的態度,最終淬鍊出來的,其中我特別難以想像作者的先生因病過世這件事,面對如此傷痛,還是能勇敢站起來,在往後的日子展現如此的正向能量,是令我最敬佩的部分。
願我們都能夠熱愛生命、活得自由。
五星推薦/喜愛指數:⭐️⭐️⭐️⭐️⭐️
P.S 每篇隨筆中的文字溫柔又侃侃而談的氛圍,讓人感到安定,也從中得到許多安慰和力量 除此之外在這本書的每個部分有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無論是在書面的螢光設計,還是書緣的藍色漸層,整體而言,非常值得收藏,也值得再反覆地拿出來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