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的日常》成為更好的自己,從改變生活小習慣開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最近剛看完了這本,其實並不在計畫之內,就只是剛好的在圖書館遇到這本書,也不知所以然的就借回家,而且也是比較久之前出版的書了。

本書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說是心靈勵志作家,我覺得更完全是一位生活系作家!大家通常會比較熟悉另一本,之前書店常駐的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主題為「快樂」,聽起來很吸引人,但其實當初看完並沒有那麼的喜歡和印象深刻,也許是「快樂」太主觀了,加上生活及文化差異,還有作者的寫作風格讓人感到有些愛發牢騷。

所以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並不是那麼的看好它,不過主題是「習慣」,在好奇心驅使之下,隨手翻了一兩章節,然後覺得…讀起來卻意外地還算有趣!也很輕鬆!(當然還是部份存在嘮叨風格,可以稍微快一點的跳著看)

可愛的封面,但書皮很容易有凹痕

可愛的封面,但書皮很容易有凹痕


內容概要

每晚讀一章,共21章,剛好21天

每晚讀一章,共21章,剛好21天

改變了習慣,刻意的去培養自己所認為的好的習慣(好習慣並沒有一個標準),生活自然就能朝理想更邁進一步,也能夠更朝理想的自己前進。

作者在開始撰寫本書前,先做大量的功課跟看相關研究,再藉由觀察他人及自己實作來實踐,而本書的安排,也並不是直接給予執行方案,不過倒是提出了很多策略。

書中分為五大部分,以下微調整了更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另外,策略的項目太多了,所以用簡短一句話來說明:

1.明瞭自己的人格傾向及特質

作者擬定了「人格傾向」:自律者、盡責者、質疑者、叛逆者,共四種,目的是為了更明白自己,以判斷哪一種策略「適合」自己。但做完測試之後,其實我沒辦法將自己劃定在一種之中,我覺得有點模糊,不過我認為也沒有太大影響,哈哈!(只是「幫助」作用)
作者在另一本書:《理想生活的起點》,有針對這四種人格傾向做更詳細的分析說明,有興趣的可以延伸閱讀!

另外,連同自己的特質也必須要了解,像是是否屬於晨型人、少買者…等,這些都能夠幫助找尋適合自己的養成方法。

2.基礎

  • 追蹤策略:量化及計數的力量!我們總是太過高估/低估自己了
  • 奠基策略:在睡眠、運動、飲食、清理收納這四方面做好,是為其他習慣做好基礎
  • 排程策略:用排定行程來固定化行動,可以減少「我到底要不要做」地焦慮
  • 問責策略:包含內部或外部問責,讓自己有責任在身的感覺

3.時機很重要

  • 第一步策略:萬事起頭難,最好的開始時機就是「現在」!
  • 新局策略:全新的開始(新工作/新環境),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關鍵/契機
  • 霹靂策略:可遇不可求的突發事件,往往影響我們往後的抉擇與行為

4.化解習慣的衝突

  • 禁絕策略:絕對的禁止有時比節制還容易!(例如:再也不喝酒)
  • 方便策略:提高做某件事情的方便性,來提高自己去做的意願
  • 不便策略:與上相反,用來戒除壞習慣!
  • 防範策略:計畫本身無價值,但「做計劃」卻還是存有重要意義的
  • 漏洞策略:了解各種常見漏洞(像是及時行樂,就是個藉口),去抓自己想鑽漏洞的時候!
  • 分心策略:刻意的分散自己的15分鐘注意力,是為了待會不分心
  • 獎勵策略:不要為了獎勵而做,而是在習慣中尋找獎勵(心態不同),這樣才能夠持續,而不是一次性終點
  • 娛樂策略:給自己一些「健康的」放鬆,而不是用吃、購物、看任何螢幕來放鬆
  • 搭配策略:喜歡的事搭配想養成的習慣,像是「我得去健身房,才能看這部影集」(書中是提到「跑步機辦公桌」,好吸引人!)

5.符合你自己

  • 明確策略:搭配排程策略,我們必須先承認自己在做什麼,才能更明確掌控
  • 身分認同策略:必須了解自己,並忠於自己。
  • 他人策略:我們的所作所為往往會深深影響身邊的人,所以,若希望別人有所改變,可以從自己以身作則開始!

以上有興趣的策略,可以翻書看更詳細的介紹和實際案例😆

心得

這本書很不同於一般談論的「習慣」書籍,其實就是一本「生活實驗觀察記錄」,呈現許多真實樣貌。比起告訴你該怎麼做,更強調的是「先了解你自己」,順從自己的性格!而你的習慣往往也反映出你的個人價值觀。

並不是所有被普遍認為的「好習慣」,都適合每個人,勉強自己去符合,只是增加負擔和罪惡感。

而從中能看到許多生活實驗例子,對於很喜歡觀察別人在做什麼的我而言,也是因此感到有趣吧!又或許也是因為如此,能這本書獲得許多特別的點子!

其實在閱讀的過程中,因為很生活化,所以很能感同身受!看著作者分享經驗故事,同時也思考著我在平常生活的模樣是什麼,又或是我哪些無心之舉其實已經符合作者所提出的「策略」了(暗自的請自己繼續維持),這樣的寫作方式很能引起共鳴與立即反思!

小結

「習慣」其實也與「快樂」相關,這又回到作者的核心初衷!

我們想要養成很多習慣,除了因為這個習慣對自己有利之外,也有一大部分是希望藉由「習慣」去減少自己的猶豫不決、不知取捨,達到生活的內化。

因為習慣越固定,行動就越自動,越不需要做決定。
— P.107

減少決定,減少困擾,自己能朝向理想邁進,也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有更多自由,同時也更多的輕鬆快樂!


喜歡這本書輕鬆有趣有說服力
五星推薦指數:⭐️⭐️⭐️⭐️
在此推薦給想了解適合自己養成習慣方式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之然的沙龍
51會員
91內容數
這裡記錄著一些日常、閱讀筆記、觀察誌
之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2025/04/09
2024/11/16
如果你認為你很低落、偶爾覺得心裡說不上的悶,但並沒有到生病的那種程度,或許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2024/11/16
如果你認為你很低落、偶爾覺得心裡說不上的悶,但並沒有到生病的那種程度,或許這本書很適合你!
Thumbnail
2024/10/25
上個月底才剛出版的《28歲決定你的人生:為了享受之後的日子所該做的24件事》,看到了幾位書評家的介紹,加上正值準備跨越28歲的時刻(本月已成功跨越XD),這本書成功引起了我的興趣🤣
Thumbnail
2024/10/25
上個月底才剛出版的《28歲決定你的人生:為了享受之後的日子所該做的24件事》,看到了幾位書評家的介紹,加上正值準備跨越28歲的時刻(本月已成功跨越XD),這本書成功引起了我的興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要培養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但這本書教你怎麼一步一步獲得好習慣 他教會了我很多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Thumbnail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要培養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但這本書教你怎麼一步一步獲得好習慣 他教會了我很多 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Thumbnail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複利效應就是一場與自己的龜兔賽跑。 每天,我選擇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
Thumbnail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複利效應就是一場與自己的龜兔賽跑。 每天,我選擇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了這本,其實並不在計畫之內,就只是剛好的在圖書館遇到這本書,也不知所以然的就借回家,而且也是比較久之前出版的書了。 本書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說是心靈勵志作家,我覺得更完全是一位生活系作家!大家應該通常會比較熟悉另一本,之前書店常駐的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了這本,其實並不在計畫之內,就只是剛好的在圖書館遇到這本書,也不知所以然的就借回家,而且也是比較久之前出版的書了。 本書作者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說是心靈勵志作家,我覺得更完全是一位生活系作家!大家應該通常會比較熟悉另一本,之前書店常駐的暢銷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這本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影響我最深的書,幾乎把作者每個章節的內容都貫徹到生活中,讓時間發酵。有一些我已經在生活中得到了印證,有一些還在嘗試,但這本真的很好讀,作者也用很實際的例子說明,認真說是佳佳覺得每個人必看書單中的TOP1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提供其他不少方法,都有很實際的例子與應用,並且佐以神經科學、心理學與科學等依據,以不同的面相幫助讀者養成好習慣與杜絕壞習慣。 這篇文,是我在看完這本書後,透過書中的方法養成了數個習慣的小小紀錄與分享。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提供其他不少方法,都有很實際的例子與應用,並且佐以神經科學、心理學與科學等依據,以不同的面相幫助讀者養成好習慣與杜絕壞習慣。 這篇文,是我在看完這本書後,透過書中的方法養成了數個習慣的小小紀錄與分享。
Thumbnail
2月7日,No. 38,習慣源於自我認同。 原子習慣是這兩年的暢銷書,相關的書摘與介紹蠻多的 簡單說就是改變關鍵的一點點(兩個重點:關鍵+一點點) 能讓你更順利地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Thumbnail
2月7日,No. 38,習慣源於自我認同。 原子習慣是這兩年的暢銷書,相關的書摘與介紹蠻多的 簡單說就是改變關鍵的一點點(兩個重點:關鍵+一點點) 能讓你更順利地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Thumbnail
首先,我不是什麼生活大師也沒有什麼厲害的頭銜,最近開始練習多看了一些書也在練習著吸收書本內的知識雜學並且書寫出來,有沒有道理我也部知道,如果你看了有什麼想要跟我討論的不妨留言跟我說。 在我這個年紀的人,生活不外乎就是工作、吃飯、睡覺堆疊起來的。也許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娛樂,但不過就是一塊一塊堆疊起來以
Thumbnail
首先,我不是什麼生活大師也沒有什麼厲害的頭銜,最近開始練習多看了一些書也在練習著吸收書本內的知識雜學並且書寫出來,有沒有道理我也部知道,如果你看了有什麼想要跟我討論的不妨留言跟我說。 在我這個年紀的人,生活不外乎就是工作、吃飯、睡覺堆疊起來的。也許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娛樂,但不過就是一塊一塊堆疊起來以
Thumbnail
過去我總覺得這種所謂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吃讀者個性的,也就是很主觀的。如果一個有堅定心智的人,應該早已打造出自己一套理想生活模式,何須別人教你「如何養成習慣」,「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談戀愛」.... 另一方面,自我成長的書籍多數就是作者本人已經自我成長了(才出得了書嘛!),
Thumbnail
過去我總覺得這種所謂自我成長類的書籍,很吃讀者個性的,也就是很主觀的。如果一個有堅定心智的人,應該早已打造出自己一套理想生活模式,何須別人教你「如何養成習慣」,「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學習」,「如何談戀愛」.... 另一方面,自我成長的書籍多數就是作者本人已經自我成長了(才出得了書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