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去看《年少日記》之前,我猶豫了幾天,既擔心劇情太慘,也害怕看完之後心情低落。早前看《白日之下》散場時觀眾都靜默不語,神色凝重,都在為電影中的無奈困境感到難過,所以同期再看這類題材嚴肅的作品,難免有點思想掙扎。
不過後來回心一想,難得有一部關注青少年成長問題的誠意之作,公映以來也有好評,就沒有再想那麼多,看了再說吧!
《年少日記》由新晉導演卓亦謙執導,涉及少年自殺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很寫實、很震撼、很多家人之間的爭執場面都耳熟能詳,穿插交代現在與當年,從不同角度揭示家庭暴力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電影的氣氛不如我想像的那麼深沉絕望,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主角輕生的成因非常複雜,編導逐步交代時處理得很小心,在關注成長與抑鬱問題之餘,也不忘保留一絲希望,一眾演員表現稱職,童星黃梓樂尤其演得出色,鄭中基演的嚴父對推動劇情很重要,但一言不合就發狂似乎有點過火。
我喜歡以主角的日記交代往事,也埋下巧妙的伏筆,切合片名的題旨。少年立志要做好老師的轉折也處理得很好,讓觀眾目睹不可挽回的悲劇之後,仍然可以在心痛中產生好奇,並把希望寄託於年輕人。
疫情雖然結束,但有情緒困擾的人並沒有減少,有些更是出了問題也不自知。
這幾年經濟蕭條,青少年對未來的想像容易傾向悲觀,其實真的需要更多支援與陪伴。
可惜的是很多成年人會對成長的困惑掉以輕心,或者習慣以打罵來控制局面,到發生悲劇才發現當初的執著根本一點都不重要。
《年少日記》讓觀眾看到心理創傷的持續影響力,其實也是發人深省的。
罵人之前要想清楚後果,逞一時之快而傷害了別人,可能會演變成意想不到的悲劇。
《白日之下》與《年少日記》同期公映,不知是刻意安排還是巧合,前者反映長者的艱難,後者描述年輕人的苦惱,都是哀愁之極,合而觀之,值得讚賞,也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