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的專業性再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夠專業、缺乏學術性、或技術性論述支撐的見解能否被肯認、被集體苟同為是一種論述

其實答案因人而異

但不可否定的是

絕對可以說、寫出來、甚至出版、發表

以各種展陳形式外顯表張

因為再怎麼樣那都是自己的意見、至少是經過思索忖度、內在吸收融合之後

藉由自己的背景知識及話語風格呈現出來

是獨一無二的自我想法抒發

不是只有空泛的、廢冗的詞藻堆砌、無效無用的文字疊放

而是揉合連結了新知、或以自己的角度發現某事物的現象、規律、或通則

絕對是有被發表、擺列在外供人閱覽、參考、欣賞的資格與價值

也許尚未包納完整的論據、論證或所謂「專業性」的思考

也許置放在大庭廣眾之下沒辦法「滿足」

所有人的口味、無法全面性的得到某特定群體中多數人的同意

(畢竟我們如今處在一多元化的分眾社會,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想法趨向與概念、價值觀,如果要盡量讓每個人都喜歡、或至少不反對,那就是「迎合」了,因為太具有普世性的話語就是軟弱沒彈性的言語,有跟沒有一樣)

但只要觀點是出自於自己、基於自我生成的言語或具備自我獨特風格的看法

(不是從他人的言語生搬硬套、浮濫抽取支離片段而胡亂組織成自認為屬於自己的論點,任何沒有經過接收、內化、再由自己產出的內容)

經過整理後都能成為一種論述

(雖然文字及語言無法完全表達意味,所能呈現的有限)

因此整體而言環境是自由的

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內在想法、同時就代表每個人也可以根據他人展出的想法做出反應、反饋、反響、評價

自由意志的隨個人喜好、習慣、站位、或利用理性觀點、系統化的理論針對他人的講法做出評論

完全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

想要依據自己的論點再深入瞭解、探究、分析、研討與否也是必先出於自我意願

如果決定要做更深入的研究、試圖讓自己的想法從發現變成具「專業性」的學問、甚至知識當然是最好的

但有時將疑問或想法保留存儲於心、放在外供人接收而不另外深究

隨著時光累積、沉澱至成熟之際再介入探察

也許才能創造出更堅實、完備的論述

房間1 - 文明思維: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房間2 - 命運說:自我對人生的體悟,隨筆記事、心情實錄。 房間3 - Kentzeur 文章選集 (2022/4/25~ ):集結Kenteur 2022/4/25至今的詩、評論、札記選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不需太過專注、在意某一件事務的發展是否完全吻合我們對其的想像與預期
在被繁多茂密的複雜事務重疊在一起層層包圍的情況下
當社會結構隨時間不斷變幻遷異
世界上有許多存在能「鑽」、找尋輕鬆方式應付或以相對簡單容易的方式達成目標的灰色區域
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獨特的人、不趨附世俗凡庸、普世平碌的人
就是因為這個我們所處的體系之中有許多未開發、為發展成熟完全的地方
我們不需太過專注、在意某一件事務的發展是否完全吻合我們對其的想像與預期
在被繁多茂密的複雜事務重疊在一起層層包圍的情況下
當社會結構隨時間不斷變幻遷異
世界上有許多存在能「鑽」、找尋輕鬆方式應付或以相對簡單容易的方式達成目標的灰色區域
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獨特的人、不趨附世俗凡庸、普世平碌的人
就是因為這個我們所處的體系之中有許多未開發、為發展成熟完全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有時候,可能有一種想法,認為只有專業才能分享一些領域知識,但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專業的我們,也都能去分享,下面說說一些原因
不可否認「專業」必有其存在價值性,但是對於「專業程度」如何判定,是一件相當值得關注的事,再者該如何屏除本位主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專業能力、生活實踐力、教學能力都是獨立的能力,不相互等同。對於社會主流認可專業能力很高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具有高水準的生活實踐力。反之,生活實踐力高的人,也不一定會獲得社會的認可。教學能力則是另一種能力,懂得原理不等於善於教授他人。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什麼叫專業,如果這都不算愛(X)更正,如果這都不算專業,還有什麼是專業? 所謂專業,並不是有證照、一定要專科畢業、甚至不一定需要老師教。(當然,我姐有很多證照,還有開班授課,工作室牆上也掛滿證照。我去她家白吃白住好幾次都是親眼看過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明白自己的不足而不斷進修學習和精進。除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有時候,可能有一種想法,認為只有專業才能分享一些領域知識,但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專業的我們,也都能去分享,下面說說一些原因
不可否認「專業」必有其存在價值性,但是對於「專業程度」如何判定,是一件相當值得關注的事,再者該如何屏除本位主義也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Thumbnail
專業能力、生活實踐力、教學能力都是獨立的能力,不相互等同。對於社會主流認可專業能力很高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具有高水準的生活實踐力。反之,生活實踐力高的人,也不一定會獲得社會的認可。教學能力則是另一種能力,懂得原理不等於善於教授他人。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什麼叫專業,如果這都不算愛(X)更正,如果這都不算專業,還有什麼是專業? 所謂專業,並不是有證照、一定要專科畢業、甚至不一定需要老師教。(當然,我姐有很多證照,還有開班授課,工作室牆上也掛滿證照。我去她家白吃白住好幾次都是親眼看過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明白自己的不足而不斷進修學習和精進。除
Thumbnail
所謂的「訊息」類新聞。背後可能吊著「平衡報導」的幌子。說幌子,並不是指平衡報導是假的,而是,但凡沒有什麼能力或實力可以提出個人見解的記者或寫作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呈現多方視角」,但讀者是絕對看不出記者個人的觀點或論述,因為根本沒有……
Thumbnail
假設對方真的理解你說的內容與影響效果,但覺得哪裡怪怪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對方無法自行照著你的說法,邏輯推導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對方缺乏某些關鍵知識或經驗。 這時才會拿出各種數字、數據圖表、專業人士研究、第三方認證,用故事或比喻的方式幫助對方理解。 另外一個原因,對方擁有與我們不同的思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