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用童話看心理

raw-image

紫兒佩佩自我療癒作家

*內容*

01 對我來說正確的事,對別人而言一定也是對的 02 到底要現在幸福就好,還是執著於未來呢? 03 若想順利說服他人,開頭的第一句話至為重要 04 人愈多,就愈沒有人伸出援手 05 比起肉體上的飢餓,心靈上的匱乏更痛苦 06 為什麼我支持的隊伍每次都輸? 07 有重大的事情拜託他人時,就先從小事開始 08 該視對象還是情況而定? 09 不被允許的,為何總是更吸引人? 10最「好」的選擇不如最「適合」的選擇 11 抓緊機會,適時向他人施予恩惠 12 集團的強大與個人的努力成正比? 13 依靠比自己強大之人的心理 14 挫折感愈大,攻擊性就愈強 15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的心理學分析 16 明理的人也會被假新聞蒙蔽 17 急躁的性格會誘發心臟疾患 18 為什麼第三名比第二名更幸福? 19 與其受到排擠,不如同流合汙 20 我的選擇「必須都是對的」 21 長得漂亮是運氣,活得漂亮是本事? 22 完整的愛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23 爛掉的蘋果不是問題,腐爛的箱子才是癥結 24 肯定,足以讓吊車尾成為第一 25 適當的賞罰左右著孩子的未來

*心得*

這是一本結合趣味與童話的心理學書,會在其中看到,的確,我們常有這類的思考。 其中一篇的"得寸進尺法",講到老虎與母親的故事。從老虎的角度出發,道出我們在拜託他人事情,可以從小事開始;若是從母親的角度,本書也提出"稀缺規則",道出若是身為母親,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別人提出的得寸進尺?若兩方僵持不下時,可以"以退為進法"來各退一步,可說是提供了多角度的處事解方。 另一篇我們從小就熟知的父子騎驢,它點出了,我們在心理學理論中的基本歸因謬誤、觀察者偏誤和自利偏差,總是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這也讓我在思考事情及選擇思維時,會多些思考面向,避免錯誤判斷。 書中也藉由童話談到,"心理抗拒"這種唱反調的態度,不僅小孩會有,大人也會有,經由童話的故事說明,我們應該"配合對方的標準來降低心理抗拒"。 總體來看,這是一本能經由故事理解並有趣的心理學書籍。

紫兒佩佩自我療癒作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常自我療癒的紫兒佩佩,嚮往原始生活,cogito ergo sum後大徹大悟,想在人間以外的任何地方遇見妳...。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