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查將一步步邁向專業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不適任校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2月4日赴台北參加「教保相關人員違法事件調查處理認定委員會委員培訓」,除了學習教保案件認定的相關知能外,也順便反應目前第一線教育案件的調查與認定、學校對案件的處置以及不肖/不專業調查員的問題。

此次紮實的課程全程由莊國榮教授主講。對比以前參加的研習內容,可窺知教育部已發現目前調查員良莠不齊、校長會影響調查員的中立性、誘導式詢問和不同年段孩子可能出現的調查問題。

一、調查員良莠不齊問題將逐步克服

目前調查員良莠不齊的狀況,單從調查報告即可了解不少。舉例來說:教育部發現居然有的報告內容僅有五行,有的本文只有兩頁,但整體字數卻因為引用逐字稿內容而大幅衝高,導致簡單的案子卻必須付出高額稿費的現象。

上述問題當然只是不肖調查員問題的冰山一角,不過,若能仔細觀察、分析劣質調查問題成因,還是能將問題一一排除。舉例來說:若劣質的調查報告來自於非人才庫的調查員,修法將調查小組的組成改為必須全數來自調查員人才庫,或可成為解方。對於逐字稿佔調查報告比例過高的問題也可用呈現方式加以約束,以免出現用逐字稿灌水調查報告的現象。在維護調查員中立性被校長干預的部份,則可以用修改調查員的聘任方式進行處理。

不過,調查員素質良莠不齊的原因很多,有些問題必須透過培訓及回流訓課程克服。舉例來說:調查倫理、調查技巧、避免誘導式詢問、針對不同類別被訪談者(如:幼兒、小學生、青少年、特教生…)的訪談技巧、邏輯…等,都是需要不斷透過培訓加強的地方。

二、全數外聘「教育部人才庫」調查員能優化調查品質

對於校事會議調查員將調整為必須全數聘請人才庫的調查員這部份,個人十分認同。為何?因為就第一線老師的反饋,有調查員頂著「教育部人才庫」的招牌,在調查時對學校聘請的另兩位非人才庫調查員非常不禮貌,明顯出現調查小組內權力不對等的狀況。當小組內其他成員對調查內容或方式提出疑問時,該「人才庫」調查員不僅視而不見、置若罔聞,還打著「教育部人才庫」調查員的身份予以壓制;所以,若未來調查員必須全部聘自人才庫,便可以打破調查小組內「權力不對等」的生態,避免明明是由三人共同組成的調查小組,竟出現「一人強硬主導」的情形。

另外,當調查小組的成員都來自人才庫的時候,也可以讓各調查員不同領域的專長產生互補效果。舉例來說,若三名調查員中,有熟稔教育相關法規的律師或學者、精通同階段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教師及精通兒童/青少年心理或行為發展的專家,在調查過程中就可以截長補短,相互支援,完成優質的調查,建立教師及社會對教育案件調查的信心。

三、應建立能有效淘汰不適任調查員制度

教育部調查員專業優質化的政策中,尚無法將不肖調查員有效汰除是一個漏洞。雖說專審會調查員制度的初始構想是來自美國的「同儕協助與審查(Peer Assistance and Review, 簡稱「PAR」)(註1),但是,不知為何,當教育部在參考、運用該政策時,很明顯沒有關注到不適任調查員淘汰的部份。

在美國,凡是實施PAR的州縣,都會成立PAR委員會。PAR委員會的任務除了接案、聘任調查暨輔導不適任教師的CT外,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審查CT的調查暨輔導品質。若調查或輔導品質不佳,該CT就會被除名。

目前教育部雖有將調查員除名的方式,但是,缺乏發現或舉發不適任調查員的積極機制。若調查員被發現有不適任之調查作為,但沒有任何單位或人員直接反映給教育部,自然也無從除名。因此,教育部應思考如何有效淘汰不適任調查員,暢通檢舉不適任調查員的管道,方能維護教育案件的調查品質。

四、維護教育品質還是要從淘汰不適任校長做起

雖然淘汰不適任教師是維護教育品質的一環,但是,淘汰不適任校長更重要。為何?因為目前真正無法改善教學行為且需要離開職場的老師只佔少數,只要校長有足夠的領導力,能有效約束、輔導教學品質下滑的老師,相信絕大多數老師的教學應能維持一定教學水準。

只可惜,教學現場還是有不少不適任校長。有對教學不力老師視而不見的、有長期請公假不在學校的、有人雖在學校,但整日待在辦公室裡寫書法、泡茶的,有對學校老師教學狀況不聞不問的、有言行舉止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狀況,遭全校教職員鄙視、唾棄的、有無法掌握學校發展方向,把精力花在盯教師差勤,搞得校內雞飛狗跳的……,面對各式各樣明顯無法領導學校的不適任校長,教育部應儘速制定淘汰不適任校長相關標準及樣態。若不適任校長數量減少,有教育專業暨領導力的校長大增,不僅能提升整體教育品質,也連帶減少教學不力、不適任教師的數量,教育案件調查需求自然會大幅降低,社會大眾會對教育部更有信心。

結語:

儘管淘汰不適任教師是維護教育品質的一環,但培養暨留住好老師則更加重要。如果教育部放任調查員良莠不齊,教育案件的調查品質自然無法維護,整個調查制度不僅無法讓教學不力老師離開校園,反而造成認真且能力強的老師成為被家長投訴的高危險群,於是,第一線教師人人自危,紛紛採用防禦性教學,最後承擔此教育惡果的還是孩子和社會的未來。

我們一方面讚賞教育部願意朝優化調查員素質的方向努力,另方面更期許教育部在想方設法處理不適任教師的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吸引並留住好老師,讓認真優秀的老師在教學時無後顧之憂;另外,積極培養好校長,淘汰不適任校長,讓校校都能擁有稱職的校務領導人,如此才能不斷促進校園學習文化、增進優質教育品質的提昇。


註1:摘自全教總臉書,文中提到:全教會(總)於104年起,透過「美國教師同儕協助和審查方案」(Peer Assistance and Review, PAR)之研究,運用「同儕協助」(peer assistance)與「同儕審查」 (peer review)兩種方式,目的是為有效協助同儕改善教學,並催生「專審會」的設立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1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去,人本教育基金會不斷主張,不適任教師難以處理是因為「師師相護」,事實上,在新教師法實施後,校長獨攬大權,因此,落實淘汰不適任校長才是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關鍵。
在校園案件中,可能出現冤案的因素很多,這篇文章要探討的是患有智能障礙的學生證人,在做證中可能被誘導,導致校園冤案的狀況。
面對校園案件調查,行為人(被調查的老師)會遇到的風險很多,而證人的證詞也是風險之一。這篇文章的主軸就是探討證人對行為人所造成的風險。
當社會濫用「受教權」的同時,它也成為不少情障特教生的保護傘。不少情障特教生在「受教權」的保護傘下,對老師和同學實施肢體和語言暴力,讓校園內充滿恐懼。希望教育部能正視情障特教生所造成的教育問題,並提出有效解決之道。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嚴重影響學校教學品質的原因之一,就是恐龍家長橫行。在恐龍家長中,部份可能是情緒不成熟的人。因此,在這篇文章中,除了介紹情緒不成熟者的特徵之外,也舉實例說明,以幫助讀者更易辨識出情緒不成熟的恐龍家長。
我國的師培教育,長期以來與現實情境落差太大。隨著少子女化越演越烈,師培機構終於發現師培教育不接地氣的問題。
過去,人本教育基金會不斷主張,不適任教師難以處理是因為「師師相護」,事實上,在新教師法實施後,校長獨攬大權,因此,落實淘汰不適任校長才是處理不適任教師的關鍵。
在校園案件中,可能出現冤案的因素很多,這篇文章要探討的是患有智能障礙的學生證人,在做證中可能被誘導,導致校園冤案的狀況。
面對校園案件調查,行為人(被調查的老師)會遇到的風險很多,而證人的證詞也是風險之一。這篇文章的主軸就是探討證人對行為人所造成的風險。
當社會濫用「受教權」的同時,它也成為不少情障特教生的保護傘。不少情障特教生在「受教權」的保護傘下,對老師和同學實施肢體和語言暴力,讓校園內充滿恐懼。希望教育部能正視情障特教生所造成的教育問題,並提出有效解決之道。
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嚴重影響學校教學品質的原因之一,就是恐龍家長橫行。在恐龍家長中,部份可能是情緒不成熟的人。因此,在這篇文章中,除了介紹情緒不成熟者的特徵之外,也舉實例說明,以幫助讀者更易辨識出情緒不成熟的恐龍家長。
我國的師培教育,長期以來與現實情境落差太大。隨著少子女化越演越烈,師培機構終於發現師培教育不接地氣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任何霸凌都應該被重視究責,但同為公教人員,教師的調查小組的組成,必須全部由教育部調查人才庫遴選,交由不了解學校的外聘名單;而官員的調查小組卻體現官官相護的結構。 防師如防賊,官員對上無權無勢的小蝦米時,卻可以藉由詞藻修飾,包裝出粉飾太平的調查報告,官僚腐敗可見一斑,也可見得教師的地位真的很低落!!
取消評鑑與訪視,那學校的辦學品質怎麼監控? 偏偏品管大師戴明博士就說:品質不是檢驗來的,一開始就做好,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檢查。 而如何讓大家一開始就做好,甚至是不斷創新?那就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與自發向上的環境與文化。 所以戴明博士說:品質是領導來的! 我們辦了幾年教育,就做了幾年的評鑑與訪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任何霸凌都應該被重視究責,但同為公教人員,教師的調查小組的組成,必須全部由教育部調查人才庫遴選,交由不了解學校的外聘名單;而官員的調查小組卻體現官官相護的結構。 防師如防賊,官員對上無權無勢的小蝦米時,卻可以藉由詞藻修飾,包裝出粉飾太平的調查報告,官僚腐敗可見一斑,也可見得教師的地位真的很低落!!
取消評鑑與訪視,那學校的辦學品質怎麼監控? 偏偏品管大師戴明博士就說:品質不是檢驗來的,一開始就做好,我們就不需要那麼多檢查。 而如何讓大家一開始就做好,甚至是不斷創新?那就需要營造一個鼓勵創新與自發向上的環境與文化。 所以戴明博士說:品質是領導來的! 我們辦了幾年教育,就做了幾年的評鑑與訪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雖然之前有研究過幼托整合,也就是幼稚園和托兒所整合的過程,但畢竟是邏輯和文件的研究。有位朋友這幾年剛考上幼兒園的教保員,我才開始了解一些幼兒園令人驚訝的情形。 從幼托整合時就知道幼兒園師資結構很複雜,當時研究的幼兒園裡,教師共有七種身分,制度完全不一樣。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