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制霸凌從淘汰不適任校長開始

綠園嬿語-avatar-img
發佈於不適任校長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民進黨立法委員范雲在院會進行質詢時,指出自新教師法實施後,所通報的649個霸凌案中,僅35案成立,只有一人終身不得聘任。范雲委員進而質疑新教師法實施不符受害學生正義,且詢問行政院是否會對該辦法進行檢討評估。對此,陳建仁院長回答,會加緊研議,做好修法及辦法。(註1)

就學校第一線的防制霸凌實務來說,防制霸凌的關鍵之一,就是不適任校長是否被淘汰。為何?因為稱職的校長能善盡霸凌防制的領導職責,而不適任校長則會扯霸凌防制的後腿;因此,唯有加速不適任校長的淘汰,進用稱職校長,方能讓防制校園霸凌政策能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防制校園霸凌不力的校長樣態為何?初步歸納如下:

一、上樑不正下樑歪,帶頭霸凌師生的校長

這種校長在校內有如土皇帝一樣的存在。如果老師與校長有不一樣的意見,輕則當面斥責辱罵,重責努力找碴,伺機將「不聽話」、「意見太多」的老師送進校事會議、防霸小組…等機制,藉此引發寒蟬效應。就算老師能全身而退,在此過程中所受到的各種煎熬,也大傷老師的元氣和教學熱情。

這類校長所帶領的幕僚—各處室主任也可能會有樣學樣,跟隨校長的腳步霸凌老師和學生,進而造成校園中被霸凌者和旁觀者人人自危。

二、治校無能,放任霸凌蔓延的校長

這類校長的特色與第一類校長相反,以「遁」為治校口訣。這類校長在防制校園霸凌上,講好聽叫做「無為」,事實上是「無作為」。對校園中的各種霸凌行為:師對師、師對生、生對師(目前越來越多)、甚至恐龍家長霸凌老師,一律「授權」給幕僚處理,遇事就「遁」。最後,可能導致學校山頭林立,霸凌頻傳。

三、目光短淺,無能力建構防制霸凌文化的校長

防制霸凌的最好方式是什麼?就是建構防制霸凌的校園文化。如果防制霸凌的實施,已經形塑為學校的一種文化,霸凌案件必然大幅下降。建構相關文化的基本,是讓親師生有效建立防制霸凌的知能。

可能會有校長不服氣地說:「我都有要求學校老師參加防制霸凌研習,也有要求處室要為學生辦理防制霸凌講座。」

對此,我要再次強調,學校也許有「辦理」防制霸凌相關研習或講座,但是,是否「有效」建立相關知能,有效辨識霸凌行為及防制,則另當別論。

話到這裡,到底什麼樣的學校領導人能落實校園霸凌防制工作呢?

優秀領導人的圖像很多,好的領導也沒有公式。但是,一個好的學校領導人,會讓學校教職員工生覺得與他們互動的是「人」,而不是權力圖騰,其言行作為要能夠讓學校成員深覺「值得相信」,並能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學習,將學校塑造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型組織(註2)。當學校擁有這樣的文化,校園霸凌防制自然水到渠成。

突破校園霸凌防制困境之首要,絕不是每年要解聘多少老師,更不是一定要有多少比例的霸凌案成案,而是每位校長皆能善盡職責,有效建構防制霸凌的校園文化,這樣校園霸凌才能被有效防制,讓全校教職員工生都享有一個快樂的反霸凌環境。

註1:淘汰不適任教師新法3年僅1人終身不得聘任 陳揆:加緊研議修

註2:摘自「力挽狂瀾」之結論。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2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政府每每宣導反霸凌,但是,其主要作為著重於「通報」,此種做法對於預防霸凌效果不大。政府的反霸凌應著重於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通報,才能有效保護全體師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政府每每宣導反霸凌,但是,其主要作為著重於「通報」,此種做法對於預防霸凌效果不大。政府的反霸凌應著重於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通報,才能有效保護全體師生。
教育部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要將「持續性」去除,也就是說,只要單次的欺負行為即可構成「霸凌」。 就實務面來說,霸凌的認定已經在事件發生的後端,真正需要著重的是前端的預防才能有效保護學生免於受到霸凌的傷害,也同時學會反霸凌的技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這篇文章討論了校園霸凌問題,並提出了應對霸凌事件的建議。文章中著重強調了旁觀者的角色,以及如何協助改變校園霸凌文化。同時也呼籲每個人都能擁有安全、豐盛的青春回憶。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這篇文章討論了校園霸凌問題,並提出了應對霸凌事件的建議。文章中著重強調了旁觀者的角色,以及如何協助改變校園霸凌文化。同時也呼籲每個人都能擁有安全、豐盛的青春回憶。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