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沒有效率、凡事拖拉延宕
而是將事務處理的品質提升、提高
以求「精、實、密」
品質的追求勢必會犧牲掉一些其他做事的向度
如速度、產量等
因此要如何操持事務、將其處理
就全然在於自我的選擇
當然自己能在處理事務的途中過程隨著時間遞移而漸次轉換、滾動式調整作風與追求的面向目標
如在追求量、產出的速度的過程中
因為若干因素而轉圜、轉舵
擬改成質的追求
也許是自我領悟徹略、改變想法
或遭遇了一味汲汲追求速度後卻無法解決、使事端變更好的經歷而痛改從前
抑或單純就是想要換換「口味」
淺嚐看看新的、沒有嘗試過的秉有觀念
無論背後動機是什麼
人都能在做事、處理事務的過程中自由的切換看待事物的追求目標與態勢
以探索自己最適合、做起來最舒服的態度與狀態
而這是需要不斷修正的
直到在現在的人生階段中相對較好(不可能是最好、最完美的因為完美、「最好」不存在)的視觀角度與做事風格出現
並去追尋、討求、得到、適應
若適應不過來就繼續追求下一種態勢
如果還可以就待續下去
直到下一次想要、或必須要改變為止
人生就是這樣一直轉換
在企求質的精進、或渴求量的提升之間來回徘徊遊蕩
好似走鋼索一般、隨時須保持平衡因為有時會傾向左邊、一下會倒向右邊
然而也非質與量必須只能擇一、追求一個就不能追求另一個
其實質、量是可以兼具不悖的
甚至嚴格說來我們每人自然之下處事都是質與量的追求並行、並存的
只是重視兩者的比例上有所不同、天平較傾向哪一邊而已
而這樣雙向追求、使質與量都同時錘鍊、一起提高也是有可能的
但較為挑戰
畢竟要雙向顧及
即追求量的時候需確保質的穩定性
追求質的時候需維持量的能產性
困難度是相對而言較高的
因此因人而異、個體能自由意志的選擇若干方式
或追求質、或追求量、或都追求
都不追求者
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