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小學】003.在台灣學茶 是什麼樣的經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想起當初學茶,一路上也是花了很多冤枉錢,如果能夠遇到10年前的我,我一定會教她哪些課沒必要上,把浪費的學費拿來買觀望很久的茶具不好嗎?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所以說有人引路真的很幸運啊。(引錯路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家以前是開茶行的,後來因為時代變遷沒有跟著轉型就慘澹退場了。在茶行長大,但其實沒有真的參與經營,那時大人讓我以學業為重,我也不喜歡茶桌上大人總是拿小孩互相比較、開玩笑,所以那時的我只是個旁觀者。見證了家裡從鹿谷茶賣到阿里山茶,然後泡沫紅茶興起,茶行生意就泡沫化了。而茶行老闆—我爸是標準的對外活潑,對家裡沉默寡言的類型,我很難從他嘴裡得到什麼硬知識。真正意義上的學茶,我還是出社會後靠自己到處找管道。


認識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對神農氏傳說有一種反抗精神。當中的原因就是我曾經放下工作,毅然決然搬去外縣市,只為了用兩年的時間專心讀一個茶碩士班。我只能說茶文化課的內容很空泛,不是沉浸在毫無根據的神話經典裡(神農就是其一)就是讓同學發表讀書報告,而茶藝課就像是讓同學做熱鬧扮家家酒,彷彿茶的文化價值就只有宣揚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學。這一切讓期待成長與突破的我感到失望。只有茶科學與製茶課讓我學得津津有味。一年之後,我就休學了。當時我出了一場大車禍回家養傷,三個月後傷養好了,教授一再呼喚我,我卻沒有再回去。因為第二年的課表實在讓我不想浪費時間。綜觀下來,茶的高等教育在台灣沒有很好的質量。我們或許有幾個真材實料的好老師,但各自立山頭,這邊一個系那邊一個班。跟某個老師學某個專業沒問題,但牽涉到制度化的科系或學組,不免就有些課是硬開出來湊數的。


進修前我早就有茶改場茶葉感官品評中級資格,也曾在茶品牌工作許久,並不差這張文憑。而選擇去進修是因為以前在茶品牌工作時,老闆覺得我有天分,喜歡叫我去幫他試茶,我就會趁機向他多討教,經常聊得欲罷不能。一方面耽誤工作對同事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了解愈多,我就燃起想更深入學習的欲望。可是公司不可能花時間教我太多產品以外,甚至是與自家利益衝突的客觀知識,所以才決定離職去念研究所。一路跌跌撞撞學來,不知道是過濾了多少錯誤資訊,才凝聚成現在的我。


如果你想學茶,很大機率會遇上我以前踩過的坑,因為台灣茶界真的很小,更新速度又慢,而每個山頭大佬多少都有其產業利害因素而無法客觀的成分。所以我想把這一路學茶的心得跟大家分享,讓大家少走冤枉路。製作學茶新手村課程的某天,我突然產生一個靈感,過去我選擇直接去茶產業界工作來學習,後來把希望放在學術界,都是因為我不知道應該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才適合,所以逐一試錯。如果一開始就可以選定一個適合的範圍或角色去深耕,或許我能更快達成今天的成果。


  • 如果我將這10多年的學習與業界經驗,濃縮成一個迷你快速的職業入門捷徑,你願意用最小的時間成本體驗看看嗎?期待你的同行與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進入茶職業市場,除了製茶、焙茶這類需要器材設備訓練的專業人才,同學們不妨以泡茶、品茶、侍茶、司茶的角度切入。先在業界累積技能與經驗,最終要經營個人IP,才是長遠之計。
茶人在自我介紹時,會稱自己是某某師,雖然沒有一個制式統一的定義,但大致上也可以從這些名稱聯想到該茶人主攻的領域。在目前台灣官方沒有完整認證體系的現實中,算是一個產業界的默契吧。
要進入茶職業市場,除了製茶、焙茶這類需要器材設備訓練的專業人才,同學們不妨以泡茶、品茶、侍茶、司茶的角度切入。先在業界累積技能與經驗,最終要經營個人IP,才是長遠之計。
茶人在自我介紹時,會稱自己是某某師,雖然沒有一個制式統一的定義,但大致上也可以從這些名稱聯想到該茶人主攻的領域。在目前台灣官方沒有完整認證體系的現實中,算是一個產業界的默契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我的茶故事(十一) 最後悔的事   朋友說在茶師父那喝老普洱,是老師四十年前收的時候,就已經是很貴的老普洱。現在拿來泡,居然回沖三十幾次還有味道!   我沒喝過回沖三十幾次的茶,不過回沖十幾次的倒是喝過不少次,記憶蠻深刻的。  大約是1995年,有位朋友知道我愛喝高山茶,說他認識一家茶行叫「逸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上了大學後,我體驗了課業學習以外的事物-打工,在一家飲料店裡搖飲料的員工。我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遇見形形色色的顧客,若沒有過擔任店員,恐怕無法體會以另一種角度看服務業是什麼感覺。但這篇文章,我想以一個印象最深刻的顧客為主題。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對自己一直都很沒有自信的人,總是以困難的
Thumbnail
面對其他人光鮮漂亮的學歷,不必感到自卑,我們可以做的事,不是羨慕別人,而是像製茶一樣,思考如何讓自己變成一道好茶,讓人值得回味再三。 對工作的態度與投入的心思與否,以及好的人際關係(製茶的技術),都影響你是否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好茶),如果可以額外的自我修習、增強其他實力會更好。
Thumbnail
上職前訓練會改變一個人的飲食和生活模式… 我上過兩次職前,這一次變化最大,我很後悔這一次上課 這一次是咖啡茶飲的課,我菸癮一來,我都是含著淚水在抽,因為真的太臭了 我的同學每天都泡咖啡,然後一直專研混合茶飲,然後模仿老師上課飲料延伸,然後同學間也沒有回家不好睡覺的問題,一天喝的咖啡比起24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分享了自己創立品牌的初衷與艱辛的過程。從家庭環境的影響到創業路上的挑戰,作者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方向,並最終決定以調香課程為品牌的核心。這個過程充滿了掙扎與成長,同時也映射出追求理想生活的勇氣與堅持。來看看作者在創業過程中的真實心情與所學到的寶貴經驗。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我的茶故事(十一) 最後悔的事   朋友說在茶師父那喝老普洱,是老師四十年前收的時候,就已經是很貴的老普洱。現在拿來泡,居然回沖三十幾次還有味道!   我沒喝過回沖三十幾次的茶,不過回沖十幾次的倒是喝過不少次,記憶蠻深刻的。  大約是1995年,有位朋友知道我愛喝高山茶,說他認識一家茶行叫「逸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上了大學後,我體驗了課業學習以外的事物-打工,在一家飲料店裡搖飲料的員工。我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遇見形形色色的顧客,若沒有過擔任店員,恐怕無法體會以另一種角度看服務業是什麼感覺。但這篇文章,我想以一個印象最深刻的顧客為主題。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對自己一直都很沒有自信的人,總是以困難的
Thumbnail
面對其他人光鮮漂亮的學歷,不必感到自卑,我們可以做的事,不是羨慕別人,而是像製茶一樣,思考如何讓自己變成一道好茶,讓人值得回味再三。 對工作的態度與投入的心思與否,以及好的人際關係(製茶的技術),都影響你是否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好茶),如果可以額外的自我修習、增強其他實力會更好。
Thumbnail
上職前訓練會改變一個人的飲食和生活模式… 我上過兩次職前,這一次變化最大,我很後悔這一次上課 這一次是咖啡茶飲的課,我菸癮一來,我都是含著淚水在抽,因為真的太臭了 我的同學每天都泡咖啡,然後一直專研混合茶飲,然後模仿老師上課飲料延伸,然後同學間也沒有回家不好睡覺的問題,一天喝的咖啡比起24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