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完了吳曉樂今年的作品《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本書以一位少女蘇明絢在學校跳樓輕生震驚所有人為開端,描寫一位在明星女子高中擔任老師的吳依光在經歷導師班學生因霸凌事件休學、爾後又遇到導師班學生在校園跳樓輕生,不斷面臨突發重大事件的壓力之後,吳依光一步步尋找學生為何選擇輕生的蛛絲馬跡,試圖拼湊出事件的原委,過程中也慢慢揭開了吳依光自己成長歷程中的傷痛與掙扎。
吳依光成長在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小康家庭,母親是在商場上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努力於職場上拚搏想給女兒最好的,但她同時也想掌控關於女兒的一切,想要女兒走在替她鋪好的「康莊大道」上並期望著他能有好表現,而父親在家中則仿若沒什麼存在感的角色,不願介入妻子與女兒之間,父女彼此也沒有太多的互動。而在母親嚴厲的要求及控制下,吳依光雖然順利考上了名校其華女中,內心卻極壓抑也帶點自卑,母親總告訴她做的不夠好,為何無法做得更好?17歲的她並不快樂,內心渴望卻得不到母親的關愛與讚許,達不到母親對她的期望,她一度也想了結自己的生命,讓母親不再擁有她這個不完美的女兒,而就在經歷那樣的關鍵時刻,因著某個契機,吳依光沒有如她的計畫死亡,17歲的她活了下來,並又走過了另一個17歲,她再度照著母親的安排,成為老師、相親結婚......直到面對她17歲學生的死亡,讓人無法臆測的原因,吳依光在尋找解答拼圖的過程中,也重新審視了關於她的17歲,曾經的傷口或許已經結了痂,卻再也無法復原,直到吳依光正視自己的身痕、忠於自己最真實的自我與感受,她選擇不再受困於母親加諸於她的種種掌控與親情勒索,結束已經有名無實的婚姻,這一刻的她才終於真正走過了屬於她的17歲,繼續前行。
書中以吳依光為主軸帶出她身邊的學生、母親及母親的姊妹梅姨所經歷的故事,並穿插著過去與現在不同的時間線及場景,進而慢慢拼湊出每個角色的全貌,我覺得整體架構是非常厲害的安排,讓人並無法馬上聯想到整個過程的發展,卻又不至於讓角色和事件間因為零碎片段而影響整個情節發展的完整性,反而能環環相扣。而整個故事讀來其實是壓抑而沉重的,文字中完全能感受到不論是吳依光或是輕生的學生蘇明絢及因人際關係遭受霸凌誤會而休學的王澄憶這些角色,他們在青春期那種因種種家庭、人際、課業壓力下所承受壓抑、無助且灰暗的感受,他們還沒茁壯的心靈早已千瘡百孔,卻也得不到身邊大人的理解。
而大家還記得一開始吳依光是為了尋找不論是在課業、家庭或是人際關係上一切都沒問題的蘇明洵為何選擇結束自己正值青春年華生命的原因嗎?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吳依光進一步慢慢揭開並正視自己成長路上的傷口,我想這也是一種與自己和解的過程,而最後她拒絕了母親的來訪,能忠於自身的感受並象徵''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來臨''。或許到了這個時刻,一開始追尋的答案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開始雖也有點困惑到了結局作者也沒有寫出所以最後蘇明洵輕生的原因是什麼?但後來似乎能理解了,那個答案在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是不同的,也沒有人能輕易評斷或窺伺他人的內心,我們可以感同身受的陪伴,卻永遠無法真正體會、更無法替他人找到答案、做出決定,而反之亦然,唯有我們自己在慢慢摸索的過程中才能一步步接近自己心中的答案。
而本書另一個很大的主軸則是吳依光和母親間的世代裂痕,母親一直以來對吳依光有著很大的期望與控制欲,希望女兒能一路依照她的希望,認真念書、考取名校,讀她認為有用的科系,以極高的標準審視女兒,也吝於給予鼓勵與關愛,因此吳依光自小與母親的感情是複雜的,她希望得到母親關愛鼓勵,想符合她的期望,母親以愛之名希望女兒能更好,吳依光卻也在母親過度的期望及一再的貶低指謫下承受巨大的壓力,她向外尋找家庭中沒有得到的鼓勵與關愛,變得自卑也一度迷失了自己,也讓母女間處在不斷的衝突。吳依光回憶母親只有在自己高分錄取其華女中時真心的對她笑過,也在最後的自白中說了"我跟梅姨一樣下輩子也想遇見母親,但不是以女兒的身分......"這種親子間的教養衝突,過度的控制與期望,在吳曉樂之前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多有闡述,尤其現今社會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壓力真的很大,作者以不同的表現方式呈現,刻畫出了成長過程中掙扎傷痛的一面,也讓大家有機會正視親子教養相處關係及孩子成長中的身心靈健康,故事是壓抑而沉重的,但也期望在歷經這麼多痛苦掙扎而重生後,未來能少一點受傷的孩子,也如同本書結尾一樣能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
💕💕感謝閱讀本篇文章,大家的喜歡、追蹤與贊助都是給我持續創作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