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呼喚與渴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一年,我與汪惠玲(曾任荒野秘書長)及陳楊文(他擔任荒野國際事務委員會總監)三個人代表荒野到香港開會。每天晚上總是捎些美酒點心,在旅館裡聊天,楊文曾「酒後吐真言」,提到他之所以走上生態保育這條路,是因為他出生在現在是自來水博物館現址的水源地,直到國中才搬走,他對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具有使命感,想維護原來的自然與美麗,避免因人為不當開發而毀了……

  剛好過後沒多久,荒野與台北市政府合辦「為大地療傷」的植樹活動,我當面向馬英九市長提起希望與自來水博物館合作的事情。結果第二天,自來水處的副處長就打電話來問我他們要如何配合。

  這是水源地定點觀察小組的源起。

  結果原先只以專業角度協助荒野的楊文,很熱心地參與每個月的自然觀察(以及更嚴謹的學術調查),並且主動提出,他願意擔任這一組的組長,負責培訓一批可以具專業能力的解說員。原本不碰行政與訓練工作的楊文,只因為要回應生命中的使命與呼喚,願意到的第一線擔任解說與訓練工作!

  這個例子給我很大的啟發,只要我們找到個人的使命與呼喚,一個人能發揮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有人曾刻薄的說:「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只是六十歲才埋!」意思是,很多人在二、三十歲就失去理想,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只是不斷的一天天重覆自己,只為了賺錢而工作,以物質的消耗麻痺自己的靈魂。

  為什麼荒野人看起來都這麼熱情,這麼有活力?

  因為荒野人都是真正活著的人,都是心中有想望,都是懷抱著理想與使命的人……

 

因為有限,才得以成就無限

常在親朋好友之間,常聽到一種說話的模式:「因為……所以才無法……」

這表示人類的有限性。因為忙碌,所以無法參與;因為要養家活口,所以無法實現理想……人類的生命實在非常有限,生存的條件實在非常嚴苛,這些也實在都是事實,不過,在想著這些現實的無奈時,卻想起一個有趣的例子:美國的普林斯敦高等研究院是專給一些教授研究的地方,那些教授們不必負擔任何塵世瑣碎的勞務(如在學校任職免不了的教學、考績……),擁有最好的待遇與最好的研究環境,不必有任何責任或義務,只期望他們為人類文明再貢獻一些。(能被聘到此研究院的當然是過往已有非常超卓的創見與貢獻)。

  可是吊詭的是,一旦免除所有可能的藉口之後(比如教學太煩沒空研究……)那些大師們竟然沒有再有什麼偉大的創見。(那個研究院裏最著名的一位學者就是愛因斯坦)。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科幻小說,假設人類生命變得無限長時,結果是喪失了所有的渴望與進取創造之心,換句話說,沒有死亡的生命,就等於完全沒有生命,它只是一種固著的狀態。

  生命的可愛,就是它的有限,自由的可貴,就是生命本然中的種種限制。

  中國詩詞中的律詩絕句詞賦對話,是在多麼嚴苛的限制下創作,在如此窒礙的限制下卻有多少奔放意境的超卓的作品產生,可是一旦所有限制取消之後的新詩,卻反而喪失掉文字的魅力。

  有了這些思索,當我要再說:「因為……所以」時,就會再進一步質疑自己,當去掉了「因為」之後,是不是真能做到那個「所以」?  

因為有限,才得以成就無限!

  荒野人的活力,荒野的文化,就在這最惡劣環境下,以最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中展開,就是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就是這種盡其在我的蓬勃生命力。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同學曾來信說:「再度憶及自己可憐的理想,今日成了夢想」。 其實,夢想像孩子一樣,要養才會大。沒結婚的廖和敏伙伴比喻的很好「有人說夢會破滅,那是因為沒有好好養它,夢像孩子,誕生之後要好好養,用心養,才會長得好,長得壯,經得起風吹雨打。」   從學生起,我就常被同學們以「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稱之。可
小時候很喜歡看鹿橋的「未央歌」,對於其中四面八方來的英雄好漢共同譜成的友情之曲深深嚮往。或許小說中,以及許多武俠小說中那種俠義之情的浪漫表現,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希望完全排徐金錢利害關係的源頭吧? 我向來自認為是害羞內向的人,不善於結交新朋友,但卻是個很念舊的人,貪心的希望能保有每個交往過的老朋友。
雖然老年憂鬱症這些年在高齡照護中開始被關注,但是以整體而言,年紀愈大其實愈快樂。 以精神層面來說,也許是他們已經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要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渴求數量極大化與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以生理結構的變
「一定要幸福喔!」   很多年前因為日劇的流行,曾經這句話也成了許多人的道別語。但是,什麼是幸福的來源?   我們看了多少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腰纒萬貫名門巨賈,或權傾一時的單位主管,他們真的比一般人容易尋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仔細想想,我們要想使日子過得幸福,與整個社會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針對傳記寫作的演講中主張,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說:「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企業、社會、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
日本有一份研究報告以走路的速度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程度。發現2017年的高齡人口走路速度明顯比過去同齡的人還快。比如2007年85歲以上男性步行速度每秒約80公分,到了2017年增加到每秒110公分。 其實前些年在歐美地區也有關於熟齡人口走路速度與健康及壽命關係的長期且大規模研究,發現在眾多健康指標
老同學曾來信說:「再度憶及自己可憐的理想,今日成了夢想」。 其實,夢想像孩子一樣,要養才會大。沒結婚的廖和敏伙伴比喻的很好「有人說夢會破滅,那是因為沒有好好養它,夢像孩子,誕生之後要好好養,用心養,才會長得好,長得壯,經得起風吹雨打。」   從學生起,我就常被同學們以「浪漫的理想主義者」稱之。可
小時候很喜歡看鹿橋的「未央歌」,對於其中四面八方來的英雄好漢共同譜成的友情之曲深深嚮往。或許小說中,以及許多武俠小說中那種俠義之情的浪漫表現,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希望完全排徐金錢利害關係的源頭吧? 我向來自認為是害羞內向的人,不善於結交新朋友,但卻是個很念舊的人,貪心的希望能保有每個交往過的老朋友。
雖然老年憂鬱症這些年在高齡照護中開始被關注,但是以整體而言,年紀愈大其實愈快樂。 以精神層面來說,也許是他們已經體會到簡單的樂趣,對當下每個時刻,每個遭遇,都能要安安靜靜地去感受,不再追求虛妄的目標,不再渴求數量極大化與外在的熱鬧,而是讓內心可以仔細品嘗此時此刻所擁有的一切事物。 以生理結構的變
「一定要幸福喔!」   很多年前因為日劇的流行,曾經這句話也成了許多人的道別語。但是,什麼是幸福的來源?   我們看了多少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腰纒萬貫名門巨賈,或權傾一時的單位主管,他們真的比一般人容易尋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嗎?   仔細想想,我們要想使日子過得幸福,與整個社會國家並沒有太大關係
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在紀州庵文學森林針對傳記寫作的演講中主張,人人都可以寫傳記,不必是個大人物,因為即使是一粒小水滴,也可以映照世界。她說:「歷史是宏觀,時代是長河,傳記是時代的小小身影,是一個人對家庭、企業、社會、國家的貢獻。人們從個人傳記得到的啟示,不下從宏觀歷史得來的經驗,甚至更超出一個時代所
日本有一份研究報告以走路的速度來評估老年人的健康程度。發現2017年的高齡人口走路速度明顯比過去同齡的人還快。比如2007年85歲以上男性步行速度每秒約80公分,到了2017年增加到每秒110公分。 其實前些年在歐美地區也有關於熟齡人口走路速度與健康及壽命關係的長期且大規模研究,發現在眾多健康指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在沒有目的的看書時,曾經看到中藥的理論,其中君臣佐使的觀念,影響我蠻深的! 如今在分析事情及作企畫時,一定會照著這樣的分類來進行。獨木不成林,而不是森林,則無飛禽走獸。生態是無法完整的。 一切終究都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本來就要這樣的,人力真的主導不了太多!這不是宿命論,反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熱愛人生自我發揮的本質與無限可能,只是大名大利都沒真正眷顧過我。 這個因素, 外加20多年生活在紐西蘭的大自然懷抱裡,白雲隨時是我家的訪客;鳥鳴與花香時時飄送著,拈花惹草只是七、八十坪自己院子裡的日常。 內心的感受就反映在二十年前寫下的這一首平實的詩句之中。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走在推廣永續心生活的路上,心之谷連結了許多美好的夥伴關係。其中特別想要與大家介紹的是台灣目前會員人數最多的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身為心之谷創辦人,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一員,很開心有機會將我的熱情與荒野的使命緊密結合。從第一次以「珍珠」的自然名稱呼自己開始,一段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旅程便悄悄展開。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的意義——第一章 林民堂在攀向人生巔峰的路途中,因為遭到合夥人的背叛而摔落深谷。雖然並未因此絕望,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幸好有個人及時向他伸出手,將他拉出了這個黑白的枯燥輪迴之中。
Thumbnail
如果能套句流行的句法,許文龍大概會說:「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大多是釣魚教會我的」,因此有了「釣魚哲學」、「老鼠理論」、關於《生態學》的想法,還有莊子「無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在沒有目的的看書時,曾經看到中藥的理論,其中君臣佐使的觀念,影響我蠻深的! 如今在分析事情及作企畫時,一定會照著這樣的分類來進行。獨木不成林,而不是森林,則無飛禽走獸。生態是無法完整的。 一切終究都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本來就要這樣的,人力真的主導不了太多!這不是宿命論,反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論調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熱愛人生自我發揮的本質與無限可能,只是大名大利都沒真正眷顧過我。 這個因素, 外加20多年生活在紐西蘭的大自然懷抱裡,白雲隨時是我家的訪客;鳥鳴與花香時時飄送著,拈花惹草只是七、八十坪自己院子裡的日常。 內心的感受就反映在二十年前寫下的這一首平實的詩句之中。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作者:He ChangMing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寫過幾本浮薄之作,這讓我很後悔,甚至羞於提及。之所以說浮薄,是因為它們所關注的僅僅是肉體生命和思想生命(只是個人生活方面的,並非政治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思想生命),沒有深入到民族生命和天地生命,更沒有將此四
Thumbnail
走在推廣永續心生活的路上,心之谷連結了許多美好的夥伴關係。其中特別想要與大家介紹的是台灣目前會員人數最多的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身為心之谷創辦人,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一員,很開心有機會將我的熱情與荒野的使命緊密結合。從第一次以「珍珠」的自然名稱呼自己開始,一段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旅程便悄悄展開。
Thumbnail
以輔自然,取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以輔助萬物的自然本質,而不敢妄加作為。」 要能輔助萬物,要能做到不妄加作為,必先了解其自然本質,這恰是科學領域擅長之事。 由觀察「現象」起始,由「解釋」琢磨而成自然法則,依法則的運作「預測」各種現象,並進一步發展至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的意義——第一章 林民堂在攀向人生巔峰的路途中,因為遭到合夥人的背叛而摔落深谷。雖然並未因此絕望,他卻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要為了什麼而活,幸好有個人及時向他伸出手,將他拉出了這個黑白的枯燥輪迴之中。
Thumbnail
如果能套句流行的句法,許文龍大概會說:「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大多是釣魚教會我的」,因此有了「釣魚哲學」、「老鼠理論」、關於《生態學》的想法,還有莊子「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