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資訊不完全下快速回應客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類問題。

這類問題符合以下幾個特徵:

資訊極不完整;

時間特別短急;

你的回應帶來的後果將攸關執行重要。

 

在工程顧問業這種情況非常多見,

尤其專案期程有時間限制下必須快速回應。

 

而且,工程專案本身常屬複雜,

工程顧問者永遠都不可能等到掌握了全部資訊後,

才開始規劃和設計。

 

所以,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可以成為合格的工程顧問。

 

這種能力是建立在長期養成的思維邏輯,

和大量實務經驗的基礎上的。

 

實務經驗我是沒辦法傳授給你了,

但是這個思維邏輯,

是可以總結並且複製的。

 

它同樣適合你的行業。

工程顧問在專案資訊不完備情況下做回應,

會遵循下面4條原則。

 

第一條:唐僧法則

肯定看過《西遊記》,其中沙僧有兩句經典臺詞:

第一句,“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第二句,“二師兄,師父又被妖怪抓走了。”

這一路上唐僧動不動就讓妖怪抓走。

 

大多數情況下,壓根兒都不知道這個妖怪有什麼法力,是什麼來頭。

但是,注意了,

只要唐僧不死,孫猴子就總有辦法把他救回來。

就算孫悟空救不了,還有觀音,觀音不行,還有如來。

所以說,只要唐僧活著,就有辦法。

同樣的道理,在工程專案上就是只要先保證可以解決,

就有機會,這就是唐僧法則。

 

比如,我們經常遇到工程設計變更的案例,

能夠導致工程變更的原因,可能有無數個。

可能是地質、法令、條件改了,

也有可能是客戶一句話,

甚至可能是工程大宗物料出現大幅上漲了,

或者還有這些理由之外的無數個理由。

但是,在客戶催促急迫完成當下。

 

這些原因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什麼呢?

就是三個字:先交卷。

所以,我最先關注的一定是三個指標:合法、合理和合時。

 

唐僧法則就是工程顧問做回應時的第一法則,

你也可以把它叫做先交卷第一法則。

這條原則的核心,

就是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把緊急事件轉化為常規事件,

然後再做進一步處理。

 

 

 

第二條:第一張骨牌法則

現在唐僧活是活下來了,接下來,咱們就該找找致工程變更原因了。因為妖怪尚存,不解決,唐僧還得死。

這就要用到工程顧問回應時的第二個原則:第一張骨牌法則。

骨牌遊戲你肯定玩過,只要推倒第一張骨牌,那麼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其他所有的骨牌都會相應倒下,它就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

放到工程專案中,如果把工程專案上的不同條件呈現出來,就像是擺在工程顧問者面前的一個個骨牌,一定有一個最關鍵的條件,所有的工程專案問題都是圍繞這個條件相繼出現的。

 

即便是工程顧問者,如果沒有太多時間、人力及方法找到這個關鍵原因,面對不同的問題,也無從下手。

我們的方法是,無論工程專案有多麼複雜,在規劃中,能用一種學理解釋所有問題的,就不考慮很多種。

能給工程專案簡單快速回應就可以有效的,就儘量避免所謂的面面俱到。通常我們也把它叫做簡約法則。

 

第一張骨牌法則,

似乎聽起來並不難。

但是如何找這第一張骨牌呢?

那就太不容易了。

就要用到第三條法則。

 

第三條:考古題法則

學長經常會告訴學弟們一句話:

如果你想輕鬆念又有及格成績,

先蒐集考古題練習,不要去做困難題。

為什麼呢?

因為考古題常見,

而困難題並不常見。

 

這個常識法則其實說的就是機率問題。

工程顧問者在回應的時候,

要優先考慮到大機率的常見問題,

根據機率大小,逐一落實,

最後才考慮罕見問題。

 

為什麼要把這個原則強調出來呢?

就是因為人有慣性思維。

對於罕見的東西,

印象會比較強烈,

尤其是罕見問題。

 

如果一個工程顧問者,

近期內執行或看過罕見的問題,

那麼他就很容易產生一個思維定勢,

在出現其他類似問題的時候,

容易過高估計這種罕見問題的可能性,

而忽略了常見問題。

 

你要知道,無論我們如何努力,

如何有經驗,

在工程上不確定面前,

我們仍然會出錯。

 

我們只是能夠降低發生錯誤的概率,

但是不確定還是經常會發生。

 

即使是在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

錯誤率仍然高達10%~20%。

那麼你該問了,

既然我們都有這麼嚴謹的思維模式了,

為什麼還會出現這麼高比例的偏差呢?

 

因為即使是遵守了原則,

但是在不確定性和時間緊迫的前提下,

要快速做出回應,

主觀經驗還是會帶來的偏差。

 

第四條:投球法則

最後一個原則,

就是用於糾正工程顧問者的主觀偏差的,

這就是投球法則。

 

你看打棒球的投手,

想要球最終進入好球帶,

都會不斷調整自己的出手角度和力道。

 

工程顧問者也一樣,

從第一個決策開始,

就會有一個不斷校正的過程。

 

在工程專案一開始時


有資料蒐集及基地調查,


這個蒐集調查其實

就是工程顧問最開始給出初步的回應。

 

在工程專案需求逐一確認之後,

會詳細地進行進一步檢查、分析、規劃,

然後再根據這些補充資訊,

不斷地對最開始的回應進行校正。

 

最後,等到工程專案完成設規劃設計後,

工程顧問還會再給出一個方案評價回應。

 

這個過程,

就是一個快速回應不斷校正的過程。

在這個校正過程中,

會用到很多方法,

例如找到回應最可靠的證據。

 

還會詢問多方專業顧問者,

避免個人或單一專業經驗帶來的錯誤,

有時還會邀請該領域專家一起參與回應。

 

這些都是為了避免工程顧問個人的主觀經驗帶來的錯誤。

avatar-img
14會員
240內容數
ESG是個熱搜關鍵字,更是與永續發展為同義詞,是一個持續幾十年,你會一直需要的一個能力。 永續發展還是一次輸贏,這是每個工作者,每個組織永遠的問題。你可能是公司CEO,或者在公司裡上班族,或者至少你要和客戶做生意,ESG價值決策對你一定會有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文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有臉友及工程師網上發表經驗談, 大家都是勸大家慎入水利土木工程這行, 當然我也是! 特別是已經進入這行的人現身說法更有說服力: 熬夜加班、一直改圖改報告、責任大錢給少,沒發展前景…   另一方面工程顧問業的招聘門檻一如以往高, 好的工程顧問公司都要至少碩士畢業, 那麼水利土木工程
繼上篇說到要考研究所或就業、 要去小家或大家工程顧問公司、 以及學習或偷學等3件事, 這次談習慣、經驗、蒐集及筆記等4件事。 4、學習習慣比畢業證書更重要 不要認為你在學校所學的任何 一門專業課是無用或虛設的。 此時,你養成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模式, 這是別人不能從你身上拿走的, 是受
我是在搞不清狀況與聯考成績填志願下踏入水利這行, 開始漫長旅程,走一步試一步。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看不懂一本本原文書, 當時翻譯軟體又不強, 傻傻地被當很多科, 在許多年後我會做夢出現考試不會的畫面, 真是嚇死寶寶了。   最近是畢業的季節, 回想我畢業時只想趕快服完兵役去賺
常常有臉友及工程師網上發表經驗談, 大家都是勸大家慎入水利土木工程這行, 當然我也是! 特別是已經進入這行的人現身說法更有說服力: 熬夜加班、一直改圖改報告、責任大錢給少,沒發展前景…   另一方面工程顧問業的招聘門檻一如以往高, 好的工程顧問公司都要至少碩士畢業, 那麼水利土木工程
繼上篇說到要考研究所或就業、 要去小家或大家工程顧問公司、 以及學習或偷學等3件事, 這次談習慣、經驗、蒐集及筆記等4件事。 4、學習習慣比畢業證書更重要 不要認為你在學校所學的任何 一門專業課是無用或虛設的。 此時,你養成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模式, 這是別人不能從你身上拿走的, 是受
我是在搞不清狀況與聯考成績填志願下踏入水利這行, 開始漫長旅程,走一步試一步。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看不懂一本本原文書, 當時翻譯軟體又不強, 傻傻地被當很多科, 在許多年後我會做夢出現考試不會的畫面, 真是嚇死寶寶了。   最近是畢業的季節, 回想我畢業時只想趕快服完兵役去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常常在過量的資訊和誘惑中掙扎,無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干擾,都可能讓人感到不滿足。Michael Easter 在他的《Scarcity Brain》一書中提到現代社會充斥著五種過量的刺激:食物、財物、資訊、情緒調節劑與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這些因素幾乎佔據
我從來沒想過,一個普通的週末午後,會因為一條朋友圈消息而徹底改變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那天,我正悠閒地刷著手機,突然看到一個好友轉發了一則驚人的新聞:「某知名企業家捐款十億元助力鄉村教育」。這則消息迅速在我的朋友圈引發熱議,大家紛紛為這位企業家的善舉點讚。 我也不例外,立刻轉發並配文:「為
Thumbnail
在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我們的專注力與記憶力正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腦力全開》的作者,過度依賴社交媒體和其他數字工具導致我們的記憶能力逐漸退化。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減少屏幕時間、實踐正念訓練及培養深度工作習慣來改善我們的專注力和記憶力,並提供具體方法以應對資訊過載帶來的挑戰。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像是手機的提醒、電子郵件通知、他人的催促...比方說什麼東西很急要趕快給他(但實際上根本不急),這樣的時常在回應別人需求,很容易讓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被耽擱;或者是被會議將每天可運用的時間切割得很零碎。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什麼是簡報,以及一些應用簡報能力的職場和生活場景,今天我們來聊聊「問題簡報」中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避免它們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看似微小,但卻很有可能大大影響我們的交流效果。 常見症狀一:忽視觀眾需求 很多簡報講者只關注自己想說什麼,而忽略了觀眾想聽什麼。這會
練習即使像無頭蒼蠅,從混亂中理出頭緒的過程很重要,至少,為了解任務,個人該做的功課是說清楚「自己的訴求」,「碰到的困難」,而且講一次沒有回響,就要多講幾次,直到引起關注。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類問題。 這類問題符合以下幾個特徵: 資訊極不完整; 時間特別短急; 你的回應帶來的後果將攸關執行重要。   在工程顧問業這種情況非常多見, 尤其專案期程有時間限制下必須快速回應。   而且,工程專案本身常屬複雜, 工程顧問者永遠都不可能等到掌握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常常在過量的資訊和誘惑中掙扎,無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網路與社群媒體的干擾,都可能讓人感到不滿足。Michael Easter 在他的《Scarcity Brain》一書中提到現代社會充斥著五種過量的刺激:食物、財物、資訊、情緒調節劑與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這些因素幾乎佔據
我從來沒想過,一個普通的週末午後,會因為一條朋友圈消息而徹底改變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那天,我正悠閒地刷著手機,突然看到一個好友轉發了一則驚人的新聞:「某知名企業家捐款十億元助力鄉村教育」。這則消息迅速在我的朋友圈引發熱議,大家紛紛為這位企業家的善舉點讚。 我也不例外,立刻轉發並配文:「為
Thumbnail
在資訊氾濫的現代社會,我們的專注力與記憶力正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腦力全開》的作者,過度依賴社交媒體和其他數字工具導致我們的記憶能力逐漸退化。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減少屏幕時間、實踐正念訓練及培養深度工作習慣來改善我們的專注力和記憶力,並提供具體方法以應對資訊過載帶來的挑戰。
Thumbnail
專案工作型態很需要「溝通」,特別是每次交替時期需要與新的合作對象建立關係的時候,對方可能是你從不認識的同事或主管也可能是廠商。除非你是專職的專案經理,否則這種突然爆增的「初次溝通」聯繫的工作、會大量壓縮到你專案執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達到高效率的溝通,我們可以朝兩個面向來思考看看...
Thumbnail
像是手機的提醒、電子郵件通知、他人的催促...比方說什麼東西很急要趕快給他(但實際上根本不急),這樣的時常在回應別人需求,很容易讓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被耽擱;或者是被會議將每天可運用的時間切割得很零碎。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什麼是簡報,以及一些應用簡報能力的職場和生活場景,今天我們來聊聊「問題簡報」中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避免它們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看似微小,但卻很有可能大大影響我們的交流效果。 常見症狀一:忽視觀眾需求 很多簡報講者只關注自己想說什麼,而忽略了觀眾想聽什麼。這會
練習即使像無頭蒼蠅,從混亂中理出頭緒的過程很重要,至少,為了解任務,個人該做的功課是說清楚「自己的訴求」,「碰到的困難」,而且講一次沒有回響,就要多講幾次,直到引起關注。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類問題。 這類問題符合以下幾個特徵: 資訊極不完整; 時間特別短急; 你的回應帶來的後果將攸關執行重要。   在工程顧問業這種情況非常多見, 尤其專案期程有時間限制下必須快速回應。   而且,工程專案本身常屬複雜, 工程顧問者永遠都不可能等到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