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童年(十五)激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夏天,學校的野外活動變多了。基於安全起見,各班須要募集多位家長輔導員,連同座車的支援。這一次挑戰性更高了,目的地是位於北島中部;靠東岸的肥沃海灣Bay Of Plenty邊上,叫做陶朗加Tauranga City 的一個東部名城, 距離漢彌頓開車大約兩個小時。

活動本身就是泛舟,地點是陶朗加郊區的一條向東流的大河。河道大約如大漢溪流經台北時的寬度,但是流速最少是大漢溪的五倍以上。

使用的器具就是Kayak,中文翻譯叫做‘’皮艇‘’,功能上;比較像單人操作的獨木舟。它其實全部是合成材料,類似硬塑膠那種材料。艇身兩頭尖尖,全長大約三到四公尺。整艘艇像切半的橄欖,中間留一個孔洞,只夠塞進划漿手的臀部以下,採坐姿,兩腿伸直。其他艇身就全封閉的。

使用的槳就一支,兩端各有一大片槳葉,互為九十度錯開的槳面,左右交錯;向前划。

我留意到,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和家長都是生平第一次做這項水上活動。所以,下水前的教學就非常重要了。教練大致上確定每個大人小孩都了解操作要領之後,召集所有輔導員supervisor, 就是所有老師和家長,說明待會實際操作的課程,以及皮艇的動線,折返點。還有,最重要的,是緊急狀況的處理。就這樣,活動開始。

每個輔導員帶三位小朋友,一共四艘皮艇一組分別下水,逆流往前划。這時候,真正感受到逆水行舟的辛苦。水流速度真的太湍急了,只要划槳稍有遲疑,或是角度不對,皮艇就會倒退,四人隊形就會被拉開。這是我要隨時留意的。必要時;要快速划過去,幫忙拉回隊伍。

不須多久時間,所有隊員都划得很熟練了。很自然地,孩子們開始競速,比快,一下子就讓我這輔導員追得氣喘吁吁了。回頭看看,剛才下水的渡船頭早就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了。

接著按表操課,我找一個志願者;做翻船意外的演練。做法是四人圍在一起,互相可以看得見。然後將那位同學的皮艇做180度翻覆,那同學立刻跌入水下。

前面已經說明,這位同學必須潛水;從水下游回翻覆皮艇的正下方,把頭探進去他剛才臀部坐的位置, 雙手上舉抓住艇身;休息。(這是訓練孩子; 意外發生時,不可慌亂;不可急著浮出水面,免得被漂浮物打傷,水下艇洞相對比較安全)裡頭不會馬上進水,同時;還會有適量的空氣存在。

程序上;要求他頭探進艇洞以後,唱半首歌,大約一分鐘,然後伸手拍底朝天的艇身三下,再浮出水面。接著三個同學協力;把翻覆皮艇的一頭抬上另一位同學皮艇的前端上部。

接著;慢慢移動翻覆皮艇的重心,直到可以像蹺蹺板那樣置於平衡位置。然後翻轉艇身;左右搖晃,把艇洞裡頭的積水倒出來,再合力轉正皮艇。然後用皮艇底部滑回水面,下水的孩子爬回自己的皮艇,這就完成所有的救難程序了。

這個救難演練都在水流湍急的情況下進行,過程沒有人去注意,其實;我們整組人已經被快速的水流拉退回到出發點,甚至還被流到更遠的河道下游。因此,必須再一度努力逆流而上,用完所有的體力,才能回到出發點,大家都累了。

我算見識到洋人冒險犯難的精神,根本就是在他們的血液裡頭。我的組員包含我的大兒子也才是九歲上下的孩子。尤其,對我兒子而言,這個經驗是無比珍貴的。而對我這為人父的輔導員,我也很開心和我的兒子完成了一趟有點難度的水上冒險活動。這也激發我們再往更困難的活動挑戰的念頭。

avatar-img
195會員
28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華人世界裡,叫美國出生的華人移民第二代為‘’ABC‘’, 就是American Born Chinese (美國出生的華人), or Australian Born Chinese。在非正式的場合還會被戲稱為“香蕉”,也就是黃種人外表,裡子是徹底的白種人。 在海外一般社交場合如果聽到講華語外國人腔
經常自助旅行的人都知道,以前到任何一個國家旅行, 在網際網路和全球定位系統(GPS)還沒盛行的年代,抵達目的地的第一件事;大都會買一本當地的地圖,或者去旅客服務中心索取折疊式單頁地圖。 不像在台灣自駕旅行,傳統上就靠一張嘴;問路。不是有句俗諺嗎?“路就長在嘴巴上”。不過,這一套在異國他鄉是行不通的
暑假期間的元旦和農曆年假期 南半球的暑假很長,不同層級的學校會有些不同,一般都有兩個月到三個月,也就是十一月底開始;到隔年一月底到二月底才開學。我們因此有機會帶孩子回台北過元旦,直到農曆年之後才返回僑居地,紐西蘭。 這是家人離開台灣一年多之後,第一次返台休長假。十二月底離開,總計會離開當時的住家
從新加坡搬到紐西蘭住房最大的不同是,新加坡和台北一樣都是混凝土高樓建築,而紐西蘭的家是傳統兩層房舍,有壁爐;有煙囪。 靠近聖誕節時,雖然正值炎夏,為了有些節慶氣息,我們也在客廳放一棵聖誕樹。同時,買了些燈飾和吊掛小物。最後的裝飾工作就讓兩兄弟去忙,那也可以耗掉他們半天的時間。因為弟弟也才兩歲半,談
這是一樁心痛的憶往紀實。 悉心照顧小孩,尤其在稚嫩不懂事的年紀,是每對父母都會盡心盡力的責任。不過,由於諸多生活因素,或有些年輕缺乏經驗的父母,對於小孩的照顧和保護有時候很可能會失當。而某些不恰當的照護,很有可能在孩子心理留下抹之不去的陰影,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發
懷卡多省(Waikato)除了酒莊多以外,最多的是農場。不同時令的水果盛產時,朋友互相通報,假日就會驅車直奔個別開放的果園。柿子,水梨(nashi),蘋果,酪梨,奇異果,櫻桃,杏子等等各類水果;分散在各個季節。 孩子們是一定得帶去的,可以讓他們自己採摘,趁機認識各種水果成熟可以收穫的樣貌,是小有教
華人世界裡,叫美國出生的華人移民第二代為‘’ABC‘’, 就是American Born Chinese (美國出生的華人), or Australian Born Chinese。在非正式的場合還會被戲稱為“香蕉”,也就是黃種人外表,裡子是徹底的白種人。 在海外一般社交場合如果聽到講華語外國人腔
經常自助旅行的人都知道,以前到任何一個國家旅行, 在網際網路和全球定位系統(GPS)還沒盛行的年代,抵達目的地的第一件事;大都會買一本當地的地圖,或者去旅客服務中心索取折疊式單頁地圖。 不像在台灣自駕旅行,傳統上就靠一張嘴;問路。不是有句俗諺嗎?“路就長在嘴巴上”。不過,這一套在異國他鄉是行不通的
暑假期間的元旦和農曆年假期 南半球的暑假很長,不同層級的學校會有些不同,一般都有兩個月到三個月,也就是十一月底開始;到隔年一月底到二月底才開學。我們因此有機會帶孩子回台北過元旦,直到農曆年之後才返回僑居地,紐西蘭。 這是家人離開台灣一年多之後,第一次返台休長假。十二月底離開,總計會離開當時的住家
從新加坡搬到紐西蘭住房最大的不同是,新加坡和台北一樣都是混凝土高樓建築,而紐西蘭的家是傳統兩層房舍,有壁爐;有煙囪。 靠近聖誕節時,雖然正值炎夏,為了有些節慶氣息,我們也在客廳放一棵聖誕樹。同時,買了些燈飾和吊掛小物。最後的裝飾工作就讓兩兄弟去忙,那也可以耗掉他們半天的時間。因為弟弟也才兩歲半,談
這是一樁心痛的憶往紀實。 悉心照顧小孩,尤其在稚嫩不懂事的年紀,是每對父母都會盡心盡力的責任。不過,由於諸多生活因素,或有些年輕缺乏經驗的父母,對於小孩的照顧和保護有時候很可能會失當。而某些不恰當的照護,很有可能在孩子心理留下抹之不去的陰影,甚至造成一輩子的心理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發
懷卡多省(Waikato)除了酒莊多以外,最多的是農場。不同時令的水果盛產時,朋友互相通報,假日就會驅車直奔個別開放的果園。柿子,水梨(nashi),蘋果,酪梨,奇異果,櫻桃,杏子等等各類水果;分散在各個季節。 孩子們是一定得帶去的,可以讓他們自己採摘,趁機認識各種水果成熟可以收穫的樣貌,是小有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原先在新加坡時,下定決心離開職場,打算前往紐西蘭全心陪伴家人的計畫,雖然達成了,但是版本是打了一些折扣的。 我的工作,由於遷居去了紐西蘭,就變成了實質的遠距工作,附帶一小部份亞太地區的出差配套。如此一來,大部份居家生活的陪伴都符合當時的願望。也就是工時大幅的降低,但是通過所屬各地團隊成員的如常運作
Thumbnail
千萬別動手打孩子,這是千錯萬錯的一件蠢事。我曾經因為自認為對的理由,動手打了兩個幼小的兒子。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仍然經常想起當天孩子們痛哭流淚的臉龐。每想一次,心裡就抽痛一次,相當自責、悔恨。 二十幾年前的新加坡 場景要拉回到剛移居新加坡,幾個月之後的一個週末午後。市區吃館子回來,我在小洋房住
Thumbnail
趁放暑假平日跟孩子們北上深圳玩 選擇比較多人推薦的 ↫ 歡樂海岸 ↬  我們搭深圳地鐵到〚 深圳灣公園站 〛下車到E出口行一會就到 整個園區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很多戶外
Thumbnail
熱浪浪的夏天,曬黑黑也要玩個清涼 佔地超大人少少,免收門票玩個爽 此篇重點分享2023常態狀態的通霄海水浴場唷~ 開車到苗栗玩,走一個想到什麼玩什麼的概念 所以只訂了住宿,行程就亂七八糟的排 (玩國內就是自在~) 如果我之後還記得這趟旅程的話,再來補充完整行程
Thumbnail
在一個提前請假回家的週五,我們搖晃來到了日月潭畔。
Thumbnail
從山裡走到海邊玩水,是我一個浪漫的想法。今年夏天,我們終於完成了! 2023年10月我跟南湖登山小學的幾位夥伴第一次走淡蘭古道中路的時候,我就在想如何帶孩子一起走。這條路線很美,成年人要用三天兩夜走完全段,那麼親子同行要如何拆解呢? 我的提案是:在「泰平共學村」過夜!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發展,其影響的深遠,是難以想像的。 還記得自己在鄉村小學一、二年級時,曾有一次因為剛換新制服帽子的帽徽,竟然被同學誤會是偷來的。而我竟沒有辯白,還被那昏庸的代課老師指責。那是一個創傷性的記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真相是這樣。當年那所小學男生的帽子很像日本小學生的黑色小
Thumbnail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學校假期結束前,家人在台灣的悠哉日子也該告一段落。由於旅途上,兩個孩子都須要照顧,岳父岳母也是愛女心切,就一起飛來紐西蘭。 一趟十幾個小時,對孩子,對老人家都不輕鬆,就留他們住下來一段時間,遠離一下台北的塵囂也好。 兩老都才六十開外,狀況也不錯,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帶他們到處轉轉,體驗一下完全不一
Thumbnail
原先在新加坡時,下定決心離開職場,打算前往紐西蘭全心陪伴家人的計畫,雖然達成了,但是版本是打了一些折扣的。 我的工作,由於遷居去了紐西蘭,就變成了實質的遠距工作,附帶一小部份亞太地區的出差配套。如此一來,大部份居家生活的陪伴都符合當時的願望。也就是工時大幅的降低,但是通過所屬各地團隊成員的如常運作
Thumbnail
千萬別動手打孩子,這是千錯萬錯的一件蠢事。我曾經因為自認為對的理由,動手打了兩個幼小的兒子。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仍然經常想起當天孩子們痛哭流淚的臉龐。每想一次,心裡就抽痛一次,相當自責、悔恨。 二十幾年前的新加坡 場景要拉回到剛移居新加坡,幾個月之後的一個週末午後。市區吃館子回來,我在小洋房住
Thumbnail
趁放暑假平日跟孩子們北上深圳玩 選擇比較多人推薦的 ↫ 歡樂海岸 ↬  我們搭深圳地鐵到〚 深圳灣公園站 〛下車到E出口行一會就到 整個園區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很多戶外
Thumbnail
熱浪浪的夏天,曬黑黑也要玩個清涼 佔地超大人少少,免收門票玩個爽 此篇重點分享2023常態狀態的通霄海水浴場唷~ 開車到苗栗玩,走一個想到什麼玩什麼的概念 所以只訂了住宿,行程就亂七八糟的排 (玩國內就是自在~) 如果我之後還記得這趟旅程的話,再來補充完整行程
Thumbnail
在一個提前請假回家的週五,我們搖晃來到了日月潭畔。
Thumbnail
從山裡走到海邊玩水,是我一個浪漫的想法。今年夏天,我們終於完成了! 2023年10月我跟南湖登山小學的幾位夥伴第一次走淡蘭古道中路的時候,我就在想如何帶孩子一起走。這條路線很美,成年人要用三天兩夜走完全段,那麼親子同行要如何拆解呢? 我的提案是:在「泰平共學村」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