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日常]爸爸的獨居小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容易忽略,或跳過理解他們。

在照顧的旅程到了現在已經快一年了,回頭看看過程,也看看現在和爸爸相處的模式,我了解到照顧這份工作,需要和被照顧者雙向合作,否則一昧地想要照顧「好」若缺乏了雙方合作的意願,很容易變成照顧「好累」。

那個「好累」是心裡的感受,不單只是身體精力的消耗。說到這今天和老家的樓上鄰居打交道,因為老家廁所的漏水需要了解樓上鄰居家中的使用狀況,才必須和鄰居問好、關懷、了解,也為了日後在同一個社區中互動打下基礎。老實說我很排斥這件事情,實在是很不喜歡和鄰居打交道,因為過往和鄰居互動負面的經驗,一直讓我內心卡關很想逃避。直到今天,那個卡在內心的石頭有些鬆動了。

那個鬆動是,反覆去看看自己的害怕和恐懼,自問自答。

以上是我的內心對話:「樓上的鄰居會不會和我以前遇到的一樣兇,動不動就開口罵?」「也不一定吧!各種人都有,如果遇到兇的人,就冷漠告知即將施工裝修老房即可。

若遇到願意溝通討論的人,就釋出我的善意,我不需要當好人。」「說出需求就好!」沒錯,說出自己的需求就可以了。

從裝修開始到詢價、評估、報價、施作,整個過程中也在考驗著自己,考驗著什麼呢?自己對於大筆金錢支出的心態,自己對於和他人有金錢合作的互動中最在意的要點。爸爸生病後,頓時成為家中的主要照顧者以外,還包括家庭的決策等等。

這一切都不是太容易,起初我還是仰賴著家中其他的長輩,但隨著時間一天過著一天,我也更認識自己,比起聽從他人的建議給予決策,花時間去認識自己怎麼做決定,學習不同做決定的方式逐步的調整成長更適合我。

原來這是長大的一種,因為疾病被迫間接成長了。花錢是一回事,學習怎麼花錢也是一回事。家庭進入長期照顧的時候,開始樣樣都要花錢,聘請外籍移工、家中無障礙空間整修、醫療器材、醫療交通、醫療花費等等。這一切不僅是看樣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也考驗著人和金錢的關係,對你而言金錢的存在象徵著什麼?金錢對你生活的影響為何?這一切思考,都是學校沒教、家庭不一定會教,但我們可以自學成長的課題。

爸爸的獨居小屋,乘載著奶奶的回憶和我的童年,希望小屋能陪伴接下來的使用者度過平凡的每一天,祝好。


avatar-img
12會員
23內容數
期待能將貓咪的生活哲學學透,運用在助人領域及真實人生中的一個人。 是一位社會工作師、是一個長期照顧父親的女兒、一位遠距親密關係的伴侶。 在這邊從社會心理及生態觀點,聊聊我所知的世界、所感的體悟及所追求的理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ello&Goodbye 的其他內容
如何面對,因家人生病而對自己生命所帶來的擾動? [白話文翻譯:如何面對因為家人生病後,而被干擾的生活呢?] 爸爸疾病的倒下後的那一天過後,我逐漸地有意識這一倒,不僅是疾病需要帶來的負擔而已。 那影響的範圍,涵蓋了我的生涯規劃、生活模式、經營中的所有關係都因為這一倒,而被干擾了。 是個不可逆、不再有討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hello 進入出院返家後的第三周,時間走著走著,過程中歷經和父親相處的起伏落差,時常有種,身心似乎跟著病人一起生病。 聯想到的是「替代性創傷」一詞。 因為疾病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影響,我爸爸給了兩個字「禁錮」。 那天他在餐桌上,爸爸突然說著:「我覺得我被輪椅禁錮,我的靈魂也被禁錮了。」我想那是在他時而
Hello, 透過文字的抒發,想來分享,目前暫時全職當照顧者的感受。 不曉得讀者們,當你們聽到子女回家去照顧父母,是不是容易落入,因為已經認識自己的父母很久了,所以應該比較了解彼此,照顧起來應該比較容易上手? 老實說,若不是遇到我父親接二連三的病倒又病倒,開始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陪伴著他,我才更有意識
如何面對,因家人生病而對自己生命所帶來的擾動? [白話文翻譯:如何面對因為家人生病後,而被干擾的生活呢?] 爸爸疾病的倒下後的那一天過後,我逐漸地有意識這一倒,不僅是疾病需要帶來的負擔而已。 那影響的範圍,涵蓋了我的生涯規劃、生活模式、經營中的所有關係都因為這一倒,而被干擾了。 是個不可逆、不再有討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hello 進入出院返家後的第三周,時間走著走著,過程中歷經和父親相處的起伏落差,時常有種,身心似乎跟著病人一起生病。 聯想到的是「替代性創傷」一詞。 因為疾病對整個家庭帶來的影響,我爸爸給了兩個字「禁錮」。 那天他在餐桌上,爸爸突然說著:「我覺得我被輪椅禁錮,我的靈魂也被禁錮了。」我想那是在他時而
Hello, 透過文字的抒發,想來分享,目前暫時全職當照顧者的感受。 不曉得讀者們,當你們聽到子女回家去照顧父母,是不是容易落入,因為已經認識自己的父母很久了,所以應該比較了解彼此,照顧起來應該比較容易上手? 老實說,若不是遇到我父親接二連三的病倒又病倒,開始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陪伴著他,我才更有意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專業評估、評估環境、專業指導、您有這些困擾嗎?照顧家人或照顧長輩的困擾,想自己照顧,但是不會照顧、沒有專業的知識,環境是否友善老人、家人的健康。交由照顧管家團隊協助您。專業指導、專業評估、環境協助。 親人、病人的離開 學會獨處、孤獨 認知心靈歷程 面對親人或病人的離開,學會獨處和理解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上班壓力大、下班後還要處理家裡的事,蠟燭兩頭燒,實在吃不消......」 「我不知道原來照顧爸爸的時間就這樣一年年過去,累積也有十年了,我實在無法想像,以後是否能回到職場。」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專業評估、評估環境、專業指導、您有這些困擾嗎?照顧家人或照顧長輩的困擾,想自己照顧,但是不會照顧、沒有專業的知識,環境是否友善老人、家人的健康。交由照顧管家團隊協助您。專業指導、專業評估、環境協助。 親人、病人的離開 學會獨處、孤獨 認知心靈歷程 面對親人或病人的離開,學會獨處和理解
Thumbnail
高齡照顧成為越來越多台灣家庭的重要課題,據統計,長者由家人自己照顧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配偶居多,或是子女(孫子女),其次,才是社會熟知的外籍看護工來擔任。但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工作或其他因素,家人不能全天擔任照顧工作,聘請外籍看護工又不符合申請條件,或因經濟因素無法負擔,他們該怎麼辦?   秀琪家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上班壓力大、下班後還要處理家裡的事,蠟燭兩頭燒,實在吃不消......」 「我不知道原來照顧爸爸的時間就這樣一年年過去,累積也有十年了,我實在無法想像,以後是否能回到職場。」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