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言哲學】為什麼壯年老成?老成的,是那個曾經相信美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人問,為什麼現代人,不過二、三十幾歲,就開始研究哲學?這不是七十幾歲才開始研究的嗎?

其實哲學那麼多流派,也有很多流派是很有趣,很適合年輕人的。像一些西洋近代哲學我覺得蠻有趣的。如果要說什麼很老人?好像是東方的老莊哲學和佛教哲學,但是其實對想了解的年輕人來說這些也不會很難懂,我就有遇過中文系的大學生跟我談老莊,我就覺得「阿……好厲害啊……」。

但是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會想研究哲學,然後覺得一切都看透,其實不是壯年老成,而是這世界太複雜。

raw-image

像我也有單純的時候。我小學的時候也是堅信,只要好好讀書、做人正直,就會交到男友。

但其實是怎樣?沒有啊,人家只會想跟瘦的漂亮的身材好的酷的交朋友,誰會看上一個被眾人嫌棄的胖女孩呢?

所以我五專以後就在減肥,雖然我至今還是一個大胖子,但是就是……我對這件事情已經釋懷了。

現在有異性緣是一回事,但主要還是,我已經能接受世界合法欺騙我們這件事情。可能就是因為意識到這世界上的所有教育都是欺騙,我才會這麼泰然處之,如果你還會難過,就代表你對這世界還有期望。

raw-image

可能有人問,我舉這個例子要做什麼?

我要說的是,為什麼現在的壯年人口,甚至是大學的青年人口,開始研究哲學了?

因為這世界所教育我們的,跟我們實際感受到的,完全是相反的。

當然好看的人本身也可以很有智慧,這其實不矛盾,但是我們的教育一再的將這兩者撕裂,並這樣教育我們,所以當我們知道其實社會不是這樣子時,我們才覺得「恍然大悟」。

所以壯年人開始研究哲學,其實算是有點看破這個世間是怎麼回事。看破什麼呢?看破這世界的事實跟我們所教育的完全不一樣,甚至很是欺騙,以至於我們「看破」了這個世界。

raw-image

可能教育的過程中,要篩選好像煞有其是的內容,才會被選進課本裡。但是那種被世界欺騙的感受,其實是很難受的,因為這等於是合法詐欺,明明事實不是這樣,為什麼要這樣教育我們?

所以當算命師問我,為什麼根本沒談過戀愛,還寫兩性?我覺得,雖然兩性問題包山包海,但其實都只是同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我犧牲的愛情,到底是不是愛情?

我以前學生時代被網友告白的時候,就一直被要求,能不能減肥?能不能拍私密照給他?

以成年人的角度來看,這種人根本可以拉黑了;但是青少年會覺得,噢,我是不是要做這些事情,他才會愛我。因為這世界根本沒有真正教育我們要對戀愛抱持什麼態度。

這也使得我成年後在感情上抱持比較明確的態度,看事情也會比較現實,甚至也不太相信有愛情這件事情。

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謊言裡,那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raw-image

其實壯年人研究哲學,是壯年老成嗎?

不可否認這是一種老成,但是壯年為何老成?也是我們的社會告訴我們社會很單純,直到我們在一片空白的狀態下被社會毒打。

社會單純嗎?它很複雜,只是社會習慣將它講得很簡單,才導致我們遭到社會毒打的時候顯得不知所措。

但是社會複雜嗎?它其實也不複雜,只是我們被教育欺騙,而且教育還持續不斷地欺騙我們,我們才覺得這世界很複雜。

但世界就是這樣,不是我們看破紅塵,只是我們一直被欺騙。

社會一直都是很歹毒的,所以我們才會壯年老成。

老成的不是壯年,而是當初那個單純相信美好謊言的自己。


avatar-img
21會員
104內容數
卡門夫人,一個BMI大於40的大齡熟女,正經了大半輩子後終於不正經了|苦系情慾作家|佛系經營|喜歡無尾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不止一次抱怨過「愛自己」這個議題。我覺得「愛自己」是一個「本質先於存在」的問題,或者我們可以更直接一點,如果依照世俗對愛的理解,我覺得「愛自己」這個概念很沒道理。因為實際上沒有人天生不愛自己的吧?如果真的有人不愛自己,他早就自殺了不是嗎?
它就像一個痂,每當它發癢的時候就想抓它,直到它被抓到流血,然後就這樣讓它在疼痛之中重新凝結。 之後每過一段時間,又再重複這件事情,直到那個地方不再結痂,它才算真正的消失。
剛剛在私人聊天群裡提到戀愛與性之於社會的關係。我說:「戀愛和性,與其說是生理或感情需求,不如說它是社會行為。」
我不止一次抱怨過「愛自己」這個議題。我覺得「愛自己」是一個「本質先於存在」的問題,或者我們可以更直接一點,如果依照世俗對愛的理解,我覺得「愛自己」這個概念很沒道理。因為實際上沒有人天生不愛自己的吧?如果真的有人不愛自己,他早就自殺了不是嗎?
它就像一個痂,每當它發癢的時候就想抓它,直到它被抓到流血,然後就這樣讓它在疼痛之中重新凝結。 之後每過一段時間,又再重複這件事情,直到那個地方不再結痂,它才算真正的消失。
剛剛在私人聊天群裡提到戀愛與性之於社會的關係。我說:「戀愛和性,與其說是生理或感情需求,不如說它是社會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正在上映的台灣電影-《春行》(A Journey in Spring),展現一種亞洲寓言,傳遞一種人與自然連結的東方哲思。
Thumbnail
最近出清書櫃裡的女性主義書籍時,我看到關於胖體議題的書籍,讓我感到有點遲疑。 我其實想要留下這些書,但同時又想送到女性主義書店;但與此同時,我又對這個舉止感到遲疑,因為我知道,當前對女性主義有興趣的人,多半對肥胖女性的困境沒有興趣。同樣是女性,她們會更關注常規女性經常提到的議題,然而當婦女議題專注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當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年紀而感到無力,覺得長大了就能夠做到更多。但我們卻未深思過長大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成年的向往 我們對於長大的概念抱有一種神秘和向往,認為長大後就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小時候,我們對於成年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想像,覺得長大後就能夠像大人一樣做很多事情。但我們並沒有真正
Thumbnail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加,挑戰慢慢出現,包括自己的能力、體力和對準備。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之前跟朋友聊到開放式關係,我朋友說開放式關係只是便宜男性。 但真要說這種關係,我倒是蠻能接受的。只是多數人,不管男女,其實不是真正意識到開放式關係是什麼。 去年6月有一個男人問我能不能交往時,我提到我能接受開放式關係。 就他的理解,他以為開放式關係是隨他搞我忍受就好,但其實這不是開放式關係的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現代人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以及為什麼壯年人口也會開始研究哲學。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社會和教育的看法,並指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研究哲學的動機之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正在上映的台灣電影-《春行》(A Journey in Spring),展現一種亞洲寓言,傳遞一種人與自然連結的東方哲思。
Thumbnail
最近出清書櫃裡的女性主義書籍時,我看到關於胖體議題的書籍,讓我感到有點遲疑。 我其實想要留下這些書,但同時又想送到女性主義書店;但與此同時,我又對這個舉止感到遲疑,因為我知道,當前對女性主義有興趣的人,多半對肥胖女性的困境沒有興趣。同樣是女性,她們會更關注常規女性經常提到的議題,然而當婦女議題專注
Thumbnail
孔子的時代,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都是經歷豐富、看盡世事的"年長者";或者,該說是為數不多的長壽者,所以當他提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時,好像很有道理;但放到現代,高齡化社會儼然成形,七八十歲仍健在的人們比比皆是,資訊爆炸、訊息傳遞快速,競爭劇烈、生活緊湊,活到四十歲,頂多是社會的"
當我們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年紀而感到無力,覺得長大了就能夠做到更多。但我們卻未深思過長大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成年的向往 我們對於長大的概念抱有一種神秘和向往,認為長大後就會有更多的自由和能力。小時候,我們對於成年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想像,覺得長大後就能夠像大人一樣做很多事情。但我們並沒有真正
Thumbnail
哲學理論如此艱澀又隱晦,哲學家又為何會想要提出某些問題和理論呢?在談論哲學理論之前,答案或許可從哲學家的生活成長背景略知一二吧。《歡樂哲學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所誕生的一本以詼諧幽默又有點八卦的藉由探討哲學家的生平從而探究其哲學理論的哲學入門書。書中羅列了作者心中所喜愛的26位哲學家,時間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加,挑戰慢慢出現,包括自己的能力、體力和對準備。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之前跟朋友聊到開放式關係,我朋友說開放式關係只是便宜男性。 但真要說這種關係,我倒是蠻能接受的。只是多數人,不管男女,其實不是真正意識到開放式關係是什麼。 去年6月有一個男人問我能不能交往時,我提到我能接受開放式關係。 就他的理解,他以為開放式關係是隨他搞我忍受就好,但其實這不是開放式關係的內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白月光和自卑感的故事,描述了對自己價值的懷疑和對愛情的追尋。文章主要討論了面對拒絕和自我價值的挑戰,以及對愛情和存在價值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什麼現代人會在年輕時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以及為什麼壯年人口也會開始研究哲學。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於社會和教育的看法,並指出對於現實的認識是研究哲學的動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