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論語漫讀(49):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通關係要找對門路



 電子書:《論語漫讀》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衛靈公卻沒有給孔子一官半職,始終以客待之。

 

王孫賈是衛國大夫,估計在衛國勢力比較大。就對孔子旁敲側擊,向孔子問道:『與其討好奧神,不如討好灶神,這是什麼意思呀?』 奧是房屋的西南角,是古代家裡主人所居方位。古時要祭祀這兩處的神。奧神比灶神尊貴,但灶神比奧神實用。因而,古人總結出『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這句話,就好比今天的『縣官不如現管』。王孫賈假裝不知道,向孔子請教這話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孔子你與其討好衛靈公,還不如討好我。想讓孔子投靠他。

 

這兩位都是『打太極』的高手,說話都相當的含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孔子不願意掉身價,投靠到大夫門下,就拒絕了王孫賈的邀請和條件。但他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回答道,『不是這樣呀!如果得罪了上天,向誰禱告,討好誰也沒有用』。這話當然無懈可擊,但答非所問嘛!。

 

從字面上看,孔子是答非所問。王孫賈問的是這句話的意思或為何如此,而孔子則回答說則這句話說錯了。兩人心領神會。王孫賈是假意這樣問,孔子也明白他的真實意圖,但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這句話說錯了,『獲罪於天,無所禱也』。等於是拒絕了王孫賈的提議。王孫賈自然也明白孔子的意思。

 

這樣說話太累了。只有悟性比較高的人或者成天琢磨這些事的人才能領會。還是政治鬥爭比較險惡的環境所致,因而說話都不直接。這樣,萬一說錯了可躲避被追究責任,或者避免傷了和氣和丟失面子。

 

『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這句話也反映了中國人的實用主義哲學。中國人從古自今就處於無處不在的各種關係中,離開關係中國人就無法生存。而『通關係』則是一門學問,『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就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通關係的金科玉律。求人辦事送禮,要對路子才成。要找到起作用的關鍵人物,投其所好。不能看表面,以為找領導就行,有時不一定。(這個我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018年10月30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