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3日劇,如果只能推薦一部,大多數的人可能會選擇掀起一陣旋風的《重啟人生》、佐藤健主演的《如果能說100萬次就好》,或重量級卡司集結的《Vivant》,Heibon則大力推薦秋季上檔的《至愛之花》。
Heibon想到《質數的孤獨》一書,在所有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質數無法被任何自然數整除,孿生質數呈現更凜冽的孤獨感,11與13,41與43,隨著數字愈來愈大更難找到孤獨又牽引著的存在。
而這部由《Silent》原班人馬製作,儘管不是主打賺人熱淚的愛情故事,屬於高敏感族群的我扎扎實實在每集寫下筆記,有別於啤酒的爽口、威士忌濃烈,《至愛之花》像是一杯蘊含酸苦甜澀香的熱咖啡。
Heibon在這部日劇充滿很多問號,其中有個叫做「分組」,無論2人、3人、5人哪種分法總會擔心成為分組的餘數,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要用數學方式代入人際關係的連連看,誰跟誰好、誰比較沒人緣,諸如此類的想像總會在分組時飄散在教室。
第一集開頭便是介紹四位主角對分組有障礙的童年回憶,讓我這位分組苦手想一口氣看完。
很痛苦很為難,該找誰跟自己一組?或是必須是互相喜愛的人同一組?還是共同目標?跟A同組可能會讓B不開心、C和D會一起討厭你、還有成績好的人必須跟某些成績也不差的人同組......許許多多現實世界的「考量」轉譯成考量讓分組成了大難題之一。
有時候我反問自己這樣算不算是一種分類的代名詞?分組,抑或是分類,抱歉,我還是學不會。
春木椿(我認定的主角,松下洸平)是個好人、工具人,看到他默默負責辦公室大小事,影印要管、吐苦水他要聽,主管說滑鼠轉圈圈也是他的問題,我不禁噗哧笑出來,「根本就是我呀!」總是把別人感受放到最優先,忽略自我感受。
無法對周遭的人傾訴想法,對陌生人卻能侃侃而談,所以他跑到吸菸區向素昧平生的「朋友」發牢騷,即便他不抽菸,椿說只有這樣才他能敞開心胸因為以後不會再見。
是呀,我好像也是如此,總要考慮「必須怎樣、不能做什麼」,因為我習慣當個好人,始終記得父母總說對我的要求是「要乖」,在家裡當乖小孩,在學校做乖乖牌,出社會工作要聽主管,總之這些人不會害你,一切都是為你好。
另一位是佐藤紅葉,為了極大化存在感,甘於在群體裏扮演著若有似無的角色,被當分母或劇中的熊貓都無妨,群組常常只剩下自己。紅葉不停在附和別人而負荷自己
的漩渦掙扎,那根別人眼光及評價的大刺始終卡在喉嚨,不致命卻動彈不得。
如同出版社回應他「你的畫工很好,可是你應該要畫討喜的圖,更多人喜歡才有意義」,其實現實的紅葉一直在這樣做。
「避免被大家排擠最好方法是加入他們」,討好別人、不要成為被排擠的那個人是紅葉認為少數能完成的事,於是最終成為別人眼中人人好、事事好的工具人。
以為足以扮演照顧孤獨者的角色,因為想同情像自己一樣孤單的人,殊不知那其實是不願承認的孤單投射。
四位高顏值的主角春木椿、潮ゆくえ、佐藤紅葉、深雪夜夜分別代表了春(椿)、夏(潮)、秋(紅葉)、冬(雪)。除了對應獨自性格的劇情線,以及四人相聚激盪出的思考,最令人驚豔的劇情鋪陳是將有位共同的朋友,串起整齣劇情關鍵人物- 志木美鳥,她的姓氏「志木」與日文的「四季」有著相同讀音。
即便同一個人,從不同的眼睛看出去都充滿迥異,美鳥在四位主角眼中有各自的精采瑰麗,宛如四季景象,我很喜歡美鳥跟紅葉回應說:
我們常常在對著別人說你變了,曾幾何時我們真正了解他經歷過什麼呢?常常自以為熟悉對方,於是不知不覺將認定的價值觀套用在對方,甚至編了很多劇情、用更多劇場來合理化自己的猜測。
最後四位主角都離開聚會的屋子,美鳥重回熟悉的地方再度開啟補習生活,彷彿是這部劇開始前的樣貌。
看似重回原點卻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至愛之花。
最後以人氣歌手藤井風Fujii Kaze 為《至愛之花》所演唱的《花》祝福你我找到最愛的花。
(他有在劇中以彩蛋方式登場演唱,動聽且令人愉悅的一首歌!)
Fujii Kaze - Hana (Official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