焢窯~田間童年野趣焢土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焢土窯|柴火如何放也是學問。

|焢土窯|柴火如何放也是學問。

焢窯樂趣從自己堆疊土窯開始啦!

如果你喜歡孩子有從頭到尾參與的田園趣、食農教育體驗,明年可以考慮參加這個基金會舉辦的焢窯(裡山塾觀樹教育基金會 成立的)。

我們玩的這天天氣非常好,中午的高溫有25度上下。

食農教育要孩子親自體驗更能感受。

食農教育要孩子親自體驗更能感受。

這土塊裡的亮點?

這土塊裡的亮點?

📚焢土窯

坊間的焢窯常常是為了節省時間讓孩子參與半套。到現場時窯都蓋好了、火點好了,孩子只是看看火放放柴燒。但是傳統的焢窯讓孩子從頭到尾參與,是種扎實的體驗、也更能將食農教育深植於孩子的心中。

譬如,蓋窯得先從熟悉土塊開始,泥土一定要曬乾成土塊才有辦法建窯。窯洞口的大小設計是為了放置要燒的稻稈和木材,也要讓適度的風進入產生對流,土塊才更容易受熱,一點一滴都不簡單。我們的這一組的窯,蓋到一半時還倒塌了。這也讓孩子親眼見證到,失敗也是一種過程、更是讓下一次更好的學習經驗。

活動開始僅有這座先蓋好,因為這是土雞窯。

活動開始僅有這座先蓋好,因為這是土雞窯。

我們抵達活動現場時,只有這座是先建好的窯(要烤土雞的土雞窯),而且土塊已經快要燒紅透了。冬季時節,土窯雞悶熟大約要兩個小時的時間,所以要提早燒窯封窯。落窯之後在窯頂土堆上踩,讓保溫效果更好。其他參加的民眾分為三組,三組的窯都是現場一一蓋起來的。

●蓋窯

裡山塾示範如何蓋窯。

裡山塾示範如何蓋窯。

沒有完全幫上忙,觀察如何做也是一種學習。

沒有完全幫上忙,觀察如何做也是一種學習。

●點火燒窯

裡山塾在大家都蓋得差不多時,示範要如何起火?怎麼點火、現有可燃物中的燃放順序、如何維持火勢都是學問。

仔細聆聽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開始燒窯之後可能會灰頭土臉,但孩子是充滿期待的。這過程,五歲的孩子玩很大,從一開始的準備土塊、幫忙挖土塊到現在準備柴火。也認識到讓火燒的又旺又大需要的絕對是竹子,而非木頭。

●落窯/封窯

當土塊燒到紅通通時,代表可以準備放入食材及封窯了。為了讓每個土塊都能均勻受熱也是燒窯時必須留意到的,尤其是洞口不能放太滿的柴火。

這是土雞窯準備落窯封窯。

這是土雞窯準備落窯封窯。

移出一部分的柴火,並從窯頂開一個洞,把全數的食材丟進去,接著把窯打垮、敲碎土塊,最後再把敲碎的土塊緊密覆蓋在上頭,好讓熱氣慢慢悶熟裡面的食材。

雙手抓土塊不能輕易讓孩子嘗試。

雙手抓土塊不能輕易讓孩子嘗試。

下方藍色是滾著泥塊的地瓜。

下方藍色是滾著泥塊的地瓜。

我們的窯只放地瓜是為地瓜窯。因為我們的窯本身在一開始就有崩塌風險,所以沒有採取土雞窯的落窯、封窯方式。將柴火移出部分後,直接往窯洞口丟入地瓜食材。

這些是燒窯期間準備的雞蛋。

這些是燒窯期間準備的雞蛋。

另外兩組的土窯分別放雞蛋跟包有鋁箔紙的蔬菜。

●趕窯鬼

「窯鬼」和「餓鬼」台語發音相似,整個趕窯鬼的儀式就以台語來進行。趕窯鬼是因為守窯的過程若食物熟了香味四溢,窯鬼會偷吃。所以進行此儀式也提醒,窯鬼窯鬼不要來,窯鬼窯鬼快走開!

封窯後,大家一起手牽手轉圈圈趕窯鬼。

封窯後,大家一起手牽手轉圈圈趕窯鬼。

『窯鬼窯鬼去喝水,

不要來吃我的番薯,

吃完番薯會放屁!』

守窯期間回農舍看怎麼製做膨糖。

守窯期間回農舍看怎麼製做膨糖。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愈來愈少了。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愈來愈少了。

●開窯~開飯了

raw-image

開窯時要特別留意孩子是否會被土塊燙到。

raw-image

小心翼翼開窯,能將地瓜好好挖出來也是一種本事。

開完窯直接在田園上享用熱騰騰自給自足美食,城市的孩子少有的經驗。幸好小時候還有鄉下可以跑,再大可能連鄉下都無處跑了。

在田園裡野炊是不可多得的滋味。

在田園裡野炊是不可多得的滋味。

●準備封窯食材

燒窯跟封窯中間的空檔,孩子也不得閒一起準備了食材。焢土窯食材分別有台農57有機地瓜、放牧雞、放牧雞蛋、食在地現採洋菇、冬季蔬菜等! 為了讓大家安心吃、品嘗食味的真滋味,以提供友善當令的食材為主!

其中雞蛋、地瓜需要用紙張跟泥土均勻滾起來,在之前前還有清洗地瓜的部分都是由孩子們操刀。這種體驗是種自給自足、也很「食」在。洋菇、冬季蔬菜、玉米也都在這這時候讓大家一起準備的。

滾滾滾泥巴,是種觸覺刺激如何滾的好也是學問。

滾滾滾泥巴,是種觸覺刺激如何滾的好也是學問。

包裝即將下土窯的雞蛋,包上紙張並滾上泥土。

包裝即將下土窯的雞蛋,包上紙張並滾上泥土。

📚焢土窯在哪裡參加

焢土窯體驗活動20240120參加

  • 主辦單位|觀樹教育基金會 裡山塾
  • 活動時間|農村冬季大約一個半天
  • 活動餐點|此梯活動提供葷食
  •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與親子家庭
  • 課程地點|裡山塾 苗栗縣苑裡鎮
  • 活動費用|每人$450 元。未滿四歲不收取費用。
有機會在鄉下跑跑跳跳,要珍惜機會!

有機會在鄉下跑跑跳跳,要珍惜機會!

遇見美麗的『蜂』景。

遇見美麗的『蜂』景。

📚無障礙空間♿️

田園樂趣很難無障礙,田裡更是難推行輪椅。裡山塾的活動現場停車空間下方也是礫石,真要推行輪椅也是處處不便。對於體型大的身障童、成年的輪椅族很難進入。如果是體型瘦小像子祐一樣,只要備有一張椅子還可以抱著進入田間,就可以連同照顧者一起坐下來參與。

下車後要推輪椅是艱難。

下車後要推輪椅是艱難。

從入口處到田間焢窯必經的障礙。

從入口處到田間焢窯必經的障礙。

如果沒有到田間,可以待在農家室內。

如果沒有到田間,可以待在農家室內。

焢土窯可以體驗田間樂趣,如果輪椅族想要前來,可能只有當室內教室的這裡可以待著。

女廁~兩座蹲式馬桶

女廁~兩座蹲式馬桶

男廁在女廁後方

男廁在女廁後方

裡山塾

裡山塾

❤️這是身障手足與健康手足的生活記錄~

紀錄腦麻兒大兒子祐哥輪椅走遍的足跡,也記錄常兒二寶的喜好以及可以跟哥哥一起玩的場域。【無障礙需求】不僅是輪椅族的必要品,跟其連帶的所有家人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因為我們出門當然不可能將身障手足晾在一邊,也只有滿足坐輪椅的祐哥的無障礙環境才有辦法讓我們全家人及陪同的親朋好友一同進得去。紀錄的同時也期待軟硬體環境愈來愈友善,以人為本。

祐懿小時候也在鄉下焢土窯。一歲多的懿挖土玩。

祐懿小時候也在鄉下焢土窯。一歲多的懿挖土玩。

腦麻兒大兒子祐哥於2023年9月26日凌晨去世,出生於2011年5月26凌晨的祂由我們決定插管急救,但這一次祂自己掌握想要的人生。

媽媽想透過子祐~我們疼愛的寶貝~告訴更多人 【友善共融從來就不是一種選項,它是必需品!】 唯有每一個人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願意認識進而理解,同理心才可能發酵於日常每個角落中。也希望透過持續記錄,讓更多同溫層家庭可以找到浮木,這也是我的子祐可以創造的最大價值、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能夠平安健康長大一點都不簡單。

能夠平安健康長大一點都不簡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懿口童聲~祐來了的沙龍
22會員
115內容數
2025/04/23
「玩」是孩子的大事,若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環保知識,環保議題融入日常便可以透過小小行動一起守護海洋,讓海洋生態不致於失衡。推廣海洋教育,你我也能成為海龜的守護者。「玩桌遊的時候把自己變成海龜,而不是人類。」原本為遊戲設計師的創作者,希望大家多認識一分,海洋生態就可能不會.....
Thumbnail
2025/04/23
「玩」是孩子的大事,若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環保知識,環保議題融入日常便可以透過小小行動一起守護海洋,讓海洋生態不致於失衡。推廣海洋教育,你我也能成為海龜的守護者。「玩桌遊的時候把自己變成海龜,而不是人類。」原本為遊戲設計師的創作者,希望大家多認識一分,海洋生態就可能不會.....
Thumbnail
2025/04/17
「我是當地人,幾乎每天都來這裡健行,你們是第一個我看到推輪椅上來的!」在這個挑水古道,子祐享受了芬多精的同時遇到了一位婆婆。 看到孩子的爸正在努力將孩子推上好漢坡,跟我們反向在上坡路段的她忍不住一直對爸爸豎起大拇指!這是中部稀有推車輪椅可行的爬山步道!對於日日與輪子為舞的我們來說,彰化縣芬園....
Thumbnail
2025/04/17
「我是當地人,幾乎每天都來這裡健行,你們是第一個我看到推輪椅上來的!」在這個挑水古道,子祐享受了芬多精的同時遇到了一位婆婆。 看到孩子的爸正在努力將孩子推上好漢坡,跟我們反向在上坡路段的她忍不住一直對爸爸豎起大拇指!這是中部稀有推車輪椅可行的爬山步道!對於日日與輪子為舞的我們來說,彰化縣芬園....
Thumbnail
2025/04/06
『如果以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條魚,那麼在水裡游了一輩子的魚,難道是個大笨蛋?』倪艾莉不知道自己有閱讀障礙,直到遇見鄧老師,「希望」是鄧老師給的,「希望」成為她孤單世界裡的一道光!從一開始的狐疑,到漸漸也了解自己!鄧老師是她的伯樂,願意認識理解她的伯樂,也因為願意認識跟理解更能同理倪艾莉的與眾不同!
Thumbnail
2025/04/06
『如果以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條魚,那麼在水裡游了一輩子的魚,難道是個大笨蛋?』倪艾莉不知道自己有閱讀障礙,直到遇見鄧老師,「希望」是鄧老師給的,「希望」成為她孤單世界裡的一道光!從一開始的狐疑,到漸漸也了解自己!鄧老師是她的伯樂,願意認識理解她的伯樂,也因為願意認識跟理解更能同理倪艾莉的與眾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移地教學-將軍村 在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旁搜尋寫作元素,真有感。 在真正有歷史的地方上在地文化,真有感。 在充滿知識資訊的生物型態博物館裡做中學、學中做,找出可以學習的養分。
Thumbnail
移地教學-將軍村 在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旁搜尋寫作元素,真有感。 在真正有歷史的地方上在地文化,真有感。 在充滿知識資訊的生物型態博物館裡做中學、學中做,找出可以學習的養分。
Thumbnail
在很山很山裡面,有一間學校叫做種籽。 這裡的孩子可以大聲的笑、快樂的玩,即使下雨也可以「衝雨」,沒有老師的大聲斥罵與諄諄教誨,因為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責任,如果感冒了,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騎著車,好遠好遠的路程,進來山路更是蜿蜒曲折,在山路之間來來回回、反覆彎轉,行經過一個個的小村落,錯落在山林之
Thumbnail
在很山很山裡面,有一間學校叫做種籽。 這裡的孩子可以大聲的笑、快樂的玩,即使下雨也可以「衝雨」,沒有老師的大聲斥罵與諄諄教誨,因為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負責任,如果感冒了,就得自己承擔後果。 騎著車,好遠好遠的路程,進來山路更是蜿蜒曲折,在山路之間來來回回、反覆彎轉,行經過一個個的小村落,錯落在山林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6P1POdiE54 低年級到社區裡的杉沐松農場踏查,一路上觀察社區裡的景觀和生態,十分有趣。在農場裡,我們進行香草果凍DIY,一面認識香草植物的色香味,一面學習製作果凍的方法。在過程中小朋友用平板紀錄觀察結果,有的拍照、有的錄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6P1POdiE54 低年級到社區裡的杉沐松農場踏查,一路上觀察社區裡的景觀和生態,十分有趣。在農場裡,我們進行香草果凍DIY,一面認識香草植物的色香味,一面學習製作果凍的方法。在過程中小朋友用平板紀錄觀察結果,有的拍照、有的錄
Thumbnail
一群有趣的人們帶著一股熱忱來學習省水菜箱製作,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中,大家要一起實作完成這個都會共耕綠點,屆時一個可以讓沒有土地的都市居民自耕自食,可以讓都市昆蟲躲藏棲息及生活的都市綠洲,將會帶給這個街角新的氣象!✨️✨
Thumbnail
一群有趣的人們帶著一股熱忱來學習省水菜箱製作,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中,大家要一起實作完成這個都會共耕綠點,屆時一個可以讓沒有土地的都市居民自耕自食,可以讓都市昆蟲躲藏棲息及生活的都市綠洲,將會帶給這個街角新的氣象!✨️✨
Thumbnail
一早走在鄉間路上 看到一片已插秧的稻田 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了 農民開始忙碌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農田 所以有些單位辦農田體驗營活動時,都很快就額滿 記得小孩還小時,參加這種插秧活動,邊彎腰插秧邊倒退嚕,弄得滿身泥巴,玩得非常開心,還可以體驗農民的辛苦 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Thumbnail
一早走在鄉間路上 看到一片已插秧的稻田 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了 農民開始忙碌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農田 所以有些單位辦農田體驗營活動時,都很快就額滿 記得小孩還小時,參加這種插秧活動,邊彎腰插秧邊倒退嚕,弄得滿身泥巴,玩得非常開心,還可以體驗農民的辛苦 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孩子有從頭到尾參與的田園趣、食農教育體驗,明年可以考慮參加這個基金會舉辦的焢窯。坊間的焢窯常常是為了節省時間讓孩子參與半套,到現場時窯都蓋好了。但是傳統的焢窯讓孩子從頭到尾參與,是種扎實的體驗、也更能將食農教育深植於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孩子有從頭到尾參與的田園趣、食農教育體驗,明年可以考慮參加這個基金會舉辦的焢窯。坊間的焢窯常常是為了節省時間讓孩子參與半套,到現場時窯都蓋好了。但是傳統的焢窯讓孩子從頭到尾參與,是種扎實的體驗、也更能將食農教育深植於孩子的心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