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 - 企業經歷對創業與投資者的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去年底,在柏克萊見了一位來自台灣的連續創業者,他第一次創業失敗、第二家公司還活著,第三家已在美國上市。目前就讀歐洲商學碩士的他,同時也擔任一家創投的在職創業者,問我是否應該直接繼續創投的職涯發展,例如幫老闆募資後,往投資經理甚至合夥人的職位邁進。

我對他說,到企業歷練對他這種有創業與投資經歷,但沒有上過班的人,看似是最窄的一條路,但未曾在成熟組織經歷有資源卻限制很多的環境,就很難理解企業經理人與接班人所面對的處境與需求。

尤其他未來成為創投合夥人,募資時要面對的是家族辦公室、企業投資部門或高資產的企業主管或創辦人,投資時要面對新創公司成長飛快、一旦建立成長飛輪、面對高成長的過程與管理大團隊、大市場的局面,其實需要的不只是創業經驗。

一般來說,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即使創業成功,通常也不會被企業接受。少數途徑是在商學院畢業時,進入企業策略部門,或經由投資銀行、管理顧問任職後,跳到客戶端。另一種途徑是在創投跳進基金投資的新創裡,一同伴隨成長,並在被收購後在企業任職、累積實務經驗。

一旦先進入創投、長期擔任投資者角色,其實很少有企業願意接受三十五歲以上,但企業經歷空白的中高階主管。固然企業經理人不見得適合創業或做早期投資人,但反之亦然。對於這位年輕朋友來說,隨時要加入創投或擔任投資人都是可以的,反而企業經歷及進入時機是最難有的。 

再從進入創投業來說,表面上要成立基金擔任合夥人,關鍵要素是質量俱佳的案源及基金投資人,但經營創投最難的,其實是挑選與協助最好的創業者,在對的市場與對的時間,用對的團隊與出場方式,達到成功。

這些關鍵要素與資訊,許多都在大型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階層才具備,但這些企業經理人不像多數創業者與投資人會在外面走動,若沒在企業或組織裡工作過,你很難與這類型的人有革命情感或同理心,也就不容易取得關鍵資訊或人才。

無論是理解某些企業到底想要怎樣的關鍵技術或收購策略,或者要幫你投資的新創公司挖角,或邀請董事、顧問,都需要特定領域高階經理人的人脈圈。商學位固然是一種來源,但最堅實的信任關係,一定還是來自共同工作過的職場情誼。

這或許也解釋了獨角獸創業者與投資人的四個關鍵背景——名校畢業、大企業經驗、相當時間的職涯資歷,以及出售公司的經驗。有些創業者是先有創業出場經驗在進入名校就讀商學院,那麼大企業經驗或許就是他下一次創業前,或者以創投角度挑選到未來獨角獸的好途徑。


avatar-img
240會員
34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個世代經歷資訊的高速數位化與即時化,已經習慣天底下沒有新鮮事的時代。但當人類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平庸的專家都將被取代的同時,唯有勤於創作與勇於嘗試,大量地與人接觸、過實體生活,讓天底下只有新鮮事,才有出類拔萃與勝過機器的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舊金山生態系與校友創業成果在過去十年不斷成長,柏克萊在去年首度超過史丹佛,成為全球創業校友最多的大學。充沛的校友資源、學生人才庫,以及最國際與多元的三合一加速器計畫,對於外國新創進入美國市場的理解最深,都是 Berkeley SkyDeck 值得成為台灣新創基地合作的充分理由。
Thumbnail
矽谷再也沒有比此刻離華府更近的時刻。當年誰能想到 PayPal Mafia 兩大支柱成為川普獲勝的左右手,又分別是全球最厲害的反恐與航太公司的創辦人,也是最厲害的創投家與社群媒體操作者。在地緣政治風險與美中對峙情勢下,川普勝選將帶給台灣與矽谷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Thumbnail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Thumbnail
連續創業者如果有一次以上的出場經驗,無論在帶領團隊、營收規模化,甚至募資上都有明顯優勢。也許該問的不是該由創業者或專業經理人帶領公司,而是如何讓掌握產品與市場洞見的創業者累積管理技能與財務知識,與有深厚產業經驗的經理人合作,或者培養經理人成為創業者。
Thumbnail
很多技術團隊的募資卡關其實是人才卡關。反過來說,如果在每一輪募資前,都知道公司該引進甚麼人才,或者已經是有戰功的顧問或兼職夥伴,一旦募資就會正式加入,那麼創投做完盡職調查後,通常會認真考慮如何加入這個局一起做得更強更大。畢竟,所有人都喜歡跟最強團隊一起,超級英雄也都要組成聯盟才好打怪。
創業,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對於許多人來說,它不僅僅是實現夢想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作為一名生活部落客,我見證了無數創業者從無到有,將創意變為現實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些關於創業的重要步驟,並特別提到一個對於初創企業非常實用的概念——借址登記。 起步:從小開始,逐步擴展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創業很簡單? 不喜歡老闆、不喜歡同事、不喜歡固定時間而沒自由⋯⋯ 那麼,藉由創業的543,先知道自己的能耐和有沒有創業的骨氣 如何找到門當戶對的投資人、募資人?
人人都可以創業,但是沒一蹴就成的創業者,現代創業家不能只依賴運氣而是需要了解自身的興趣與人格特質與所擁有創業的資源與專長,並在良好程序規劃準備下投入創業。創業的路充滿挑戰,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有經過努力,讓自已擁有最適的改變力,則能讓經營的事業擁有競爭力。 Everyone ca
Thumbnail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舊金山生態系與校友創業成果在過去十年不斷成長,柏克萊在去年首度超過史丹佛,成為全球創業校友最多的大學。充沛的校友資源、學生人才庫,以及最國際與多元的三合一加速器計畫,對於外國新創進入美國市場的理解最深,都是 Berkeley SkyDeck 值得成為台灣新創基地合作的充分理由。
Thumbnail
矽谷再也沒有比此刻離華府更近的時刻。當年誰能想到 PayPal Mafia 兩大支柱成為川普獲勝的左右手,又分別是全球最厲害的反恐與航太公司的創辦人,也是最厲害的創投家與社群媒體操作者。在地緣政治風險與美中對峙情勢下,川普勝選將帶給台灣與矽谷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Thumbnail
這篇長文,我試圖台灣與矽谷的淵源、台灣在全球的獨特產業定位、人工智慧崛起對軟硬整合的影響,來分析台灣與矽谷在軟硬體產業的脈絡,以及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面對未來。
Thumbnail
連續創業者如果有一次以上的出場經驗,無論在帶領團隊、營收規模化,甚至募資上都有明顯優勢。也許該問的不是該由創業者或專業經理人帶領公司,而是如何讓掌握產品與市場洞見的創業者累積管理技能與財務知識,與有深厚產業經驗的經理人合作,或者培養經理人成為創業者。
Thumbnail
很多技術團隊的募資卡關其實是人才卡關。反過來說,如果在每一輪募資前,都知道公司該引進甚麼人才,或者已經是有戰功的顧問或兼職夥伴,一旦募資就會正式加入,那麼創投做完盡職調查後,通常會認真考慮如何加入這個局一起做得更強更大。畢竟,所有人都喜歡跟最強團隊一起,超級英雄也都要組成聯盟才好打怪。
創業,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程,對於許多人來說,它不僅僅是實現夢想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作為一名生活部落客,我見證了無數創業者從無到有,將創意變為現實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一些關於創業的重要步驟,並特別提到一個對於初創企業非常實用的概念——借址登記。 起步:從小開始,逐步擴展
Thumbnail
創業是一種創建和經營新企業或項目的活動。想知道創業背後的機遇及挑戰,什麼是創業的真相? 有哪些主要挑戰? 這篇文章會為你一一解答。
創業很簡單? 不喜歡老闆、不喜歡同事、不喜歡固定時間而沒自由⋯⋯ 那麼,藉由創業的543,先知道自己的能耐和有沒有創業的骨氣 如何找到門當戶對的投資人、募資人?
人人都可以創業,但是沒一蹴就成的創業者,現代創業家不能只依賴運氣而是需要了解自身的興趣與人格特質與所擁有創業的資源與專長,並在良好程序規劃準備下投入創業。創業的路充滿挑戰,努力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都有經過努力,讓自已擁有最適的改變力,則能讓經營的事業擁有競爭力。 Everyone ca
Thumbnail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