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談思維-何謂「好」課程?

#談思維

最近我因為朋友的大力推薦,幫男友報名了一個理財相關的課程,課程是非常傳銷模式的授課方式,(就是那種要你站起來大喊「我有有錢人的腦」)。

但我朋友推薦的點是,這一堂課把心理學跟理財結合,會探索自己對金錢的觀念,自己如何看待金錢,看待金錢的方式與童年經驗的關聯,還有如何重新調整自己看待金錢的方式。

-

課程結束後,男友抱怨了課程的傳銷模式,覺得課程手法很粗糙且內容也很淺,尤其行銷的東西也都是行銷學很基礎的。

我問他:「你認為怎樣的課程,算是『好課程』?」

我分享了我自己上課吸收東西的習慣,我會屏除洗腦環節,專注在對我有用的東西上,課程講行銷的過程中,舉了「星巴克」的例子:

你知道星巴克賣的是甚麼嗎?

不是咖啡

星巴克賣的是空間氛圍,商業空間給人洽談事情的。

我聽完立刻聯想到男友準備創業的事情上。按摩業也有分重視氛圍跟服務的美容按摩,或是相對來說更重視技術本位的經絡按摩,我之前對按摩並不了解,容易把自己要賣的東西搞錯,這堂課的這個例子,給了我不小的警醒。


這樣的行銷觀念,我並不是不知道,之前我上行銷課也聽過麥當勞的例子,只是我們的知識放進腦袋裡面,不一定能拿出來活用,這些放久了無法使用的觀念就是Inent ideas,楊茂秀老師將此翻譯做「乾腐的觀念」。

我發現我在上課或是任何事情上,都很容易連結到自身的經驗,回到自己關注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堂課提醒我重新活用這個知識或觀念,去除這些乾腐的觀念,我認為是這堂課的價值之一。

我問他:「教『沒聽過的知識』才是好課程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還算一直在教育界,相比過去男友求學時期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教育風潮漸漸轉向「回到學生身上」這樣的教育理念,(還是其實這樣的理念仍是小眾,只是我同溫層太厚?)我想起了自己在參加講師培訓時,留到現在的一個觀念,「學員筆記抄再多,真正有感的才帶得走。」

起初的我也很喜歡講各種案例、觀念、技巧分享,很愛看學員在底下筆記抄抄抄,看著安心,但是看著學員初階過後回到進階課堂上,學員真的不會記得那些知識性傳遞的東西,反倒對於體驗、活動的內容有些印象,但要說真正「學到」的東西,也不是「記得」上過的東西,而是那些「我也不記得何時學到,但現在就是會了」的東西。

我認為學員能帶走的,無非是從自己經驗中長出來的東西,而體驗和活動,就是讓學員現場就能有一些經驗,所以後來我的課程設計都是活動討論>知識講授


然而男友跟我持不同的觀點,男友上課的時候,不太會去連結自身的事情,而是會很專注在瞭解講師整個脈絡,例如:講師講的知識點源於甚麼理論、知識點之於課程的脈絡是甚麼....對於完整瞭解並上過的東西,很少忘記,也不會不能活用。

確實男友對於知識的記憶遠超過我的想像,那些國小課本教過的東西他都還能記得,我做的日常行為大多出自於經驗和習慣,他做的日常行為卻是伴隨那些知識點的,如果問起他的某些做法(例如外套為何選這件?),那些大家都背過,但求學生涯後,就不會再提起的詞彙(熱輻射、虹吸之類的),就會從他的口中說出來!!

最後送上他對我們這段談論的想法:

我們從一堂課得到的東西很不同,我的像是珊瑚堆積而成的珊瑚礁;你的像是小蜜蜂吐出來的蜂王漿。


#小鶴思考人生 #哲學 #人生哲學#教育 #自我探索 #兒童哲學


如果喜歡鶴幽的文章,歡迎訂閱我!

或是到我的粉絲團「鶴幽 乖乖」搶先看更多內容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