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閱讀紀錄|過於喧囂的孤獨

raw-image


自從看了蔣勳的《孤獨六講》後,近年對於談論「孤獨」很有興趣。

有人把《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的「喧囂」解釋為他的內心,在他的生命中吸收了很多很棒的知識涵養,而我把「孤獨」解釋為,在當下那個時代中,沒有人能與他產生共鳴,沒有人重視他也重視的部分,像是對於文本和前人思想的珍惜,他自己和這個世界產生的寂寞感,卻在書中得以滿足,是書給了他那飽滿的孤獨感。

赫拉巴爾是一位捷克的作家。他曾說:「我為寫這本書而活著,並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 內文|摘錄

覺得自己在變得美好起來,因為在經歷了所有這一切,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看到的一切,身體和靈魂所感受的一切之後,我還有足夠的勇氣使自己沒有瘋狂。

這段作為本書最喜歡的一段話,也許正是在經歷畢業製作之後的感想(嗯?)

讀康德的《天體論》,讀到怎樣在寂靜中,在萬籟無聲的深夜,當意識悄然入睡時,不朽的神靈便用無名的語言談論那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事物…..
在《幻想與無意識》中,拉普朗虛曾提出這麼一個主張:「無意識是語言的條件。」

這是從書中所摘錄漢嘉的閱讀,是我尚未能觸及之處的高度



📚 閱讀心得:

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它的代表性與地位存在,但仍想誠實地分享自己閱讀的感受。老實說,雖然是薄薄的一本書,但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時常飄走,也許是這本書不斷地重複述說大同小異的片段,像是對於操作壓力機的描述、糟糕的工作環境、屠宰場送來的血紙、煩人的蒼蠅老鼠,一再重複地片段不免產生對於劇情感受上的單調,但也能理解,因本書主線就是在描述主角漢嘉的職業和工作環境,而這份職業本身也就是高勞動且重複性地動作,作者的用意可能是為故事在做鋪陳,藉此在最後對比出主角對於工作的喜愛和那份對於書本文字的渴望。


在書的最後有一個十分強烈的結尾,呼應了從主角漢嘉口中說出的:「沒有書我無法生活」。那是他的肺腑之言啊!從書裡看到他對於文學、藝術 、哲學的喜愛,並且侃侃而談時,真的是會想對於他在文學與藝術上的涵養深深敬禮…( 包括:尼采 、康德 、黑格爾 、高更 、卡謬等 ,和好多我聽都沒聽過的人名 )


書中有一句話:「向本源後退、向未來前進 」是不斷被提及地,而這和我整本書讀完的感想有個共通想法,認為對於22歲的自己在理解上還是有點挑戰存在,似乎還沒能領悟到作者真正所想表達地深層含義,或是大家從書中得到的感動,希望多年後,能夠再次慢慢咀嚼這本書的思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