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聽君一席話,真的如聽一席話嗎?

摹狀詞是什麼?

摹狀詞理論(Russell's Theory of Descriptions,簡稱RTD)是數理邏輯語言哲學分析哲學上一個極重要理論,被譽為分析哲學的典範。運用這理論可以將日常語言中的描述語(摹狀詞)改寫,得到數理邏輯形式,從而避免一些日常語言中可能出現的邏輯悖論。該理論的最早闡發由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5年的一篇論文《論指稱》完成。

raw-image


摹狀詞對立於專名,可想成共相對立殊相。例如「台北」現在是個實際地名;但古代可能只是「台灣北部」的簡稱。在摹狀詞理論中「金色的山」與「金山」更具代表性,是知名的「金山問題」的來源。所以羅素設置了一個規則,用以詮釋、解決這個問題。


規則:邏輯命題只有專名才能作主詞。


【虛擬物存在問題】

命題:「我拿過圓的方。」

  1. 將「圓的方」做專名放主詞:我拿過叫【圓的方】的什麼東西。
  2. 將「圓的方」做摹狀詞放主詞:我拿過【圓形的方形】。

「1」世界上有個商品品牌叫做「悖論」。如這個產品、公司可以叫「圓的方」。

「2」很明顯在講一件他不可能有經驗的事,而且無論這命題對與錯,語境都承認有圓形的方形這種形狀,然而生活中,沒有這種形狀。於是摹狀詞便是稱呼這些「自帶描述狀態」的詞,並且規定不能當主詞用。


【同一律失效問題】

命題一:【台北】是【在台灣】

  1. 將「台北」做專名放主詞:台北是在台灣。(意思就是台北是台灣的一個城市)
  2. 將「台北」做摹狀放主詞:台灣的北部就在台灣裡。(廢話)

「2」的情況是分析判斷的同義反覆。1、2 台灣人乍聽下來可能都是廢話,但「2」的情況是連外國人都會覺得廢的廢話,因為只需要邏輯就知道,不用經驗。

命題二:【海明威】是【《戰地春夢》的作者】

  1. 將「海明威」做專名:【海明威】是【《戰地春夢》的作者】
  2. 將「海明威」做摹狀:【《戰地春夢》的作者】是【《戰地春夢》的作者】。

海明威作為摹狀詞的意思是描述海明威這個字,而描述他的方法中有一個叫做「《戰地春夢》的作者」,所以會有一個先驗分析重言式的狀況。


【排中律失效問題】

這個問題與與虛擬物存在問題還是很像的。根據排中律原則「A 是 B」和「A 不是 B」两者必有一真。於是「當今法國國王是禿頭」和「當今法國國王不是禿頭」中必有一真。但是無論哪個語句真,都可推出當今法國國王存在,但事實上沒有當今法國國王。


我們最後檢視一經典命題:「現在上帝能造出一塊祂抬不起來的石頭嗎?」*

根據排中率原則「現在上帝抬不起這石頭。」與「現在上帝抬得起這石頭。」這兩句話其中有一句陳述必定是真的。可是這會引向一個隱含在前提的問題,即上帝存在。

我們檢視已知而不可否認的條件:【祂抬不起來的石頭】明顯不是專有名詞,是描述。

那上帝是專有名詞嗎?還是需要理解為—「全能存在者」?如果是需要你描述的,那上帝不能當作主詞,故這命題無效;又若上帝是專有名詞可作主詞,那我們肯定能經驗到「他」。

* 我在設計上帝與石頭的思想工具時多加了時態,這是較保守的方式,即便看來更冗餘,但因矛盾式的語言詮釋會引出「一個人要嘛是成人,或要麼是小孩」這解讀可能。

人們確實可以現在是一個什麼,過去或未來又是另一個。


對話是以理解存在

以上是羅素的哲學延伸,並不是說不能用摹狀詞,只是不用在邏輯命題。但至觀重要的,識別用來「詰難」。

當專有名詞做主詞時,自動蘊含存在狀態,例如猶太人的歷史很悠久,一個猶太人卻被要求「定義什麼叫猶太人」。請別這樣。

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要增加我們日常用語的「精明」。我不關注這種事。在對話裡挑刺進而掩蓋範疇的是詭辯家(Sophist, 智者)做的事,那不是哲學(Philo-sopher, 愛智者)。愛智者作為摹狀詞,對我來說是「去愛的智者」。

揭露一切隱藏在生活習慣中的用語、語境,有時我們不經意的做到了,那時候我們真的開心能回到孩子般純真,說著「一般的話」。

我最近開始讀伽達默爾了,詮釋學中有句挺美好的話語和大家分享。

語言是對存在的揭示,語言觀就是世界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