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選擇關鍵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人類從未經歷過的新時代;我們也必須承認,全世界面對的高失業率並不是哪一個政府的無能造成的,或是哪一個地區特殊的狀況;我們也要務實地看清楚,那些消失不見的工作,再也回不來了,至少不能期望那些目前掌握權力與資源的「大人」提供給年輕人,因為他們成長在舊時代,他們所能理解與想像的工作職缺也隨著時代變遷而蒸發了。

    傳統工作消失或低薪化也許是個危機,但從另外角度來看,這個新時代是個全球化、無疆界、高獲利,既環保又慈善的新經濟型態,因此勢必定會創造出嶄新的工作與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成功機會。

    面對未來有三個關鍵字要常常銘記在心,以供我們在選擇職業生涯時作為參考,這三個關鍵字是全球化;AI人工智慧以及做自己生涯的執行長。

    首先是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資訊全球化之前的舊時代,學歷很重要,知識很重要,只要畢業自明星大學,這樣的優勢可以讓我們的職業生涯一輩子平安順遂;當時學校的任務也是確保我們離開學校之後能具備一定的知識與技術,以便立刻到公司或工廠上班。可是在這全所未見的新時代裡,一切說得出標準作業流程的工作都不值錢了,因為可以外包到薪資便宜的地區或國家或以人工智慧來自動化生產;而且因為通訊與自動化科技的進步,我們辛苦學習所擁有的既有知識或技術也愈來愈不值錢了,同時即使擁有傑出的學位經歷,在全球化之下,愈來愈多的人才競爭愈來愈少的「傳統」的好工作,這種優勢也愈來愈不足以憑藉。

    在這個高學位人才過剩的時代裏,你有學位,別人也有,你很優秀,別人也很優秀,因此唯有找到自己熱情之所在,才能夠讓我們投入的每一份努力,花費的每一分時間以及滴下無數的汗水,都像是享受時,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傑出。而且當我們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時,遭遇到的每個挫折與失敗就不再是打擊信心的致命傷,而會被自己視為學習過程的必然歷程,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所形成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因為在這新的時代裏,安穩不變的工作已經不存在,唯有憑藉熱情,才能夠以長期的累積,產生真正的貢獻。

    再來就是人工智慧。在這一兩年可以說是如武俠小說中的已「打通任督二脈」,透過深度學習,類神經網絡等技術的進步,以及大數據物聯網各種雲端資料庫的完備,若再加上二年後五G通訊技術的運用,速度快一千倍,價格也低廉到所有產業都運用得起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這將取代了無數的工作機會,只要是有規律、重複性的工作,人類就比不上AI,換句話說,只要AI做得到,勢必就會淘汰掉人,因此未來只有非常規性的工作,比如複雜的人際溝通,以及能理解並處理人的內心與情緒方面的能力,是AI無法做到,這類型的工作勢必也會是未來最夯的職業。

    第三是做自己生涯的主人。未來職涯會像是執行一個又一個專案,也就是有開始,有結束,會不斷改變,也就是處在永遠流動的狀態,換句話說我們待在同一個公司做同樣一件事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每個人都會是一個一人公司,只是不斷地與其他公司做策略聯盟,而且因為專案是許多不同能力的組合,所以我們也要累積不同的能力,並且時時刻刻準備從A專案跳到B專案的轉變,把自己視為獨立公司的態度,就是讓別人願意與你合作,所以要不斷創造自己繼續被利用的價值。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做自己公司的執行長,必須先了解自己,像檢視一個企業一樣,以擁有的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自己。也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靈,也就是價值觀與夢想。再來就是興趣、能力、個性還有過往的經歷。他所說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可以分為幾個問題來問自己,第一是,你如何學習?然後是你做事的方法為何?第三是你如何與人共事?第四是,你的價值觀為何?最後是,你可以在那些地方做出最大貢獻?

    以上是原則,在人生每個選擇當下,其實對未來發展沒人可以確定,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每一個人生分岔點上,走穩你的路。不管這工作我們喜不喜歡,先認真學到一等一,再決定要放棄,還是要繼續。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之前一、二年疫情似乎有結束的跡象時,很多趨勢專家都斷言:「疫情改變了世界,而且被改變的世界將回不去了!」 但是隨著疫情解封,世界恢復快速運轉,人人在忙碌之餘,似乎也無暇思考究竟生活中有那些事情是被疫情給永久改變的?畢竟這個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總是在變動中的,不是嗎? 不過在此歲末年終之際,倒是
 由於時代的轉變,現在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都市裏,住在高樓大廈,視野所及都是人造的物品,除了上課之外,日常休閒活動都消耗在所謂三電「電視、電腦、電動遊戲」的虛擬影像世界中。可是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與戶外真實世界的互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切都消毒過,似乎潔淨、冷漠且隔離的環境中,反而對孩子
「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的確,因為我們家是生雙胞胎,所以很早就知道雖然孩子的成
 這些年我遇到有智慧的人時,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二十四節氣你可以背得出幾個?」通常人們脫口而出的是:「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大雪小雪」然後一沉吟,很多人講驚蟄,畢竟這個春雷乍響,驚醒萬物的節氣,畫面感很濃。若再一思索,大多數人會想到四個特別的節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其實問這個問題是
2022年3月到台中霧峰中興農試場參加荒野第三期領航員研習營第一階段的課程。大清早出門,到台中高鐵站杏仁伙伴開車來接我,她的孩子都是親子團的成員,她先生九層塔伙伴是台中著名的食神,這三期共12天的研習營,全天的伙食,外加下午點心與晚上消夜,大都是由這位食神來打點,讓大伙在高密度的課程中(上午八點到晚
  記得自己年輕時,認識許多雅痞族(年輕有錢有閒的專業人士),他們見面就問那裏有好玩的,而且幾乎個個都是吃遍世界的美食主義者。等到大家年紀都到了五、六十歲,誠如大文豪馬奎斯所說的,逐漸都知道自己內臟的位置,(當有了老花眼乾眼症,才發現有眼睛存在,身體開始這裏痛那裏痛,才知道原來有這個器官在這裏),如
當之前一、二年疫情似乎有結束的跡象時,很多趨勢專家都斷言:「疫情改變了世界,而且被改變的世界將回不去了!」 但是隨著疫情解封,世界恢復快速運轉,人人在忙碌之餘,似乎也無暇思考究竟生活中有那些事情是被疫情給永久改變的?畢竟這個世界不管有沒有疫情,總是在變動中的,不是嗎? 不過在此歲末年終之際,倒是
 由於時代的轉變,現在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都市裏,住在高樓大廈,視野所及都是人造的物品,除了上課之外,日常休閒活動都消耗在所謂三電「電視、電腦、電動遊戲」的虛擬影像世界中。可是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與戶外真實世界的互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切都消毒過,似乎潔淨、冷漠且隔離的環境中,反而對孩子
「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的確,因為我們家是生雙胞胎,所以很早就知道雖然孩子的成
 這些年我遇到有智慧的人時,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二十四節氣你可以背得出幾個?」通常人們脫口而出的是:「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大雪小雪」然後一沉吟,很多人講驚蟄,畢竟這個春雷乍響,驚醒萬物的節氣,畫面感很濃。若再一思索,大多數人會想到四個特別的節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其實問這個問題是
2022年3月到台中霧峰中興農試場參加荒野第三期領航員研習營第一階段的課程。大清早出門,到台中高鐵站杏仁伙伴開車來接我,她的孩子都是親子團的成員,她先生九層塔伙伴是台中著名的食神,這三期共12天的研習營,全天的伙食,外加下午點心與晚上消夜,大都是由這位食神來打點,讓大伙在高密度的課程中(上午八點到晚
  記得自己年輕時,認識許多雅痞族(年輕有錢有閒的專業人士),他們見面就問那裏有好玩的,而且幾乎個個都是吃遍世界的美食主義者。等到大家年紀都到了五、六十歲,誠如大文豪馬奎斯所說的,逐漸都知道自己內臟的位置,(當有了老花眼乾眼症,才發現有眼睛存在,身體開始這裏痛那裏痛,才知道原來有這個器官在這裏),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己比同儕晚許多年才當社會新鮮人,但在職涯的議題上,思考的比大部分的朋友都深上許多,因為自己選錯路所付出的代價與成本,比其他人還要來得高。 正好,明年家妹將從研究所畢業,決定拋出一些對職涯與職場的想法給她,作為畢業禮物。她不用接受,只需要知道我這樣想就夠了,然後帶著這些議題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
Thumbnail
碰到轉彎、碰到不是你預期的路,你可以不接受,但更可以迎上去。趁著年輕,探索新的世界,能在其中收穫意料之外的風景,如果可以因此在很好的位置擁抱未來新趨勢,那真是無價。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做自己公司的執行長,必須先了解自己,像檢視一個企業一樣,以擁有的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自己。也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靈,也就是價值觀與夢想。再來就是興趣、能力、個性還有過往的經歷。
Thumbnail
職場選擇關鍵,不在你現在年薪多少,而是自問十年後,你想靠什麼賺錢。 ‒大人學選擇 年底將近,有些人開始訂定隔年的年度目標,而身邊有些朋友分享職涯小劇場,從職涯天花板到職場倦怠症,思考著明年要轉職嗎?​
Thumbnail
👉職涯選擇~千古不變,點問率最高的職涯選擇問題!!《我要去大公司上班,還是小公司好😫》 如果你帶著這個問題找Anita諮詢,我傾向不會直接回答你去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因為這個有點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無法以偏概全! 而且這個必須視你個人在意的事情去看,所以會以諮詢方式引導你找出屬於自己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己比同儕晚許多年才當社會新鮮人,但在職涯的議題上,思考的比大部分的朋友都深上許多,因為自己選錯路所付出的代價與成本,比其他人還要來得高。 正好,明年家妹將從研究所畢業,決定拋出一些對職涯與職場的想法給她,作為畢業禮物。她不用接受,只需要知道我這樣想就夠了,然後帶著這些議題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
Thumbnail
碰到轉彎、碰到不是你預期的路,你可以不接受,但更可以迎上去。趁著年輕,探索新的世界,能在其中收穫意料之外的風景,如果可以因此在很好的位置擁抱未來新趨勢,那真是無價。
Thumbnail
你讀的學校不一定是你的第一志願,但在學校的環境裏,一定有許多機會可以讓你學習、表現、累積想要去的方向。過程中你花的時間都不會白費,它們會累積成你的經驗、知識,變成你的氣質、你的養份。
Thumbnail
有什麼樣的興趣,你自己的「心裏」或是「身體(行動)」,應該是很清楚的。有興趣到你會花很多時間、不覺時間流逝(也就是進入「心流」)、有興趣到讓你去做出一些特別的事情。你也有這樣很喜歡的事情嗎?那很可能就是你可以去思考職涯的第一步。
Thumbnail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要做自己公司的執行長,必須先了解自己,像檢視一個企業一樣,以擁有的資源、流程與優先順序來檢視自己。也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心靈,也就是價值觀與夢想。再來就是興趣、能力、個性還有過往的經歷。
Thumbnail
職場選擇關鍵,不在你現在年薪多少,而是自問十年後,你想靠什麼賺錢。 ‒大人學選擇 年底將近,有些人開始訂定隔年的年度目標,而身邊有些朋友分享職涯小劇場,從職涯天花板到職場倦怠症,思考著明年要轉職嗎?​
Thumbnail
👉職涯選擇~千古不變,點問率最高的職涯選擇問題!!《我要去大公司上班,還是小公司好😫》 如果你帶著這個問題找Anita諮詢,我傾向不會直接回答你去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因為這個有點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無法以偏概全! 而且這個必須視你個人在意的事情去看,所以會以諮詢方式引導你找出屬於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