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8|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華陽國志(一)】

raw-image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記述華陽地區的風土民情跟略史,你看二十四史誰跟你說:漢人便是如何如何唐人便是如何。

那就是在概述蠻夷用的。

不過華陽國記就可愛在,他有方志,也有傳記。

華陽是什麼,書中慢慢會提及。

基本上華陽國志由:四個地方,五個君王GROUP跟其他一些人物傳記所組成。

我這次就是想看看他的地方部分。

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

我不會做全文翻譯,一來是地方志不成故事……地方志主要是資料收集彙整,跟司馬遷發明的文學作品算不上一回事。加上東晉的治史風格,古語抄來原封不動,要去還原本意也很困難。

就大概能懂多少讀多少。

相對的,當一部作品的「作者主觀」越低,觀看跟轉譯者的主觀意識就會越高。

意思是我吹喇叭的成分又會比一般史書高了,不然根本蒙太奇。


按照《洛書》的說法,三皇是從天地人排下來的。

地皇結束後,來到人皇的時代。

人皇開啟了第一個封建(真新聞了),自己留在中州,把他的八兄弟分封出去,總共劃分九個區域。

雖然是老話還是要講,這套封建要嘛後來瞎掰的,要嘛三皇也是外星人。因為中國可考的第一朝「殷商」,根本不具備「九州管轄權」。

其中一個區域稱為「華陽之壤,梁岷之域」

我理解上是:華陽為土,梁岷為水。

因為前頭稍有提到:「仰稟參伐,俯壤華陽,黑水、江、漢為梁州。

參伐應該是參宿伐星,基本上是「以中州為基準西南(參伐)方向」,岷江黑水江漢水的流域。

不精準,很紛亂,但也符合原始性。

至於說什麼「華山之陽」就太望文生義了。

一如開頭所說,常璩也無法精準定義人皇的時代區域,只能大致知道這個區域中,有巴跟蜀兩個大國。當時的君王,沒有資料,但長期傳說,進入五帝時代後,黃帝的子孫就開始入主這邊。《史記》五帝本紀就很熟,昌意娶了蜀山之女。

人皇九囿,是一個古老的分區。大禹治水的時候,才參考這個分區,制定九州,主從先後總是要分清了。

當時巴蜀屬於梁州,為啥?往上頭看,梁州是流域定義,而大禹要分的就是這個。他就是來治水的,哪些河流圈在一起一起搞,對他而言最要緊。

江河必有源,均自山上來。所以九州一分,山水自成一格。

《華陽國志》還很親切的提供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解答: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兒子是哪來的?

「禹娶於塗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

生了兒子才出發的。

不,這問題不無聊,其實你這一看就知道魏晉學者有在討論這件事。這個說明在《尚書》就有,常璩試圖寫得更清楚明白了一些。

附帶一提,唐人司馬貞認為,大禹的配偶也有一個名字叫女媧。這某種程度可以解釋:造人的女媧跟補天的女媧其實是不同人。

這段的重點在,常璩強調塗山就是江州(即重慶)的塗山。

禹本蜀人。

此後禹大會諸侯,武王伐紂,巴蜀皆有參與。

巴的軍隊非常強悍,光是秀個歌舞,殷人就不敢再戰。

這好棒,我想大概不會有人這麼想。

我在想的是當時的人與人戰爭,也許真的不需要你死我活。BATTLE一下就好。

這很好說明了,黃帝當年打贏蚩尤的關鍵,為什麼只記了個鼓。

就是說野獸其實在非獵食情況下,通常也不會真打,只是吼一吼秀一秀。真的要你死我活?大家常常覺得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的單挑,反而是最佳方案。

再更進一步,蜀人在未來的時間裡,以刺殺主帥的戰術聞名中國。這貌似又是一個十分原始但有效的做法。

好啦,總之,由於巴軍立下戰功,「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古者,遠國雖大,爵不過子。故吳楚及巴皆曰子」。

你怎麼解讀?

周武王把宗族的公主封在巴地。

不,周武王讓公主「娶」了巴王,封為「子」才是。

遠國皆子,就是蠻夷仍在母系社會。而周用這個方式將他們收服。

入贅嘛,漢對匈奴都還在用這招。

剛好我前陣子就在想這個梗:公侯伯子,除了侯以外聽起來根本是「我的親戚五十」的意思啊。

公是長輩,伯是平輩,子是晚輩。跟後世都通用。侯沒有,侯反而成為這個「爵土領主」的統稱。

公侯伯子男本身是比較晚期的爵等,《尚書》裡頭還有「侯甸男邦伯」、「臣侯甸男衛」、「侯甸男邦采衛」、「侯甸男衛邦伯」等等不同的說法。

對你發現「侯跟男」都是早期就有的。

這應該也有很多學者研究,我很單純說說,看起來就像周整理了原本的諸侯,把自己的親戚放進去(親族封建),保留了一部份。

侯跟男很有趣,我看了一下,說侯的原意應該是「山崖上持弓矢之人」。

男呢?男是「田裡的勞力」啊。

所以公侯伯子男,不就是「長輩、獵人、平輩、晚輩、農夫」嗎?

衍生出去,親戚五十不管那就是來當肥貓的。侯就是外部的戰士,男則是佃農主。

這個倫理就成形了。

附帶一提,我摘錄的幾種裡面,「甸」也是共通的。

《禹貢》有一段:「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

這個圈田只圈一半的「甸」,看來曾是比侯還大的爵等,納稅的主力,國家的棟樑。在周禮中,甸人更是內內外外各種職責都看得到的官。

大概玩到這裡就好,說真的,探尋文獻跟古文用法很好玩的。

不只有中文可以這樣玩,各地的語言應該也都可以只是我外語不行。

華陽國志我們下次再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