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你我都是「普通讀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誰是佛吉尼亞·伍爾芙?

就是那個說「如果一個女人準備寫小說,她必須要有錢和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的那個人。

就是電影《時時刻刻》,妮可·基德曼刻意墊高鼻子飾演,最後口袋裝石頭走進河中自盡的人。

也是那個早早在日記寫下:「為什麼生活如此像萬丈深淵之上的一條小徑?」

的人。

伍爾夫是小說家,是小說人物讓自己的意識流(自言自語,自己主觀感受跟想像都行諸文字)的重要作家。

伍爾夫也是書評家,她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泰晤士報文學副刊》、《紐約先驅論壇報》和《大西洋月刊》等重要刊物,寫下二百多篇書評跟散文。

這些有洞見的文章,有不少內容放在今天看來都顯得太過冗長。

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她後來集結成冊的書名就叫《普通讀者》。

什麼是「普通讀者」呢?就是為自己而讀,而不是為了要用來炫耀或者說服別人而讀的一般人。如你,如我。

所以,她的確花了很多篇幅,來提供她所評論的作者跟作品的背景。

這並不阻礙我們在她敏感又冷靜的筆下,發現許多可以深思的見解。

----「不要用頭腦來同情——因為這還容易做到——而是要出自內心」——這就是籠罩在整個俄國文學之上的那片雲霧,它的魅力吸引著我們。
---和靈魂相比,這些是多麼次要的事情!最要緊的就是靈魂,以及它的熱情、它的騷動、它的美麗和邪惡相交織的驚人的大雜燴。如果我們突然尖聲大笑,或者,如果我們抽抽噎噎不勝悲切,還有什麼比這更加自然的呢?
----當他疲乏之時,他並不停止,而是繼續寫作。他無法限制他自己。那人類的靈魂——它熱氣騰騰地、滾燙地、混雜地、驚人地、可怕地、令人壓抑地翻騰滿溢,向著我們滾滾而來。
----在整部作品中,從頭至尾都可以感覺到那巨大的抱負——這是一場戰鬥,雖然受到一點挫折,但依然信心百倍,她要通過她的人物來傾訴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而是「我們,整個人類」和「你們,永恆的力量……」這句話並未說完。她言猶未盡,這也不足為奇;令人驚奇的卻是她完全能夠使我們感覺到她心中想說而未說的話。

我們看她評論《咆哮山莊》和《魯濱遜漂流記》,或者在作家誕生一百年或二百年寫的大塊文章裏,總是可以感受到她的博學跟,冷靜。

是的,我要再次強調她的敏感,她的冷靜。

難怪當我們看到她寫下:「一個人一旦認識自己,便能依靠自己,絕不會覺得自己無趣,只覺得生命短暫,沉浸在一種深遠而適度的幸福中。」

就能理解她最後跟摯愛的先生(他甚至為了她的事業,開了出版社)留下字條寫道,她沒辦法熬過一次又一次的憂鬱症襲來的恐懼時,會同意.....

她已經「沉浸在一種深遠而適度的幸福中」了。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15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電影《霸王別姬》裡,張國榮的師父說的「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尼采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就在說這個男人。
    我很喜歡英國女作家伍爾夫,對於俄羅斯文學要義的精闢歸納:你彷彿走進煙霧瀰漫的空間,聽到有人在爭辯著。慢慢的,你聽懂了。你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靈魂的重量!
    曾兩次被授予“荷蘭年度歷史學家”的黑爾特•馬柯,在他所寫的《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書名直譯為《阿姆斯特丹的一段小歷史》)裡,從歷史、社會還有生活三方面來描繪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
    話說,新的一年,你決定要有新的開始。 有意思嗎?也可以成為檢視一切的門檻!
    坂本龍一(1952-2023)去年過世了,但是我們覺得他好像還在。應該說,是有關他的傳說,一直都在。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電影《霸王別姬》裡,張國榮的師父說的「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尼采說的:「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就在說這個男人。
    我很喜歡英國女作家伍爾夫,對於俄羅斯文學要義的精闢歸納:你彷彿走進煙霧瀰漫的空間,聽到有人在爭辯著。慢慢的,你聽懂了。你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靈魂的重量!
    曾兩次被授予“荷蘭年度歷史學家”的黑爾特•馬柯,在他所寫的《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書名直譯為《阿姆斯特丹的一段小歷史》)裡,從歷史、社會還有生活三方面來描繪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
    話說,新的一年,你決定要有新的開始。 有意思嗎?也可以成為檢視一切的門檻!
    坂本龍一(1952-2023)去年過世了,但是我們覺得他好像還在。應該說,是有關他的傳說,一直都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過去,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若想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但現代社會女性卻有了新宣言:「女人若想再就業,絕不能忽視『婦女再就業計畫』。」這個計畫猶如一把神奇鑰匙,幫助無數女性重新開啟職場夢想,找到閃耀新天地!準備好,一場令人興奮的職場冒險即將開始!
    Thumbnail
      和小說家做朋友是一項危險的賭注,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寫進他的小說裡,成了一號人物。小說家維琴尼亞‧吳爾芙曾在日記裡說,每當她遇到一個朋友時,就想「我要如何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雖然她對此一念頭深感「慚愧」,但卻積習難改,照寫不誤。也難怪很多讀者在曉得小說「寫些什麼」後,會轉而對「它在寫誰」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日記手法寫成的小說,妮兒在面對失業、外遇和失去孩子等挫折後,透過獨立租屋、接案工作、寫感恩日記等方式,帶領自己走出失敗的錯覺,並成為說出每個女性心聲的podcaster和劇作家。她的成就不是因為好運,而是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慢慢累積才能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讀作家日記。 隱地和郭強生在日記裡都強推一部2002年上映的電影《時時刻刻》。 上週末天氣很冷,我裹了好幾件衣服上街,先去點了鹽酥雞,等待的時間順便去旁邊的超市採購,沒忘了帶一瓶白葡萄口味氣泡酒。看電影前的準備,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電影以英國作家維吉尼亞 · 吳爾芙的小說《戴洛維夫人》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
    Thumbnail
    過去,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若想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但現代社會女性卻有了新宣言:「女人若想再就業,絕不能忽視『婦女再就業計畫』。」這個計畫猶如一把神奇鑰匙,幫助無數女性重新開啟職場夢想,找到閃耀新天地!準備好,一場令人興奮的職場冒險即將開始!
    Thumbnail
      和小說家做朋友是一項危險的賭注,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寫進他的小說裡,成了一號人物。小說家維琴尼亞‧吳爾芙曾在日記裡說,每當她遇到一個朋友時,就想「我要如何把她寫進我的小說裡」,雖然她對此一念頭深感「慚愧」,但卻積習難改,照寫不誤。也難怪很多讀者在曉得小說「寫些什麼」後,會轉而對「它在寫誰」
    Thumbnail
    這是一本用日記手法寫成的小說,妮兒在面對失業、外遇和失去孩子等挫折後,透過獨立租屋、接案工作、寫感恩日記等方式,帶領自己走出失敗的錯覺,並成為說出每個女性心聲的podcaster和劇作家。她的成就不是因為好運,而是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慢慢累積才能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Thumbnail
    為女性辨明方向的吳爾芙 趕在婦女節前看畢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這部收錄了吳爾芙兩次在劍橋大學的演講,書中充分發揮了文人的魅力,演講題目是「女性和小說」,驚喜她以散步的調子「出門去追求真理」。 她不斷提問,從前人到自己那個時代,女性經歷的困難是什麼、談女性在社會的定位、談身份的自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講述了三位歷久彌新的女主角從不同時空背景下對自由的渴求。這三位女主角各自承受著心靈的壓迫,懷抱著對自由的渴望。本文將從她們的故事中得出人生的真諦.
    Thumbnail
    讀作家日記。 隱地和郭強生在日記裡都強推一部2002年上映的電影《時時刻刻》。 上週末天氣很冷,我裹了好幾件衣服上街,先去點了鹽酥雞,等待的時間順便去旁邊的超市採購,沒忘了帶一瓶白葡萄口味氣泡酒。看電影前的準備,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電影以英國作家維吉尼亞 · 吳爾芙的小說《戴洛維夫人》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朋友相約我去看電影 配合我的時間限制 所以最終商量結果 選了這部〈天一亮,就想見到你〉 片名及海報 讓人以為只是一部青春愛情文藝片 我想這樣的框架總是難免 女主角是一位無法脫下口罩好好說話的資優生 甚至是所謂的工具人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託 總是把別人賦予的工作當作是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