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很大?是的,我們其實一直都在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行為心理學教授尼克 ‧ 查特,所寫的《思考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用行為心理學揭開深層心智的迷思》,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我們面對問題,發表意見的時候,通通都是在當下組織出一套當下合理的說法。如果我們說出什麼很深刻的話,往往是因為我們把過去跟現在的靈光乍現,組織出來的。

人類沒有什麼深刻心靈思考的習慣。沒有。沒有。沒有。

「心智即興發揮就是為了讓思考和行為盡可能一以貫之,符合我們的個性。因此,大腦必須不斷努力讓當下的想法與行為與過去一致。」

什麼?我們說話往往都是在圓謊,哦,不是。是圓出一套言之成理的說法!

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習慣,要在當下組織出一個前後不矛盾的說法。

換句話說,如果生活是個大宇宙,每次說話就是在呈現一個小宇宙。

果真如此,我們還要讀書學習思考跟反省嗎?反正,我們的腦袋跟心智,隨時都可以掰出合理的說法呀!不是嗎?

對。所以,作者提醒我們,我們當下的反應是無法取巧的。否則,我們就只會有常識反應,而不會有思考反應:

「每個人過去的資產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數千個小時的雕鑿,每個人刻劃出的思想與行動路徑都各不相同,新的想法和行動也從中誕生。」

米蘭 · 昆德拉不是很喜歡引用「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猶太俗諺嗎?我想,他的意思是,人類往往只會用常識做出反應,而沒有通過思考來反應,卻以為自己總是深思熟慮,洞見和經驗過人。

所以,真相只有一個:人類只有心智碎片,沒有所謂心靈深度。

有四個原則可以讓你的思考跟反應有別於路人:

一、注意力是詮釋的開始。

二、當你有感覺的時候,才會出現詮釋的動機。

三、你可以提醒自己,對「非感覺訊息」有反應。

四、所謂的思考,就是「從感覺訊息中創造有意義的結構」。

所以,「有意義」才是思考的出發點跟終點。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因為他決定或者無意識的就是要裝睡。

話說,新的一年,你決定要有新的開始。

有意思嗎?也可以成為檢視一切的門檻!

一年挑戰100本書之11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坂本龍一(1952-2023)去年過世了,但是我們覺得他好像還在。應該說,是有關他的傳說,一直都在。
我們都是孤島,我們得去靠近別人。然後,再回到自己島上。認份的活下去。
柏林這本《清潔女工手記》短篇小說集,不是年終清潔大掃除指南。是生活中的萍水相逢,是冷靜的,緩緩的讀者跟書中人物通上電。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這篇文章是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孟德爾森寫的關於七大經典小說中的人生智慧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解析每本書代表的人生階段,並探討人際關係的主題。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坂本龍一(1952-2023)去年過世了,但是我們覺得他好像還在。應該說,是有關他的傳說,一直都在。
我們都是孤島,我們得去靠近別人。然後,再回到自己島上。認份的活下去。
柏林這本《清潔女工手記》短篇小說集,不是年終清潔大掃除指南。是生活中的萍水相逢,是冷靜的,緩緩的讀者跟書中人物通上電。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這篇文章是哥倫比亞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愛德華·孟德爾森寫的關於七大經典小說中的人生智慧的文章,從不同角度解析每本書代表的人生階段,並探討人際關係的主題。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一個想法相互連結的體系,有著明確的規律或分級的模式,能使想法之間互相轉換。 來源--<<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作 : 約翰。杜威---P147 讓想法漸進完全和完整的過程就是在填補事實與想發之間的空白,當存在一些規則或方法能夠在不改變內涵意義的情況下替換意義的載體,這意味
許多人誤以為演員不需要動腦,但事實上,表演是一項需要高度腦力運作的專業,需要演員運用記憶力、創造力、邏輯思維及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才能在高壓環境下穩定輸出,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Thumbnail
【人物】 陳家班: 陳君瑯(影帝/導演) 陳霏霏(影帝夫人/歌手) 柳梓伶(搞笑藝人/演員) 詹安然(演員) 徐家班: 徐州桓(實力派演員) 黃朝揚(新生代影帝) 引文: 「遲到了!我要遲到了!!」一個邋遢的女孩衝進了電視台一邊大叫。 「喔!!我的天啊!」櫃檯人員看著眼
Thumbnail
本文整理Allen演講Q&A重點,涵蓋AI晶片市場競爭、股市投資策略、日圓及日股展望、通膨預期指標、中國LLM影響、台積電法說會、美債走勢、Buy Side投資思維、債券趨勢判斷、聯準會會議、銀行產業分析等等投資想法。
Thumbnail
本文整理Allen針對美股科技股、AI投資機會的演講重點,涵蓋IT支出回升、軟體及硬體投資焦點、資料庫/資料倉儲與AI關聯,以及AI商業化與未來展望等面向。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轉化慣性思惟,拿回做決定的力量, 開始定義自己是誰,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 有勇氣探索未知,信任自己,信任生命之流。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一個想法相互連結的體系,有著明確的規律或分級的模式,能使想法之間互相轉換。 來源--<<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作 : 約翰。杜威---P147 讓想法漸進完全和完整的過程就是在填補事實與想發之間的空白,當存在一些規則或方法能夠在不改變內涵意義的情況下替換意義的載體,這意味
許多人誤以為演員不需要動腦,但事實上,表演是一項需要高度腦力運作的專業,需要演員運用記憶力、創造力、邏輯思維及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才能在高壓環境下穩定輸出,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Thumbnail
【人物】 陳家班: 陳君瑯(影帝/導演) 陳霏霏(影帝夫人/歌手) 柳梓伶(搞笑藝人/演員) 詹安然(演員) 徐家班: 徐州桓(實力派演員) 黃朝揚(新生代影帝) 引文: 「遲到了!我要遲到了!!」一個邋遢的女孩衝進了電視台一邊大叫。 「喔!!我的天啊!」櫃檯人員看著眼
Thumbnail
本文整理Allen演講Q&A重點,涵蓋AI晶片市場競爭、股市投資策略、日圓及日股展望、通膨預期指標、中國LLM影響、台積電法說會、美債走勢、Buy Side投資思維、債券趨勢判斷、聯準會會議、銀行產業分析等等投資想法。
Thumbnail
本文整理Allen針對美股科技股、AI投資機會的演講重點,涵蓋IT支出回升、軟體及硬體投資焦點、資料庫/資料倉儲與AI關聯,以及AI商業化與未來展望等面向。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轉化慣性思惟,拿回做決定的力量, 開始定義自己是誰,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 有勇氣探索未知,信任自己,信任生命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