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三一八:「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的脈沉反發熱相似,只不過中陽略遜於前者,所以先灸風池、風府微除表寒,讓陽氣暢通後,再用「附子湯」溫其裡,使表裡通暢之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