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5主日講章(創世記17:1-14)。
上禮拜我們用羅馬書10章2節,保羅說:
「我可以證明他們對上帝確實很熱心,可是他們的熱心並不是以真知識為基礎。」(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以色列人很熱心在信仰上,不過,他們是用自己的方法尋找救恩。例如,他們用外在的形式、禮儀、傳統來取代上帝的話語。因此,常被稱為「自以為義」的宗教信仰,有外在的禮儀,但無上帝的實存。
保羅說要以「真知識為基礎」。「真知識」是回到上帝的話,透過聖經、祈禱、反省,用上帝的方法尋找救恩。「真知識的基礎」指的是順服上帝的義,而不是自以為義。
所以上禮拜有兩個功課給大家。
第一,我們是否以真知識為基礎,順服上帝的義?
我們容易用自己的價值觀,取代上帝教導的話語。上禮拜舉的例子,有的牧師就像民間信仰的「乩童」,你找牧師祈禱,透過上帝給牧師的異象,再傳達給你。這很危險,有可能牧師心術不正,扭曲上帝的話。
第二,我們在信仰上是否心口合一,相信耶穌復活?
羅馬書10章9節,保羅說:
「如果你口裡宣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使他從死裡復活,你就會得救。」(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但我們可能口裡說的一口好道,但內心半信半疑或完全不相信。心裡想的跟口裡說的,往往不一樣,這是人性。所以,我們在信仰上,真的有心口合一嗎?
今天的經文延續這兩個問題,幫助我們好好思考:「我是否誠實面對我的上帝?」
今天的經文核心是「立約」,可分成三段經文來看。
第一段是1~2節,上帝找亞伯拉罕立約,使他有「許多子孫」。
第二段是3~8節,上帝繼續說立約的內容。亞伯蘭的名字要改成亞伯拉罕,要成為許多民族之父;子孫中會有君王,有自己的國家;現在住的迦南地,要賞賜給你和你的子孫。然後說:
17:7「我要堅守我與你和你世世代代子孫立的約;這是永遠的約。」(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第三段是9~14節,上帝接著說立約的條件。條件是
17:11-12「從現在起,你們所有的男嬰,包括那些你們家裡出生和向外國人買來的奴隸,在出生後第八天,都必須接受割禮,以此作為我與你們立約的記號。」(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如果男人不遵守割禮,聖經說
17:14「不受割禮的男子必須從我的子民中除名,因為他沒有堅守我的約。」(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段經文是上帝主動與人立約,這是很大的祝福與恩典。問題是,人有沒有向上帝守約?
所以經文一個重要的關鍵字:「堅守」。
大家是否有被人放鴿子的經驗?跟朋友約好10點要去打球,時間到了,我也到了,朋友爽約不見了。現在有手機很方便,直接打電話說不要來;有的更糟,連電話都不打了。工作上也一樣,有的人「應好」但是沒來的也不少。教會也一樣,排好的服事、要幾點練歌,不是遲到就是不來。
以前屏東有位牧師很嚴格,禮拜時間一到,禮拜堂的門就關起來,遲到的人在外面罰站。為什麼他這麼嚴格?他解釋說,來朝見上帝豈可遲到,不將上帝放在眼裡、不尊重上帝。
所以,我們對人、對事都不遵守約定,對上帝更不可能守約。
舊約時代,割禮是與上帝立約的記號。現代,洗禮是與上帝立約的記號。割禮、洗禮的記號是一種象徵,象徵我是信上帝的人,願意遵守上帝的教導與約定。
早期要證明是不是偤太人,最快的方法是「脫褲子」,看他是否行割禮。不過,現代要證明是不是基督徒,請問要怎麼證明?
所以我們會發現,宗教的禮儀,「割禮」或「洗禮」,只是一個象徵。但內心有沒有真的相信上帝,我們無法知道。有可能我們立志洗禮的時候,我們真的相信上帝。
不過時間久了,當我們習慣了,我們就開始會違背上帝、離開上帝、忘記上帝。以色列人雖然割禮,但內心沒有上帝;基督徒雖然洗禮,但內心一樣沒有上帝。
所以,基督教為什麼要舉行聖餐?就是提醒我們與「上帝有立約」,提醒我們要回到耶穌的救恩,重新找回信仰的熱心。
昨天是元宵節,大家有吃元宵嗎?
元宵與湯圓製作的方法不一樣。元宵是一個內餡,撒上糯米粉,然後由內而外慢慢搖出來的。湯圓是由外而內,將內餡包在糯米麵團裡面。
有些人的信仰就像元宵,由內而外慢慢搖出來,經過反省、讀經、祈禱、禮拜、生命經驗,愈來愈成熟。
有些人的信仰就像湯圓,由外而內被硬擠進去,被父母壓著上禮拜堂、先洗禮再說、先服事再說,在強迫的過程中,慢慢體會信仰,愈來愈成熟。
我覺得不同個性的人,面對信仰的方法不同。
有些人需要像元宵式的信仰,要慢慢來,信仰才會成熟。如果強迫像湯圓,要求服事、讀經、禮拜,他馬上翻臉,不要來。
有些人需要像湯圓式的信仰,直接來,信仰才會成長。如果像元宵慢慢來,太累、功課多、睡不好,會有很多藉口不要來教會。
無論你是「元宵式」或「湯圓式」,都要回到一個中心。也就是「割禮」、「洗禮」,都是一種象徵,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是否真的相信上帝?遵守上帝的約?
耶利米書9章26節,先知耶利米說:
「他們在肉體上都受過割禮,但他們和以色列人在心靈上都沒有受割禮,不遵守割禮所象徵的約。」(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真正的割禮,不是外表的割禮,是內心的割禮。
哥林多後書1章22節,保羅說:
「在我們身上蓋上了他的印記,並且賜下聖靈在我們心裡,作為他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的擔保。」(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真正的洗禮,不是用水的洗禮,而是聖靈有沒有在我們心裡。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們的心有誠實面對上帝嗎?」、「我們的心有沒有割禮?」、「有沒有聖靈在我們心裡?」
創世記17章1節,上帝對亞伯拉罕說:
「我是全能的上帝。你要服從我,要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上帝要求亞伯拉罕要「服從」、要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要注意「誠實」、「服從」這兩個關鍵字。先來看「誠實」這個字,台語漢字的版本是「完全」的意思。不過我想用「誠實」這個字讓大家思考。
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
「誠實與虔誠並無相關性。」(《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神經學者的科學實證大發現》,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馬克瓦德門(Mark Robert Waldman),p181)
誠實與虔誠的信仰沒關聯,這是很弔詭的事情。意思是說,信仰無法使人更誠實,牧師與賣中古車的一樣,可能都不老實。
所以我們成為基督徒,固定上教堂、讀經、祈禱,無法幫助我們愈來愈誠實。
美國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誰說人是理性的!》:
「機會來的時候,許多誠實的人就會欺騙。其實,不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是大多數人都會騙人,而且只是稍微騙一點點。」(《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36)
我想到一個例子,當神明要決定你我的個性,祂打算丟硬幣決定。丟到正面,你一輩子誠實公正,可是會惹人厭,被人當成無賴。丟到反面,你為了自己的好處會說謊言,可是周遭的人喜歡你,認為你是道德模範生。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希望神明丟到正面還是反面?
我相信沒有人喜歡惹人厭,寧願說個小謊,也不願被當成無賴。
我很喜歡社會心理學實驗,有一個實驗發現:
「有眼睛的海報讓人在誠實箱投錢的比例增加276%。」(《社交天性:人類行為的起點,為什麼大腦天生愛社交?》,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p285)
為什麼會這樣?
當有人盯著的時候,我們會很誠實、不敢做壞,不希望被人說話。當沒人盯著的時候,沒有社會壓力,我們會投機取巧,反正沒人知道。
例如,老闆在旁邊盯著員工,請問員工會不會認真工作?
因著社會心理學實驗,我在新港教會放垃圾桶的牆壁及蓋子上,故意印上眼睛,提醒丟垃圾的人要做好分類。
所以,我一直在想,為什麼虔誠的信仰與誠實無相關性?
最大的原因,我們不覺得上帝在看,不覺得上帝會管事情,會給予懲罰。所以,當基督徒沒有意識到上帝的存在,我們的信仰不會成長。
接下來,進入第二個關鍵字:「服從」(順服)。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卡爾巴特這句話是很大的提醒。
我們不是不相信上帝存在,只是在我們的內心、思想與生活上,我們將上帝至於一旁,不認為上帝在看。信仰是信仰、生活是生活、上帝是上帝、我是我,信仰與生活無關,上帝與我也無關。
第二句更直接,有可能我們「內心深處及外在生活」根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今天的題目「誠實面對上帝」,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我是否已經卸下面具、毫不虛假,誠實的面對上帝?」
「卸下面具」是指放下自我,全然順服上帝;「毫不虛假」是指不要欺騙自己,也不要欺騙上帝。
這禮拜給大家的的功課,回去好好想想:
「我是否卸下面具、毫不虛假,誠實的面對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