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做出明智選擇:機率與假設的重要性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可以讓我們依靠很少的資訊,並根據生活中可取得的數據來進行預測。但怎麼樣才能有正確假設?作者Charles Duhigg的答案是:我們要盡量讓自己體驗各式各樣的事,包含成功與失敗的事情。原因是我們的假設通常來自生活中經歷過的事,但一般人往往不會有很多的經驗值,再加上人的大腦會特別留意或記住成功的事,忘記失敗的經驗。這種認知上的偏誤常常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假設與判斷,Duhigg在書中就舉出:例如大部分的人對商業的認識其實來自報章雜誌,吃飯偏好去熱門餐廳,娛樂偏好看熱門電影。我們只接觸到大量成功的案例會讓我們思考上產生問題。一旦我們被訓練成只注意成功的事,接著又依據成功的經驗來進行假設,進而做出某件事情會成功的種種樂觀預測。但對於失敗的例子我們視而不見,也不會依據失敗例子做假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對於創業或投資買股票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樂觀,就原自於大多以別人成功的經驗作為假設,認為自己應該也會像其他的成功者一樣。

要避免這樣的偏見,Duhigg指出我們可以特別去挖掘失敗的例子,或是找出新聞雜誌中關於某家公司破產的報導,或是和升不了官的同事共進午餐,探詢出是什麼原因導致失敗。也需要找機會去聆聽他人給予自己的建議,就如同古人所說的:平日三省吾身,而且不貳過。

因此學習做出更佳決定的秘訣,就是大量吸取正反面的經驗。在做出選擇之前,我們必須要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準確的預測除了需要大量的成功經驗,也需要失敗的經驗。Dugigg強調如果要校準我們自己的「基準機率」,就得同時向成功與失敗人士學習。因此下次如果同事沒有升官,要了解原因;下一次生意沒談成,要找出沒有談成的原因。自己心情不好發脾氣時,也要強迫自己找出到底是那些事情引發自己的情緒。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之後,接下來才是用我們的經驗,預測可能的未來,想一想各種情境的機率。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接受無法百分之百確定事情最後會怎麼樣,然而只要強迫自己思考未來,就會對於哪些事情會成真,那些事情不會成真更加清晰,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Duhigg總結做好預測的原則如下:一、我們必須把未來看成各種可能性,不能預設只有一種結果;二、找出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三、問問自己,哪一個選項機率最大?

因此最會做選擇的人,是最努力設想各種未來的人。Duhigg建議面對選擇時,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將各種可能性寫下來,然後仔細思考,問自己:哪些是我覺得最可能發生的事?理由是什麼?長此訓練,我們對未來的預測能力會更加準確,也可以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