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人才,是跨知識還是跨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談起。


為何自我學習如此重要,今天不管雙主修、輔系或醫學系、建築系等專業科系畢業,能否「持續」在知識專業知識上成長,甚且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自足」,便取決於個人是否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首先,自我學習很重要的一點是「自己想學習」,當出社會不再以考試引領學習時,必須翻轉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動機」是自我學習能否持續的關鍵。學習動機該如何培養?我認為是對一切知識抱持好奇,不管是本科的知識或者相關的知識。過去有一陣子,我只想建築、只作建築、只看建築、只談建築,當時認為,我是建築人,受過建築專業訓練,我只有「資格」談建築。但是,難道非本科生不能夠談建築嗎?國中小學生不能談建築嗎?或建築人不能談其它議題嗎?還是只能談建築相關議題呢?


如果建築人在知識的取得上與思考上只偏重於建築,然後自以為代表了、壟斷了此專業某方面的言論權,那不過是專業上的傲慢。知識是相通的,亦如每一口井都來自相同一脈的水源,每個人都可以對任何事情談自己的看法,前提是,是「收斂」過的想法,而非人文亦云、膝蓋式反射性的想法。而這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去作有理由的判斷。


獨立思考與自我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我認為具有獨立思考卻不自我學習或自我學習卻缺乏獨立思考是不存在的,原因是,當自我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或者能力之後,我們會開始對知識有「個人化」的架構,例如:如果我偏愛建築知識,產生建築架構的思考,當談及個人對某事件的看法時,便會從建築的角度去評論。所以人文學科具有人文素養,而理工人具有理工腦,就是說這種思維都是代表著某種立場、片斷的知識架構,但這恰巧就是「非」跨領域的證據,因為我們只談我們熟悉的單一知識的思維、小團體的語言(例如:建築語言),然後欠缺多方思維的知識架構,而跨領域,其實是「跨思維」,而非只是跨知識。


例如最近高跟鞋教堂事件,建築人批判的大多是美學的、地景的、機能性的、在地性的探討,因為這是建築人拿手的部分。建築人針對建築專業作批判,有他的理由以及職責所在。但是這些「建築語言」,除了被建築人、文化圈所接受之外,似乎很難與一般民眾產生共鳴,也很難根原性的直指建築知識之外的問題。所以建築人必須學習跨知識的思維,而思維必須從多元的知識架構中去提煉,我認為思維與思維之間(例如:人文與理工)並非是無法橫跨的鴻溝,因為做學問的基礎或者說知識的架構(整體)是相同的,而差別只在於知識的基礎與價值是否涵蓋多元及正反的面向。


當建築具有跨思維的能力時,建築人與社會溝通靠的不再是建築語言,而是一種創造新的「建築式語言」的思維。例如:據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管理處表示,高跟鞋教堂的concept是烏腳病的故事,雖然事後知道是先有型體後才有高跟鞋的故事,但是我認為,即便concept與結果百分之百的相符,觀光的確達到它的效益等等。也並不代表concept放在文化、歷史、生態、地景等脈絡中有相同好的理由。當然,我們今天很難期望一件公共工程達到面面俱到的效益,但是我們開始能夠談事件在脈絡中、在整體中所造成的價值權衡,來做為取捨與選擇的理由。


藉由自我學習與獨立思考培養跨思維的能力,從我開始「想」知道什麼,然後我主動去找答案來解決疑問,並且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雖然可能相較於目前制式的方法來得粗糙,但卻是百分之百的學到了我想要學的東西,而這是當某些工作在熟能生巧後,很難再突破的關鍵點,也就是「創新」。創新便是一開始你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爾後改良得越來越好以及能夠解決目前很難或者沒有被解決的問題。當今天很多行業在10年前並不存在,未來有更多行業等著消失被取代,而我們在談人文科系存廢等問題的時候,其實改變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思維。現今或者未來的思維,其實早已存在,只是還非主流。這是個思維決定價值的時代,何況人類不同於一般的物種在於,人類是會思考的動物,身為人,你不思考一下嗎?

2016/4/1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1會員
620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的第四章節,討論了多元發展和專業公司之間的發展。 也讓我想到這幾年從斜槓青年到 T 型人才的轉換。過去斜槓青年曾是年輕人的潮流,追求不同的專長和標題。但現在則呼籲專注在自己的專業,再發展更多才能。 我們應該要多元發展,還是專精自己的專長,成為領域中的執牛耳呢?
Thumbnail
《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的第四章節,討論了多元發展和專業公司之間的發展。 也讓我想到這幾年從斜槓青年到 T 型人才的轉換。過去斜槓青年曾是年輕人的潮流,追求不同的專長和標題。但現在則呼籲專注在自己的專業,再發展更多才能。 我們應該要多元發展,還是專精自己的專長,成為領域中的執牛耳呢?
Thumbnail
5月即將結束,學弟妹又將畢業。無論畢業後的不確定性,建築的學習將帶來廣闊的可能性。除了設計技能外,建築學習還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能發揮。
Thumbnail
5月即將結束,學弟妹又將畢業。無論畢業後的不確定性,建築的學習將帶來廣闊的可能性。除了設計技能外,建築學習還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能發揮。
Thumbnail
五專是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路。畢業後可就業,也可升學。五專畢業生可獲得「副學士」學位,能進一步報考二技,或參加轉學考,到科技大學插班就讀(又簡稱「插大」);另可選擇投入職場,20歲開始累積就業經驗,取得3年以上工作年資後,還可再報考碩士班,挑戰碩士文憑。
Thumbnail
五專是一條「進可攻、退可守」的路。畢業後可就業,也可升學。五專畢業生可獲得「副學士」學位,能進一步報考二技,或參加轉學考,到科技大學插班就讀(又簡稱「插大」);另可選擇投入職場,20歲開始累積就業經驗,取得3年以上工作年資後,還可再報考碩士班,挑戰碩士文憑。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Thumbnail
當今天企業與學校都再談「跨領域」人才,我們真的清楚知道何謂「跨領域」人才嗎?「跨領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是雙主修?是輔系?但為何我在淡江建築系六年來從沒聽過一位建築人有雙修或輔系。卻不會說建築人缺乏跨領域的能力呢?在談跨不跨領域之前,我想先從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自我學習與與獨立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