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什麼撲滿比存摺容易存到錢》談有一種富有叫選擇的自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本書透過263個日常實驗,探討消費、理財和借貸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俗話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我們信任金錢,完全是一種在「想像」中賦予價值的信任。金錢作為一種物質的存在物,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不同於一般存有物的關鍵在於,它是行為的「媒介、工具」,而非消費的「目的」本身。


我們之所以想要擁有金錢,不是有了金錢便獲得滿足,而是獲得使用金錢「想像」上的滿足。所以我們依然能夠即便沒有1百萬也能擁有1百萬的滿足,至少在想像上是可行的。那麼似乎重點不在於是否實際擁有多少錢(若有1億卻不消費,就像空有一身好本領卻無處施展,一樣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而是我們是否有透過金錢獲得相較於沒有金錢所能夠獲得的更好的生活。


經濟學家預設:「人皆是理性的。」因此,經濟模型理論是有跡可循的,但金錢卻是一種具有物質及精神媒介的特性,這也使得金錢一方面能夠解決物質及精神性的問題、一方面也創造物質及精神性的問題。例如:金錢能夠如同藥物般紓解我們存在的焦慮,存在感、慾望及透過消費獲得的滿足感、消費經驗等是精神性的,但金錢同樣能夠製造預期心理的焦慮感、降低消費行為等,是一種在物質及精神性之間相互辯證的關係。


金錢作為一個媒介,沒有好壞的問題,好壞端看我們如何使用及使用的目的來決定。例如:金錢獎勵可以鼓勵孩子做家事,前提是其目的本身毫無樂趣可言。若今天是出去玩便有金錢鼓勵,反而可能削弱、扭曲其內在動機。因此,金錢並非萬能的原因在於,金錢並非適合放在任何系統中,就像我們在從事我們所喜愛活動的自願系統中,金錢無法作為興趣的目的,若興趣是為了金錢而為,那便不是興趣了,因為若沒有金錢的驅力,便沒有了興趣的驅力。表面上看,若能一方面獲得金錢、一方面從事興趣,或者說靠興趣吃飯,是件幸福的事,但前提是我們不以獲得金錢為目的,而是以興趣做為目的,那樣的幸福與樂趣才可能長久,才可能真的獲得掌握。


書中另外提到金錢的「相對思考」,當我們花大錢購屋或買車時,我們是以節省金額占總金額的比例來判斷是否值得,而不是以省下來的絕對金額為判斷。這與我們平日省吃儉用,忍耐少喝一杯飲料或少看一部電影所省下的錢是不等同的,也許同樣省下1萬元,但對於購屋動輒上百萬的比例中,相對微不足道。因為我們賦予購屋更高的價值,畢竟一生通常只買一次屋、買屋除了獲得生活安全的保障外,更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相對於日常生活的消費,其影響是相對長久且保值的。但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消費行為,其背後是受到「有土斯有財」的文化價值所影響。當我們的成長文化將房屋視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時,我們便會「偏向」選擇如此消費。消費是一種選擇,價值也是,改變消費必須從改變價值做起,養成消費前思考,此消費是「必要」(無法省下的錢)、「需要」(可選擇不花或少花的錢)還是「想要」(不需要花的錢)。


金錢的使用背後是價值的選擇,但金錢獲得的方式卻也間接影響我們的選擇。例如:當我一夕致富時,我對生活中的小確幸便失去了樂趣。迅速累積財富與長時間累積財富的差異在於,獲得果實的過程導致珍惜果實與否的心理差異。同樣的獲得,確因為其中所額外投入的時間、金錢、堅持、經驗而有更完滿的滿足。無論我們多富有,都不可能擁有一切,至少在有限的時間與有限的能力上人人是公平的。投資在賺錢與投資在樂趣上是個人價值的選擇,但我想相較於獲得金錢,獲得享受的人生才是我們更應該追求的。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在2020年讓農村貧困人口達到全部脫貧的目標,透過教育、就業、產業、醫療等方面建立全面小康的社會。當人人都有一生活基本的保障,才有可能有翻身及實現自我的機會,否則窮人將永遠處於被錢追著跑的生活,並且惡性循環的做出相對不佳的選擇。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認清金錢背後的價值及其對我們行為背後心理的影響,讓選擇權回到我們的手中。

2018/1/7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大人與小人的差別為何?法律上,民法12條規定:「滿20歲為成年」;刑法18條則規定:「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罰。14歲以上未滿18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滿80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傳統上,稱男性成年為弱冠之年(20歲),稱女性成年為及笄之年(15歲)。法律以年齡作為行為能力與負完全責任
本書從田野調查的四位一體談起;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存在論。四位之間在討論時可以區分,但在實作上則是一體的。四位一體皆因探究社會生活而起,也反映了研究者的立場(一體)。研究者試著用四位一體的田野工作方法,來達到對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認識與從中找尋突破性的理解。在進入田野之前,研究者必然帶著問題
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食物上桌前要先拍照、打卡、上傳;路見不平報警前先錄影、直播;資料下載後先存檔、備份,至於資料有沒有被閱讀則完全不重要了。而這些紀錄甚或記憶我某段過去的資料,皆反射了我的一部分,因為那些資料保存了我過去部分的時間,保存了我成為現在的我的部分痕跡。但是如
亞當斯密(Adam Smith)因《國富論》而為人所熟知,但早期的亞當斯密卻是一位專攻道德哲學的哲學家,並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邏輯學與道德哲學。《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便是其在課堂講授內容之集結。從《道德情感論》到《國富論》看見社會的正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大學的時候,系上有位同學對我說,「每次看到你的FB都覺得你過得很精彩。」我想他可能是覺得我常到處往外跑,分享登山社或騎單車到處「拋拋走(台語)」的照片或遊記,與ㄧ般窩在系館熬夜的建築系學生「活」得不太一樣吧。建築系學得是建築設計,但是矛盾的是,我們常常無法好好的「設計」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
大人與小人的差別為何?法律上,民法12條規定:「滿20歲為成年」;刑法18條則規定:「未滿14歲人之行為,不罰。14歲以上未滿18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滿80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傳統上,稱男性成年為弱冠之年(20歲),稱女性成年為及笄之年(15歲)。法律以年齡作為行為能力與負完全責任
本書從田野調查的四位一體談起;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存在論。四位之間在討論時可以區分,但在實作上則是一體的。四位一體皆因探究社會生活而起,也反映了研究者的立場(一體)。研究者試著用四位一體的田野工作方法,來達到對社會生活中的基本認識與從中找尋突破性的理解。在進入田野之前,研究者必然帶著問題
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食物上桌前要先拍照、打卡、上傳;路見不平報警前先錄影、直播;資料下載後先存檔、備份,至於資料有沒有被閱讀則完全不重要了。而這些紀錄甚或記憶我某段過去的資料,皆反射了我的一部分,因為那些資料保存了我過去部分的時間,保存了我成為現在的我的部分痕跡。但是如
亞當斯密(Adam Smith)因《國富論》而為人所熟知,但早期的亞當斯密卻是一位專攻道德哲學的哲學家,並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邏輯學與道德哲學。《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便是其在課堂講授內容之集結。從《道德情感論》到《國富論》看見社會的正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大學的時候,系上有位同學對我說,「每次看到你的FB都覺得你過得很精彩。」我想他可能是覺得我常到處往外跑,分享登山社或騎單車到處「拋拋走(台語)」的照片或遊記,與ㄧ般窩在系館熬夜的建築系學生「活」得不太一樣吧。建築系學得是建築設計,但是矛盾的是,我們常常無法好好的「設計」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錢這個東西真的可以、也應該更細緻的被看。很多人覺得錢就是錢、錢誰不愛,但很多時候真的不是這樣...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徜徉於不受限的思考,允許自己擁有的比想像更多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錢嗎?你的自我價值是否依附在金錢上面?你覺得錢能買到內心渴望的東西嗎?你和金錢是摯友還是相愛相殺呢? 事實上,財富的意識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多寡,卻建立在財富的意識上。 確實,家財萬貫並不能保證
Thumbnail
你怎麼看待金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 無論你是否感興趣,人生有兩件事會深深地影響每一個人,那就是關係與金錢。 金錢無處不在,每個人的生活也都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認為,金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但事實上,金錢也具備身心靈的特質。 也就是說,金錢的秘密是一把鑰匙,掌握住它,就能通向你一直想要,
本文介紹圖文書《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從普世價值、金錢與幸福、時間管理等面向分享對金錢觀的啟發。作者透過劇情漫畫和圖解說明,讓理財知識更具體並易於理解。推薦給國高中生、大學生、理財新手及上班族。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鼓勵大家不要不敢花錢,也不要委屈自己節儉度日,若搞到最後凡事都以錢來當作可否行事的衡量工具,最終只會縮小了自己的眼界與人生經驗。當然這裡作者說的是要勇於花錢買夢想,因為夢想能夠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聽起來真的很動人,錢真的會越花越多嗎?以整體經濟來說,當消費者都勇於花錢,市場熱絡對經濟自
Thumbnail
1.作者開宗明義表示,金錢的功用就是可以買到時間及自主性,另外就是可以買到體驗。 2.過多的選擇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則會阻礙快樂。 3.如果要教小孩學習一樣財務技能,那一定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4.阻礙我們的22種錯誤思維 (1) 我們太在意短期的結果 (2
Thumbnail
你沒有看錯,存錢沒有在裡面。 因為存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花錢。 買房子、車、吃頓好吃的、最新的手機、甚至「買份安全感」。 這些零零總總,都是為了花錢而存錢。
Thumbnail
錢這個東西真的可以、也應該更細緻的被看。很多人覺得錢就是錢、錢誰不愛,但很多時候真的不是這樣...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金錢心理學,讓人瞭解消費行為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如何避免落入金錢迷思。其中涵蓋了10種金錢迷思,如金錢相對性、心理帳戶、花錢之痛、定錨效應、損失趨避傾向等。對於每種迷思,提供瞭解方,例如增加知識和資訊、警惕免費忠告、增加自制力等。閱讀反思了理財方面的挑戰和投資心態的改變。
Thumbnail
人下意識的行為,會決定你到底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你只要把潛意識改造成「錢意識」,就能把你大部分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真的假的?有錢人之所有有錢,因為他們擁有錢意識,本書就是要改變你對借錢、花錢、賺錢、存錢的觀點,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讓你的口袋變有錢
Thumbnail
徜徉於不受限的思考,允許自己擁有的比想像更多 你認為你有足夠的錢嗎?你的自我價值是否依附在金錢上面?你覺得錢能買到內心渴望的東西嗎?你和金錢是摯友還是相愛相殺呢? 事實上,財富的意識並不是建立在金錢上,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金錢的多寡,卻建立在財富的意識上。 確實,家財萬貫並不能保證
Thumbnail
你怎麼看待金錢,就會得到怎樣的人生 無論你是否感興趣,人生有兩件事會深深地影響每一個人,那就是關係與金錢。 金錢無處不在,每個人的生活也都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認為,金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但事實上,金錢也具備身心靈的特質。 也就是說,金錢的秘密是一把鑰匙,掌握住它,就能通向你一直想要,
本文介紹圖文書《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從普世價值、金錢與幸福、時間管理等面向分享對金錢觀的啟發。作者透過劇情漫畫和圖解說明,讓理財知識更具體並易於理解。推薦給國高中生、大學生、理財新手及上班族。
Thumbnail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Thumbnail
看到一篇文章鼓勵大家不要不敢花錢,也不要委屈自己節儉度日,若搞到最後凡事都以錢來當作可否行事的衡量工具,最終只會縮小了自己的眼界與人生經驗。當然這裡作者說的是要勇於花錢買夢想,因為夢想能夠帶你去更遠的地方。 聽起來真的很動人,錢真的會越花越多嗎?以整體經濟來說,當消費者都勇於花錢,市場熱絡對經濟自
Thumbnail
1.作者開宗明義表示,金錢的功用就是可以買到時間及自主性,另外就是可以買到體驗。 2.過多的選擇會產生許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則會阻礙快樂。 3.如果要教小孩學習一樣財務技能,那一定就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4.阻礙我們的22種錯誤思維 (1) 我們太在意短期的結果 (2
Thumbnail
你沒有看錯,存錢沒有在裡面。 因為存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花錢。 買房子、車、吃頓好吃的、最新的手機、甚至「買份安全感」。 這些零零總總,都是為了花錢而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