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喜歡的科目學到最好,直接放棄不擅長的科目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中進大學不管是什麼招生管道,整體的趨勢是考科成績的重要性愈來愈被稀釋,包括頂尖大學最熱門科系也不能科科成績都看,即使為了方便挑學生的鑑別度考量,醫學系頂多也只能參採四個考科的成績。

整體來說,二千多個校系裡,只看三個考科的最多,佔近四成,只看二個考科的次多,佔二成五,而只看一個考科的校系也快速成長中。

在以前聯考科科都要看的時代,要進理想科系的策略是將弱的科目補強效益最高,比如說,你擅長的科目原本可以考九十分,即使花再多時間,考到九十八分就不容易了,頂多就進步八分,但是一個不喜歡也不擅長的科目可能只考個三十分,經過補習加強,也許能考到六十分,足足多了三十分。三十分比八分多很多,因此以前聯考時代的學習是很痛苦的,因為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跟自己不喜歡又不擅長的科目奮戰。

因此,考科變少的直接意義是,我們可以直接放棄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將所有時間用來學習自己喜歡的領域。會有這樣的改變,主要是來自於科技的進步,網路上有無數課程讓我們在想學的時,隨時可以進行有系統的學習。大家都知道,只有在自己想學的時候學習效果最好,而且學習後立刻使用效益最高。

再加上現在AI時代,一個所有科目都普普通通的人,很容易被AI取代,唯有將自己喜歡的領域做到最頂尖,連AI都比不上,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面對世界的快速變化與教育勢必呼應的變革,許多研究也都提出類似的看法,在變動的時代,學習者必須有三大特質,一是由興趣驅動,再來是必須是參與者,最後是終生學習。

由興趣驅動的原因是未來是一個挑戰越來越大的時代,若不是因為興趣激發的熱情,我們很難學到最頂尖,而且所有的學習也必須回應社會當下的需求,因此,是個社會的參與者而不是冷漠的旁觀者。

同時,也因為世界的變動太快,知識與技能的賞味期愈來愈短,任何人都必須終其一生不斷地學習才得以適應這個世界。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曾明確的指出:「大學教育不應該是學生去學習被規畫好的課程,而是學習真正有興趣的議題。」科系的固定劃分也正在被解構中,解決問題的跨領域學程逐漸成為主流,其實這個趨勢也逐漸從大學端往下延伸到中學端,甚至有些實驗中小學也開始協助學生以議題成為學習的主軸。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與資源都不一樣,因此組織的改變是必須的,但是要做任何改變時,也要能清楚當年如此選擇的動機與背後的精神。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當我們不再靠名片上的頭銜或職業來隱藏自已,當我們不再以衣著裝扮來遮蔽自己,我們可以認得彼此嗎?
     每年到日本旅行的外國觀光客人數,若以人口比率來算的話,台灣多年來都是獨佔鰲頭。我周邊親朋友好友中,就有許多人到日本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不只是一年四季都會去,而是一有空沒事就到日本散心。     這十年來,我有一群一起爬山漫遊台灣的朋友,每年秋天也會相約一起到日本爬山兼旅遊。雙胞胎女兒AB寶就很好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我建議老夫老妻千萬不要溝通,主要原因,是溝通非常困難也非常複雜,除了誠意也需要能力。
    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與資源都不一樣,因此組織的改變是必須的,但是要做任何改變時,也要能清楚當年如此選擇的動機與背後的精神。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當我們不再靠名片上的頭銜或職業來隱藏自已,當我們不再以衣著裝扮來遮蔽自己,我們可以認得彼此嗎?
     每年到日本旅行的外國觀光客人數,若以人口比率來算的話,台灣多年來都是獨佔鰲頭。我周邊親朋友好友中,就有許多人到日本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不只是一年四季都會去,而是一有空沒事就到日本散心。     這十年來,我有一群一起爬山漫遊台灣的朋友,每年秋天也會相約一起到日本爬山兼旅遊。雙胞胎女兒AB寶就很好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我建議老夫老妻千萬不要溝通,主要原因,是溝通非常困難也非常複雜,除了誠意也需要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 這兩天學測成績出爐,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你想好未來的方向了嗎?你知道依照自己的分數或能力,怎麼樣填寫科系最有利嗎?你知道該自己的興趣適合讀什麼科系嗎? 我相信肯定有許多家長,比自己的孩子更是焦慮,深怕孩子沒辦法填上好的大學,也擔心他們讀了一個未來難以找工作的科系,所以…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問題階段就見底的選項不要去選,差不多就是你能與平凡人拉開距離的關鍵。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 每年總有熱心人士彙整「會考落點表」,問題是…『所謂排名前段』學校真的適合這些學生?學生真的適合這些學校?🤔🏫 選讀這些『所謂排名前段』學校,3年後成績真的比較好、競爭力真的比較強?📈 📝 無腦照表依序選填志願,無論辦學績效只要是『公立』就心滿意足了….完全違背政府推動就近入學、繁星計畫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 這兩天學測成績出爐,你想用什麼方式升學呢?你想好未來的方向了嗎?你知道依照自己的分數或能力,怎麼樣填寫科系最有利嗎?你知道該自己的興趣適合讀什麼科系嗎? 我相信肯定有許多家長,比自己的孩子更是焦慮,深怕孩子沒辦法填上好的大學,也擔心他們讀了一個未來難以找工作的科系,所以…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