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簡單」與「豐富」同時出現在書名,這種奇妙的衝突感讓本書格外抓人眼球。《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出版於 2018 年,作者澀谷直人於 2017 年開始於部落格撰寫、分享自身以「極簡生活家」身分的觀點及日常,不到一年就成為了百萬點閱率的部落格作家。
本書收錄了五十篇短文,以各種「自由」分為六章,由討論具體的「居住自由」、「物品自由」、「身體自由」,過渡到抽象的「時間自由」、「思考自由」、「人際關係自由」。
澀谷直人將極簡生活的少物,逐步向外擴張成為一個人舒服的生活狀態。極簡生活所帶來的,不只是物品數量的「少」,也省去了整理、管理的不便。隨著減少實體物品的數量,他的精神世界卻更加豐富明晰。「不為物所役」的內在,為他帶來更自由的生活模式。
澀谷直人開始極簡生活的關鍵字,從他 google 了「冰箱 無」開始。從一個居家物件開始,反映了澀谷直人的一開始的思考面向都非常接地氣。他文章篇幅簡短,主題明確,很容易讓人一篇接著一篇閱讀下去。
他所推崇的極簡生活,不是單純「少物生活」或是「節省生活」,而是更有效率、更精準地掌握自己需求的生活模式。
他的論點中,對於「喜歡」的事物,可以大方地擁有及展示。書中提出「100 件喜歡清單」,由固有物品到抽象名詞都可以,將會毫不保留地展現自己的喜好。
對於「討厭」的事物,同樣可以大方捨棄。明白表達自己的「討厭」,是對「喜歡」的尊重。他因為討厭做家事,買了昂貴的掃地機器人及滾筒式洗衣機;因為討厭菸味,可以大方地和同桌友人說出「你在這裡抽菸的話,我就離開了。」
可以如此明白地表達「喜歡」與「討厭」,在於他十分瞭解自己,以及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對他而言,重要的是已經釐清了「擁有必需我就能滿足」的指標,因此可以對於其他事物無動於衷。這些必需也不是一點點喜歡,而是「非常喜歡」,不到這個程度是不行的。
本書不涉及整理、收納等實務操作的技巧,而是以「心法」和個人體悟為主。其中不少觀點,可以看到作者受到山下英子「斷捨離」的影響,但在書寫的筆調及實務的例子上,又較「斷捨離」來得年輕化,具有親切感。
山子英子的「斷捨離」可說是充滿智慧的僧侶,帶有一些修行感;澀谷直人的「極簡生活家」則有著年輕人以自我為中心的隨心所欲,「一人好全家好」的既視感即為強烈。
然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出發點,卻是當代極被看重的特質。澀谷直人在〈人際關係自由〉一章中,明言「人類是『渴望被他人認同』的生物,有認同需求是很自然的。」
「許多人透過『持有物』來填補欲望的黑洞,而不是『自身的成就』。與其用一身裝備表現自己,還不如做一個能以真實的自己為榮的人。」
相較於過去「先敬羅衣後敬人」的思考模式,澀谷直人的「自我中心」主張去除「包裝」,將自我所需放在第一位考量,不再過度重視「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澀谷直人甚至明言自己只和「能帶來『利益』的人往來」。乍見之下十分物質化及利益導向,但他所說的「利益」卻更像是美德,如「體貼、說話有趣、值得尊敬、相處愉快」。重點在於雙方彼此都為對方著想,交情才能持續。
我對於書中「時間自由」的部分特別有感,尤其是「物品的消費 = 時間的消費」。本篇章中引用了烏拉圭前總統的言論,直指我們購物時看似花的是「金錢」,但真正付出的卻是「賺錢的時間」。為了支付帳單和信用卡,我們不停工作,害怕失去工作,最後卻失去了自由。
當了媽媽之後,對於「時間」的敏感度一下子提高。生活不再是大塊大塊的段落,而是被各種小事切割成碎片。一下子是接送小孩上下學,一下子是處理他們的各種瑣事。不少媽媽無法回歸職場,不是個人能力不及,而是我們已經沒有這些完整的、大塊的時間片段可以投入工作。
因此在消費的時候,如果把金錢換算「需要工作的時間」,頓時會打消衝動購物的念頭,更為審慎地思考這件物品的必要性。
另一個讓我有所領悟的則是澀谷直人提到「收納,就等於想要隱藏」的想法。
我不擅長收納,過去曾經參考網路上的收納方式,用各種小盒子、小瓶子,試圖打造整齊的視覺感受。但在我的執行下,東西卻像是俄羅斯娃娃般地,先放在小盒子,再收進中箱子,最後放到大櫃子…然後,我就找不到它了。
只能將物品擺放出來的我,只要數量一多,就會顯得雜亂無章。過去我都認定是「自己不擅長收納」的緣故,但實際上卻可能是這些東西已經太多,多出了可以容納的空間了!如此一來,當我覺得某個區域過於雜亂時,應該想到的是「攞放於此的東西太多了」,而非再去購買收納用品,反而讓物件變得更多了。
很多人認為極簡生活是痛苦的、悲哀的,是因為「買不起」導致的次級生活。但在澀谷直人的文章中,這種極簡生活是他基於充分瞭解自身需求後,作出的「最佳選擇」。
這個選擇讓他不僅不再被錢追著跑,被物欲追著跑,更能專注在自己的喜歡上。在最近更新的資料中,近年他來更是創業成功,成為年收一千萬日圓的高薪階級。
澀谷直人用自身證明極簡並非次級選擇,而是瞭解自己、充分沉浸在喜歡事物中的最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