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愛,子》,忠實的呈現人生困境


這是一部詳細描述在離異家庭中適應困難的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的電影,也是描述自殺者怎麼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他不是沒有求救,而是求救的訊息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


Peter在與外遇對象重組家庭後,因為前妻Kate的求助才發現了兒子Nicholas的異狀,看起來很關心Nicholas,可是卻沒有真正了解過自己的兒子在乎什麼,Peter一直很想知道Nicholas出現異狀的原因,試圖找到一個合理的世俗原因說服自己「他兒子不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但Nicholas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因為Nicholas的逃學,Kate與Peter聯絡希望能讓兒子正常上學,Kate知道自己沒辦法讓Nicholas改變,雖然她也很愛Nicholas,但是Nicholas沒辦法從她的母愛中得到恢復,Kate自己也是在離婚的陰霾下走不出來,在關係中也是相對弱勢的一方,心有餘而力不足,光是能應付生活就已經費盡心力,在Nicholas身上也投射了一些離婚之後的傷痛,導致Nicholas不想再面對這樣的母親。


Peter知道父親給自己造成的童年痛苦跟遺憾,不想要再複製在自己兒子身上,於是Peter不斷嘗試溝通,但沒辦法真正讓兒子感到被理解、被接納。Peter也不了解為什麼自己小時候被父親拋下,需要獨自面對生活,再怎麼艱苦都熬過來了,他不知道為什麼Nicholas沒辦法去成長。Peter沒有意識到自己就像父親那樣認為小孩自己就該長大,而忘了在Nicholas小時候,Nicholas害怕游泳時,他和Nicholas說的''I'll be with you'',也許Nicholas只是需要童年這一句話,就可以安穩自己。


在劇中不斷出現abandon、give up等詞彙,離婚這件事在Nicholas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傷痕,他無法理解為甚麼爸爸要拋下自己離開家庭,所以直到後面接受治療也對此耿耿於懷,但大人沒有要跟他解釋當時的狀況,他們都陷在自己的哀傷中,Peter覺得自己已經為了Nicholas忍了好幾年才離婚,Peter渴望擁有自己的人生,不想要被束縛,但又想要好爸爸這個形象以告訴自己他不是他父親那樣拋家棄子的男人,所以把不離婚這件事下意識看成是為Nicholas做的事。但事實上他跟他父親做的事情在Nicholas心中留下的傷痕與自己是同樣的。


Nicholas在搬去跟Peter住之後,在Peter的努力下,Nicholas似乎看起來好一些,但是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被解決,Nicholas對Peter的失落跟拋棄沒有被解決,Nicholas只是依照Peter的意思把爸爸不願看見的哀傷跟失落埋得更深,表面做回他的好兒子。最終Nicholas在一次又一次的求救受挫後,真正離開了世界。


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劇中Kate對Peter說你不能遺棄兒子。Peter說我不能放棄他,他是我的兒子。Kate是無能為力的將兒子囑託給Peter,Peter卻也沒有能力在精神上共情兒子,因為他自己就是被父親拋下的人,他感到憤怒,但也沒有辦法處理這種情緒,就只擱下了這份情緒,忽略他,也忽略了自己,把精力投在工作上。


Nicholas說自己不知道不去上學的原因,但Peter堅持他一定有原因。但Peter沒有看見的是Nicholas不斷的在焦慮咬手指。在父親眼中兒子自傷的行為是絕對不能做的禁止行為,父親不能理解兒子的自傷行為。兒子卻說這是為了要減少痛苦,為了要活下去。同樣的,Peter的爸爸也不了解自己兒子,送了一把槍給他,他卻不喜歡,是因為連結到父親對母親的拋棄,才把象徵父親的槍給藏起來。


這部電影環繞著拋棄展開,從Peter的爸爸拋棄臥病在床的妻子、拋棄經濟困難的兒子,Peter自己婚內出軌拋棄了結婚多年的妻子、兒子,Peter其實也是在重複自己父親的行為模式,Kate離婚後不斷在Nicholas面前咒罵Peter,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忽略了兒子也是被拋棄的人,忽略了兒子在離婚後的情緒,Peter只在乎自己追求自己的人生,沒有注意到兒子的情緒問題,忽略了和兒子的情感交流。對Nicholas來說這就是雙重拋棄,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哪裡是家,他想知道為甚麼要拋棄他,是什麼讓父親拋棄了自己。被拋棄的自己找不到生存意義,所以他選擇也拋棄了自己。既然是一個不被愛的人,他沒有被愛,所以也不知道怎麼愛自己,那活著也沒有什麼意義。


電影中表達的情感很細膩,對每個人物的刻畫都很深刻,''I hope I can be a better father to Theo.'' Peter自覺自己對待Nicholas就像父親過去對自己一樣,過去幾周都在扮演過去讓自己厭煩的父親的角色,他越是抵觸父親,卻不能控制自己成為了以前父親的樣子。正因對Nicholas來說Peter不是一個好父親,所以Peter才在妻子Beth面前展現自己的脆弱,告訴Beth他希望之後能夠成為Theo的好父親。


在醫院評估室中,醫生多次強調Nicholas的狀況需要住院,但Kate和Peter在兒子的一次次呼喊中,還是妥協了,Nicholas說的是''Don't abandon me''''Don't leave me here''''Take me home'',這幾句話勾起了Peter當年離婚拋下Nicholas的愧疚感,所以Peter還是決定帶Nicholas回家。可是他不知道的是Nicholas早就沒有家可以回了,又要Take him 去哪個Home?原本和媽媽的家永久的缺失了爸爸,現在爸爸的新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在那邊格格不入,不受到繼母的認可,爸爸也沒辦法理解他。所以他只能選擇永遠離開。我認為Nicholas從想離開醫院那一刻就想著要自殺了。因為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黑暗,與其在繼續吃藥痛苦,繼續在醫院折磨,找不到家的他,寧願離去。


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出自殺者的行為模式:


釋出求救訊息→(看似)好轉→告別→自殺


一開始他不斷的告訴父母他很痛苦,但他發現爸媽不能理解他的痛苦,媽媽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爸爸則是習慣用上自己父親的行為模式應對,這些都不是他要的,所以為了活下去,他假裝自己好起來,偽裝自己的痛苦,卻依舊默默的割腕、逃學,至少在表面上大家看起來他和一般人沒兩樣,他正常了。到了後來他真的沒辦法再裝下去了,他嘗試著自殺,卻被救。到醫院之後他其實一直在想著要怎麼離開,所以想盡辦法離開醫院,因為他知道在醫院沒辦法達成他的想法,所以當他回到家後,繼續偽裝著一切都很好,實則默默向父母告別,表達完最後想說的話,就真正離去。


最後也看得出遺族的狀態,即便過了三年多,二兒子都已經四歲了,他還是沒辦法走出來,下意識否認Nicholas的死亡,甚至是幻想Nicholas還活著,幻想破滅後,覺得都是自己的錯導致Nicholas選擇死亡。電影中多次穿插著Nicholas小時候Peter教他游泳的畫面,這也是一直出現在Peter腦海裡的畫面,人走之後,過去相處的回憶不斷在腦海中放送,他才想起來原來以前他們也有過那麼美好親密的時光,那時的Peter不會像現在對Nicholas一樣咄咄逼問,不會用自己討厭的父親的樣子跟Nicholas講話。


Peter在海邊對小Nicholas說''Keep going'' ,而現在畫面一轉卻變成Peter對Beth說''I can't go on'',他才明白Nicholas一次次跟他說的Can't go、Pain意味著甚麼。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情緒很滿,因為我自己就是喪親又想自殺的人,我既是Peter又是Nicholas,我可以理解Nicholas的每一個在別人看起來很怪異的舉動和話語,也可以理解Peter感到自己在重複父親的話語的難過還有失去親人的痛苦,一切都很適如其分,真實又處處打在點上,真實就是這麼的無助跟痛苦。第二次看的時候,反而沒有那麼多情緒,只是專心的在找點,找那些台詞背後的意義。我把自己帶入Peter也帶入Nicholas中,我只是想要聽到那一句I'll be with you,也能站在Peter的立場想,我已經用盡全力卻還是沒辦法留住他,但對於Peter來說他已經做到當時的他能做到的全部了,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父親,但他嘗試著去改變去努力,都是不可否認的。以前我會避免去看這些悲傷的故事,以免自己情緒波動,陷入悲傷,也會覺得自殺成功這件事很令人感傷,可是現在我覺得如果對當事人來說真的結束了痛苦,那也是一種選擇。在無力阻止之下,只能去接受這個結果,尊重對方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