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

更新於 2024/08/1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分享一則讀者提問:

「閒人您好,我的未成年家人跟我說他感受不到情緒,不知道什麼是開心與悲傷,也不知道什麼是愛,有時候會說他覺得活著很沒有意義。請問這種時候,我該怎麼做會比較好?他有跟父母說過這些話,可是我覺得父母只會情勒跟說教,他被唸了一堆之後,看起來更不快樂。我該怎麼陪伴他?謝謝。」

* 經當事人同意分享給需要的陪伴者。為聚焦主題,語句有稍作順調。


讀者平時會陪這位手足聊天,但一次讀者心情也感到很疲累,而無法接住他,之後手足又退回自己的世界裡,將自己封閉起來。這次會想要詢問,是因為手足跟父母聊天時再次提到「感受不到情緒、不知道什麼是愛、覺得活著很沒有意義」等話題,讀者感受到父母的反應只會把手足越推越遠,才想要另找方法支持這位家人。




當家人覺得活著沒有意義,我該怎麼陪伴?

感謝您的提問,我僅能以日常的陪伴經驗,分享當憂鬱伴侶跟我坦露想法與情緒時,我會如何面對與看待。之於我而言「感受不到情緒、不知道什麼是愛、覺得活著很沒意義」都是念頭之一,我會如往常看待伴侶的其它念頭般,看待這些想法與感受。

我會先聚焦分享我的陪伴想法,有些你可能正在做了,有些方法則可能不適用於你們的情況,或需要各方階段性的共同努力。


但首先,陪伴時
我們要先確認自己的狀態


☞ 如果自己狀態不好

這點你就做得很好,是依自己的心理狀態與精神餘裕去回應對方。我自己也會評估這點,不會勉強自己去承接對方。假如自己狀態真的不好,我會明確告訴對方 2 點:「我的狀態」與「談話意願」。


① 告訴對方「我的狀態」其重要性:

如你所觀察,內心很敏銳的人能感受到他人的態度是「接納或拒絕」。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為什麼有時候可以、有時候不行?」這會讓他們的內心焦躁難安。

以伴侶為例,如果沒有依循的準則,她會認為自己隨時都處在被選擇、被丟棄的狀態。不會通靈的伴侶(即便可能「猜」到我今天狀態不好,所以不能陪她),但是!處於退縮、焦慮、沒安全感狀態的他們,需要有人「明確的」直接指出「為什麼」,來引導他們混亂的內心。

伴侶光是抵抗腦海中排山倒海的負面情緒(認為自己不重要、感覺被丟下了),內心早已沒有空間讓理智思考「實際上」可能的事實:我們只是很累需要自己的空間,現在不想講話但或許晚一點可以。

我學會很累很煩之餘,盡量避免讓對方陷入「因為沒有依循的準則而造成的混亂」裡。即便伴侶很大機率還是會感到難受,但對於減輕她內心的自我否定很有幫助。

【舉例】
很謝謝你今天也願意告訴我你在想的事情,其實今天我很累,因為一整天下來太多事了,我怕我現在沒辦法好好回你,我怕把情緒帶給你,我想要先冷靜一下。

💡 關鍵是:表達重視、陳述事實、表達我們的需求



② 主動表達「談話意願」其重要性:

表達「我的狀態」讓伴侶理解我不是沒來由地想推開她後,如果心力允許,我再會主動找個「適合談話的時間」,讓伴侶(傾訴對象)知道我們仍然非常願意傾聽。

主動的意願能協助伴侶認知到:「陪伴者沒有要斷開關係、沒有要拒絕情感流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與疲累狀態,但這不影響對他們的重視。」明確表達「談話意願」能讓他們感到安心,也比較不會陷入自我責備、自我羞辱,或自我否定等念頭。

【舉例】
你明天願意再跟我分享一次嗎?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只是我今天真的太累了。

💡 關鍵是:表達傾聽的意願





☞ 如果自己狀態正常

確認自己身心有餘裕關懷對方時,才會進入「該如何陪伴」的階段。我會想盡量做到 3 件事


① 保持好奇

之於我而言,願意說出自己內在感受的人很是勇敢。如你所說,願意說出來是因為他想改變,需要的是身邊人的支持。在陪伴伴侶的過程中,我學習到「支持」有許多面向,其中包含「理解」她的內在世界,而我理解伴侶的方式就是保持好奇心。

我喜歡透過「提問」理解伴侶的想法,除了可以和她一起「梳理思緒」,同時讓我有機會「校正」自己內心的胡亂猜測。當彼此對卡住的「問題點」有共同認知,我們才有機會站在相同視角指出其他面向,「鬆動」舊有的認知。

鬆動舊有認知,內心才餘裕聽進我們所謂的「其他可能性」。例如你提到父母用大道理說教,卻對解決「問題點」沒有幫助,我猜是還沒釐清你的手足在想什麼,就急著跳轉到展示「其他可能性」的緣故(可明明對「問題點」的認知都還沒對齊呀 XD)。

【問例】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呢?當時有發生什麼事嗎?爸爸媽媽表達的愛,與你感受到的落差在哪呢?(隨著回答,我會試著循線提問。因為無法預測別人的回答,只能分享我通常會從哪裡切入。)

💡 關鍵是:保持好奇是為了對齊彼此對「問題點」的認知、一起梳理思緒。

一開始可能會有說不出來、放棄表達的時候,但沒有給出答案也沒有關係~因為他可能會在生活中突然想到答案。不過在這方面,你們是手足,有相似的歷程與經驗,優勢是能夠提出你的感受,並且與他核對。



② 找出需求

我也會透過提問,試著釐清伴侶想如何被對待。這能夠協助對方「知道」自己在意什麼、想要什麼,可以如何協調需求與實際情況的落差?透過讓對方親口說出來,他們有爲自己發聲的空間,也能降低「無力感」與「被動感」。

【問例】
• 具體而言,這種時候你覺得爸爸/媽媽怎麼回,你會覺得比較好呢?
• 你提到的問題很有趣,今天怎麼會想和家人分享你的感受呢?
• 他們怎麼回應你,能幫助你舒緩或減少負面的想法呢?

💡 關鍵是:陪他找出真正渴望的互動模式



③ 專屬的時間與空間

如你觀察到說話常被打斷、面對沒耐性的神情,久了都會讓人「懶說」。我擅自猜想,擁有「專屬的表達空間與時間」對於建立「自我認知」非常重要。如果說話時常被「否定、打斷」,就像在暗示「我說的話不重要」,所以「我的想法不重要」,伴侶狀態不好的時候會直接認定「原來我不重要,是個沒價值的人」。

我們總是從日常互動中,觀察能不能「安心地說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來確認自己在群體環境中是否安全,或只能縮小到剩下孤獨。如你希望父母的關懷不要帶上責備一樣,一個人「表達自我」也不需要被批判。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專注地、不帶批判地與對方相處。

💡 關鍵是:專注地、不帶批判




結語

我分享的只是個人陪伴經驗,不一定適合你們的狀況,請參考就好。每個個體所面臨的難題不同,我認為不會有最好的「正確答案」,因此陪伴時能做的依然只是保持開放、釋出善意,並且尊重自己的意願(然而這個結論可能只是我的極限所致)。但一切如你在討論中提到的:不需要求快,不要因為效果不彰而太快放棄。

由於您提到的是未成年家人,對於就醫有所疑慮,這部分我無法代替您決定。因此我想建議您,適度求助「學校輔導室」的資源,經輔導老師評估您家人的狀況後,說不定能夠提出更切身於您們的行動方案。如有需要,也能更快、更好地判斷是否需要轉介給專業醫師,接受治療。

祝福平安:)



💡 若您或身邊的人有遇到心理困擾: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都可以提供或轉介心理諮詢的服務,亦可撥打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或撥打生命線 1995 及張老師1980,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



感謝讀者的提問,並且同意讓閒人分享出來,為需要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本篇之後會有附錄篇,補充閒人與讀者訊息往返時,除了「如何陪伴」之外的對話與反思。

你也有悄悄話想跟閒人分享嗎?歡迎透過 線上表單 私訊閒人。




【延伸閱讀】


一個普通人
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

👉🏻 如果喜歡文章請鼓勵一顆【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歡迎您按下【追蹤】✅
👉🏻 鼓勵閒人寫相關主題【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

avatar-img
17.0K會員
284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假日愉快🎉!想跟路過的你分享閒人新增的 2 個項目:新增伯樂賦能+開啟 Youtube 頻道!頻道〈閒人の日常陪伴〉除了會同步更新公開的 Podcast 內容外,也會上傳專屬伯樂的影片,給在 vocus 方格子付費訂閱的支持者。未來也會用在與連結其他創作者的直播與回放。
「現在人都只追隨跳脫框架、挑戰傳統思考的人,好像只有那樣才是有勇氣、有價值的人?自願留在框架裡堅持的人,不是也很有勇氣嗎?是因為很有勇氣才留下來的呀!」伴侶皺著眉頭回應。 
分享一個普通人,實際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並且焦點放在「伴侶」與「我們的關係」上,內容提及 5 種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的因素,也分享了 6 種陪伴方法。期望能夠帶給需要的陪伴者一點靈感。
當陪伴者也想鬧脾氣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心態,才能為自己出口氣,又不會造成憂鬱伴侶過大的情緒負擔呢?內容主要分享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
「她生氣了。」每當我這麼感覺,另一個聲音會說:「她需要幫忙。」原本被慣性激起的錯愕、驚訝、不解與跟著憤怒,彷彿撲了空,情緒在形成網羅罩住我之前,一下就被解開了。將焦點放在生氣的女友(而不是女友的生氣),我意識到她可能是受傷了。
「他們只能躺在病床上。被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沈默了許久,始終沒有回話。聽著伴侶因為哭泣而含糊的聲音,伴隨著吸鼻子時的換氣,在她腦中翻搗了整天的思緒,像打翻被的玻璃水杯,傾倒無法收復。
假日愉快🎉!想跟路過的你分享閒人新增的 2 個項目:新增伯樂賦能+開啟 Youtube 頻道!頻道〈閒人の日常陪伴〉除了會同步更新公開的 Podcast 內容外,也會上傳專屬伯樂的影片,給在 vocus 方格子付費訂閱的支持者。未來也會用在與連結其他創作者的直播與回放。
「現在人都只追隨跳脫框架、挑戰傳統思考的人,好像只有那樣才是有勇氣、有價值的人?自願留在框架裡堅持的人,不是也很有勇氣嗎?是因為很有勇氣才留下來的呀!」伴侶皺著眉頭回應。 
分享一個普通人,實際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並且焦點放在「伴侶」與「我們的關係」上,內容提及 5 種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的因素,也分享了 6 種陪伴方法。期望能夠帶給需要的陪伴者一點靈感。
當陪伴者也想鬧脾氣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心態,才能為自己出口氣,又不會造成憂鬱伴侶過大的情緒負擔呢?內容主要分享一個普通人,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
「她生氣了。」每當我這麼感覺,另一個聲音會說:「她需要幫忙。」原本被慣性激起的錯愕、驚訝、不解與跟著憤怒,彷彿撲了空,情緒在形成網羅罩住我之前,一下就被解開了。將焦點放在生氣的女友(而不是女友的生氣),我意識到她可能是受傷了。
「他們只能躺在病床上。被囚禁在身體裡的靈魂,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沈默了許久,始終沒有回話。聽著伴侶因為哭泣而含糊的聲音,伴隨著吸鼻子時的換氣,在她腦中翻搗了整天的思緒,像打翻被的玻璃水杯,傾倒無法收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家人生病的這段時期充滿了各種情感的高低起伏。夜裡,當一切安靜下來,常常感到無比心累,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波動,這些強烈情緒也轉變成我努力前進的動力。
「妳什麼時候要結婚?」 不知從何時開始,家人與親戚一開口離不開這話題。 「如果要住人家家裡,乾脆嫁一嫁好了。」 很想大聲反駁,但連我心裡的那聲音也在批判我。 我開始慌張,不停的問犬「何時要結婚?」 一直被問結婚的我,認為犬都沒有相同的壓力。 不過… 我一直很想問問,那個被催促的我,
這類型的人,是因為自閉症者的過問家人能否對某對象請客,而被貼標籤又被霸凌的壞蛋。 畢竟,日久見人心。 大部分的自閉症者無法分出人心的善惡 說實話,我是大部分的自閉症者人口之中,無法分出人心的善惡其中之一。 只是,最近有點可以從他人的詞句,分得出什麼是藉口,什麼是真的。 當然,這裡就不多談了。 從這點
Thumbnail
「你真的不跟我們去吃晚餐,那你來一下就要走,這樣沾醬油(台語)是有什麼意思!?」 難得來一趟看自己媽媽的大學生女孩,說晚上有事不跟我們吃飯。於是她媽媽跟以往一樣感到不滿發牢騷。 十分鐘前,女孩才因為媽媽抱怨她而大聲跟她媽媽說:「你講話為什麼都要這樣,我不想跟你說話」 氣氛開始僵住。準備往吵架的方向發
對自閉症者而言,因為難以感受到團體其他成員的喜好和固著性,導致見不到團體成員想去的地點。 而有的自閉症者,也知道對象的不同,感受也不同。 長期多數決不是在自閉症者提出的地點,容易使自閉症者感到有被忽略感 要解決這情況,就要留意團體成員的群組聊天內容,有沒有串通過的問題。 有的話,務必找網路警察來解決
Thumbnail
行醫超過三十年,東部的販夫走卒、達官貴人、政商名流都是花蓮慈濟醫院陳培榕副院長的病人,親身陪著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經歷癌症或疾病的洗禮,陳培榕更深刻感受,當面對會影響生死的疾病,每個人都是手足無措的。 病人沒有復發,活得好,吃好睡好,身心愉快,就是最大的報償。 博客來 TAAZE讀冊生活 誠品書店
Thumbnail
疫情造成的影響有很多,包括焦慮與憂鬱症的人大幅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憂鬱症再沒幾年,就將超過心血管疾病(中風、腦溢血……)成為失能的最大原因。 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也一直創新高,2020年台灣的統計,自殺的人已超過四萬人,其中又以25歲到44歲,勞動市場的主力人口最多。
Thumbnail
《家靈》的觀影體驗就像倒吃甘蔗一樣,乍看是傳統的「回老家撞鬼事件」但中段以後劇情開始如片中的房子異變,結局更是繞富寓意,不是單純的嚇人作品,而是切身的哀傷描寫,是近期少數能做到讓受害者不只是受害者,加害人不只是加害人的電影,完全有展現導演想要說明的情境而非又一部令人厭煩的說教電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家人生病的這段時期充滿了各種情感的高低起伏。夜裡,當一切安靜下來,常常感到無比心累,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情感波動,這些強烈情緒也轉變成我努力前進的動力。
「妳什麼時候要結婚?」 不知從何時開始,家人與親戚一開口離不開這話題。 「如果要住人家家裡,乾脆嫁一嫁好了。」 很想大聲反駁,但連我心裡的那聲音也在批判我。 我開始慌張,不停的問犬「何時要結婚?」 一直被問結婚的我,認為犬都沒有相同的壓力。 不過… 我一直很想問問,那個被催促的我,
這類型的人,是因為自閉症者的過問家人能否對某對象請客,而被貼標籤又被霸凌的壞蛋。 畢竟,日久見人心。 大部分的自閉症者無法分出人心的善惡 說實話,我是大部分的自閉症者人口之中,無法分出人心的善惡其中之一。 只是,最近有點可以從他人的詞句,分得出什麼是藉口,什麼是真的。 當然,這裡就不多談了。 從這點
Thumbnail
「你真的不跟我們去吃晚餐,那你來一下就要走,這樣沾醬油(台語)是有什麼意思!?」 難得來一趟看自己媽媽的大學生女孩,說晚上有事不跟我們吃飯。於是她媽媽跟以往一樣感到不滿發牢騷。 十分鐘前,女孩才因為媽媽抱怨她而大聲跟她媽媽說:「你講話為什麼都要這樣,我不想跟你說話」 氣氛開始僵住。準備往吵架的方向發
對自閉症者而言,因為難以感受到團體其他成員的喜好和固著性,導致見不到團體成員想去的地點。 而有的自閉症者,也知道對象的不同,感受也不同。 長期多數決不是在自閉症者提出的地點,容易使自閉症者感到有被忽略感 要解決這情況,就要留意團體成員的群組聊天內容,有沒有串通過的問題。 有的話,務必找網路警察來解決
Thumbnail
行醫超過三十年,東部的販夫走卒、達官貴人、政商名流都是花蓮慈濟醫院陳培榕副院長的病人,親身陪著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經歷癌症或疾病的洗禮,陳培榕更深刻感受,當面對會影響生死的疾病,每個人都是手足無措的。 病人沒有復發,活得好,吃好睡好,身心愉快,就是最大的報償。 博客來 TAAZE讀冊生活 誠品書店
Thumbnail
疫情造成的影響有很多,包括焦慮與憂鬱症的人大幅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憂鬱症再沒幾年,就將超過心血管疾病(中風、腦溢血……)成為失能的最大原因。 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也一直創新高,2020年台灣的統計,自殺的人已超過四萬人,其中又以25歲到44歲,勞動市場的主力人口最多。
Thumbnail
《家靈》的觀影體驗就像倒吃甘蔗一樣,乍看是傳統的「回老家撞鬼事件」但中段以後劇情開始如片中的房子異變,結局更是繞富寓意,不是單純的嚇人作品,而是切身的哀傷描寫,是近期少數能做到讓受害者不只是受害者,加害人不只是加害人的電影,完全有展現導演想要說明的情境而非又一部令人厭煩的說教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