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幫中小企業清亂帳』讀後感與心得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幫中小企業清亂帳!」,就想到在唸 MBA 時上的「財務報導」課程,一直在強調不要有內外帳,不要隱藏收入或虛增成本,這是違法的行為。

其實,就我自己創業的經驗,有時不是創業者想要做內外帳,而是因為「不熟悉會計制度」,創辦人要嘛是業務出身或是技術出身,剛創業還沒有聘請正職會計人員的需求,都是外包給會計事務所記帳。

當遇上會計事務所告知怎麼做才能「節稅」時,通常創業者也不會拒絕,久而久之問題就來了。

當時在我上財務報導的課程時,剛好碰到一間上市公司要投資我們,正在做「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第三方機構看到我們歷年的申報稅單時就問說:「有沒有給會計師做財簽或稅簽,如果沒有那在他們看來,我們這幾年等於是沒有帳的狀態。」

我當時一聽,頓時就傻了,明明都有給會計事務所作帳阿,然後也都有報稅,怎麼會說我們都沒有財務資料呢? 

後來才知道這是認定的問題,當我們歷年的帳目都沒有經過「會計師簽證」時,是不具公信力的,他們機構當然也就不認可。

這後來又衍生出一堆問題,因為上市公司投資後要合併報表,那我們就要面臨整帳的流程,把過去幾年沒做的事一次補上,光是「整帳」及補「財簽」耗費的時間、精力與金錢,讓當時的我後悔莫及。

因此在課堂上,當老師請我說出給大家的建議時,我有感而發的說:「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在開公司的第一天就做一套帳,然後至少會請會計師稅簽。」
老師當時公開說:「在場的各位聽到這句話,今天來上課就值回票價。」

因此,有時候不是創業者不做正確的選擇,而是還沒搞清楚狀況,傻傻的以為自己是在「節省成本」,事實上犯了根本性的錯誤。

但我也很少聽到創業初期就有專業的財會人員協助,這部份也很難規劃,如果每個月只花幾千元就想請會計事務所幫忙,那大概也只能協助「記帳」跟「報稅」而已,一分錢一分貨,想要更多都是奢求。

回到開頭文章所說的,針對台灣中小型企業的「財稅規劃」是不是痛點,我非常肯定的說絕對是,但難處在於大多數人不知道這個很痛,如果不是要被投資、併購或公開發行,通常也不會理解。

文中提到的財務「ERP (企業資源規畫,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我也頗有感觸,這應該也是許多中小型傳統企業的問題點。

政府一直在講「數位轉型」,殊不知很多公司連 ERP 都沒有,或是選了不適用的系統,再加上沒有專業的財會人員協助處理,公司雖然可以正常營運,但老闆都無法即時得到正確的「財務報表」時,要怎麼做管理及決策,這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近期我老婆做為「財務顧問」,協助一間公司導入新的 ERP 系統,同時幫忙整理帳務跟進銷存的流程,提供老闆所需的「管理會計」報表。

當一間公司的銷售模式比較複雜時,老闆不能單憑「直覺」來經營,一切都要仰賴正確的財務數字來分析與判斷,這樣才比較有把握做對的「決策」。

也是因為這次的協助,讓我覺得台灣眾多中小企業或多或少在「財務」上都有需要幫助的地方,但苦於沒有人可以協助。

因此,或許幫中小企業清亂帳以及協助導入 ERP 會是一門好生意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