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大人說不要踢菠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九六七年初秋,聽到父母討論母親返回香港換證件的時間近了,要不要回去呢?如果證件過期,將來申請會更麻煩等對話。在零碎的對話裡,聽到暴動正進行著,鬧得很兇,街上都是菠蘿,真真假假分不清

遷台時我年紀小,無法單獨持有證件,母親的證件與我連在一起。故未滿十八歲前,每每母親回港,我就隨行,通常停留約一個月。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是天上掉下來的假期。

https://reurl.cc/OGdeM7

https://reurl.cc/OGdeM7

我不懂什麼叫做暴動,更不知道為什麼要怕菠蘿,那時候我對菠蘿的認知是罐頭裡的鳳梨,但聽得出來大人對此行的猶豫。我私心禱告千萬不要取消這個引頸以盼的行程。

到了十一月初,母女兩人還是啟程了。我們搭乘太古輪船從基隆港客運碼頭上船出發,海上航行三天兩夜抵達香港尖沙咀海運碼頭靠岸。那時台港航線沒有動輒超過10萬噸的大型郵輪,輪船都是這般速度。而且到外海時,得等領港船引領才能入港,在外海等待的時間通常都蠻長的。

下船後經過前一年風光落成的碼頭客運樓,也就是著名的「海運大廈」入境。來接船的嬸嬸早已在閘口外等著我們。我們一路搭渡輪返回香港島嬸嬸上環的家,那是母親和我寄住的地方。一路上嬸嬸不斷對我們叨念留港期間要注意的事情。

「出街記得帶證件,有時撞到啲差佬會查㗎,沒證件揦你返去差館都唔定。」「嗰啲左仔先係放火、打交,然後又喺條街度摆菠蘿,有真有假,八月嗰陣時喺北角炸死佐兩個细蚊仔添。妹妹仔 (時光小名),你行路睇到街有紙袋、鞋盒嗰啲嘢,唔好行埋去啊,唔好踢到啊。嗰啲嘢裡面可能是菠蘿嚟㗎。」(註一)

一路上嬸嬸不斷對母親講著數月來暴動發生的死傷,造成人心惶惶,很多人要移民。同時她更擔心熱衷踢波 (足球)的小兒子在街上亂踢,踢到菠蘿。我終於搞懂菠蘿是指炸彈,不是鳳梨。

當時以一個小孩的視角,覺得好像沒有什麼事啊,大人為什麼那麼緊張。那個月裡,報紙和收音機時有出現暴動相關新聞,白天我還是會跟大人上街,晚上大人則盡量不帶我出門。

有一日,嬸嬸讀中學的女兒放學回家,語帶亢奮地講著她當日遇到左派遊行。 「一大堆人行過我哋學校,人人手上攞住本《毛語錄》,邊行邊嗌『抗議!抗議!萬歲!萬歲!』嗌萬歲嗰陣時,就將本紅書舉高。真係吵死人啦,好彩冇打交。」(註二)我聽著只覺得有趣,一點都不恐怖也不緊張。

到了十一月中旬某夜,那天晚上嬸嬸與母親有事外出,家裡其他人有未下班的,有因事外出的,也有去練足球的,整個屋子只剩我和一個哥哥。晚飯過後不久,練足球的哥哥急沖沖的從外面回來,嘴裡嘟囔著:「左仔喺高陞戲院搞事啊,一大堆差佬圍住間戲院,話要捉晒啲人。」(註三)

嬸嬸家位於雀仔橋上唐樓其中一棟,高陞戲院就在斜對面。從三樓窗台探頭出去可以望得到戲院入口。我因為個子小,頭剛好掛在窗台上,沒有伸出去的餘裕。我帶著看好戲的心情立在窗邊,忽然身後遞過來一條濕毛巾。哥哥要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並說:「等陣放催淚彈會好攻鼻㗎。」(註四)不久就看到高陞戲院方向煙霧瀰漫人聲沸騰,抓捕開始了。

哥哥說警察要用催淚彈逼那些在戲院內的人出來。我開始聞到很嗆鼻的空氣,即便有距離,但當晚風向吹向我們這邊,那味道還是很濃。我看不到戲院入口,兩個哥哥就邊看邊做實況報導。我就這樣捂著濕毛巾站了好一陣子,因為看不到也就回客廳了。

那天晚上家裡人大部分都還沒回來,屋子顯得冷清,讓我感覺到空氣裡帶著莫名的緊張。事後大人們陸續到家,大家討論著道聽途說來的現場情況。

月底我帶著一些疑問安然回到台北,我心裡想這就是暴動?為什麼要暴動呢? 這暴動何時會結束呢?大人無暇也無心回答我的問題,自忖長大後再來弄清楚吧。人生如夢白雲蒼狗,這一等就是數十年,我終於有時間透過閱讀,爬梳過往,並發現我和母親回去時,暴動已近尾聲。

這場暴動是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暴動後港英政府做了多項改革。而港共發動暴動是要與內地的文化大革命呼應。到當年的十二月周恩來下令香港左派不要再搞真假炸彈,於是為時半年的「反英抗暴」隨之悄悄收兵。

此文乃筆者的童年回憶,若有興趣瞭解這段複雜歷史的讀者可以參考備註裡列出的書籍。(完)

備註

 一、      「上街記得帶證件,有時遇到警察會盤查的,沒證件抓你去警察局都有可能。」「那些左派先是放火、打架,然後又在街上放置炸彈,有真有假,八月的時候在北角還炸死了兩個小孩子。妹妹仔 (時光小名),你走路看到街上有紙袋、鞋盒那樣的東西,不要走過去啊,不要踢到啊。那裡面可能是炸彈

二、        「一大堆人經過我們學校,人人手上拿著本《毛語錄》,邊走邊喊『抗議!抗議!萬歲!萬歲!』喊萬歲的時候,就將手上的紅色《毛語錄》舉高。真是吵死人啦,好家在沒打架。」

三、        「左派在高陞戲院鬧事,一大堆警察圍住戲院,放話要捉光所有鬧事的人。」

高陞戲院位於皇后大道西117號,現址爲僑發大廈。

四、       「等一下放催淚彈會很嗆鼻的。」

五、        參考書籍如下,亦可參考網路維基百科。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作者張家偉,香港大學出版社。

《香港.一九六零年代》,黃淑賢主編,文訊雜誌社。

avatar-img
158會員
104內容數
人世間最無法抵擋的是時間,時間不斷的前進,微小的我們僅能以文字記錄那些過往的「時光」。美好或悲傷都是生命的印記。寫作是一種表達,一種分享,甚或是嘗試記錄那些漸漸逝去,但值得記憶的人事物。jshchu0@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兩年後又換了一個編輯部,看見主管乙在座位上眼神空洞表情呆滯良久。由於與該主管日常相處和諧,且工作關係密切,於是向前關切。問主管乙:「你在幹嘛?」主管乙:「我在吃飽等死。」我立即閃開,心想這傢伙早上起床起錯邊。 
我的生命前進的同時,咖啡也伴隨我一起經歷人生的跌宕起伏,看盡人生百態。這一切都跟我父親有關。曾經讀外事學校的父親,不只一次跟我說,他一直很想開一家咖啡館,但這個夢想始終都沒有實現。由於他對咖啡的熱愛,咖啡與我也結下不解之緣。
離世的人走之前沒有機會好好道別,我總相信冥冥之中有股神秘力量,祂們會以某種方式來道別。 大衛是姊夫的姪子,原來跟我並不熟稔,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讀國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他就去了美國讀完碩士並在矽谷工作。  後來我赴北加州進修商業管理,獨自一人並無親友在附近,課業壓力大也無暇顧及其他。他偶而
我在角落裡聽到對話,直覺告訴我大哥哥從廠裡帶回一個芭比,應該是要給我的禮物。我忍不住探頭出去,偷看大哥哥將一個盒子放到嬸嬸房間高櫃子的頂端,那裡是虎斑貓常常蹲踞俯視的地方。 一日好奇心驅使,趁四下無人,想去看看那個芭比是什麼造型。於是悄悄摸進房間,抬頭一看虎斑貓正瞪著我看。我估量了很久,無論如何我都
在李哲藝與黃瑞豐簡短的對話中,得知鼓王到明年就足足打了一甲子的爵士鼓了,但他為了這場演出,在排練前一日堅持要看完譜才入睡,所以排練前一晚只睡三小時。一個頂著台灣鼓王頭銜的演奏家,打了快六十年的鼓,卻依然如此嚴謹敬業,他的恆毅力令人佩服。台灣鼓王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
斷捨離持續了三年,還沒做完,不過真的處理不少東西,包括書藉。斷捨離的同時,日常購物想清楚食、衣、住、行所需,自覺唯一不符合標準的還是購書這件事。雖說現今有電子書,自己每天也在網路世界裡瀏覽,但我始終是紙本的偏好者。這與跟不跟得上時代沒有關係,紙本不死是我的信念。 當年離開出版界轉業時,這個題目已跟同
兩年後又換了一個編輯部,看見主管乙在座位上眼神空洞表情呆滯良久。由於與該主管日常相處和諧,且工作關係密切,於是向前關切。問主管乙:「你在幹嘛?」主管乙:「我在吃飽等死。」我立即閃開,心想這傢伙早上起床起錯邊。 
我的生命前進的同時,咖啡也伴隨我一起經歷人生的跌宕起伏,看盡人生百態。這一切都跟我父親有關。曾經讀外事學校的父親,不只一次跟我說,他一直很想開一家咖啡館,但這個夢想始終都沒有實現。由於他對咖啡的熱愛,咖啡與我也結下不解之緣。
離世的人走之前沒有機會好好道別,我總相信冥冥之中有股神秘力量,祂們會以某種方式來道別。 大衛是姊夫的姪子,原來跟我並不熟稔,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讀國中。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他就去了美國讀完碩士並在矽谷工作。  後來我赴北加州進修商業管理,獨自一人並無親友在附近,課業壓力大也無暇顧及其他。他偶而
我在角落裡聽到對話,直覺告訴我大哥哥從廠裡帶回一個芭比,應該是要給我的禮物。我忍不住探頭出去,偷看大哥哥將一個盒子放到嬸嬸房間高櫃子的頂端,那裡是虎斑貓常常蹲踞俯視的地方。 一日好奇心驅使,趁四下無人,想去看看那個芭比是什麼造型。於是悄悄摸進房間,抬頭一看虎斑貓正瞪著我看。我估量了很久,無論如何我都
在李哲藝與黃瑞豐簡短的對話中,得知鼓王到明年就足足打了一甲子的爵士鼓了,但他為了這場演出,在排練前一日堅持要看完譜才入睡,所以排練前一晚只睡三小時。一個頂著台灣鼓王頭銜的演奏家,打了快六十年的鼓,卻依然如此嚴謹敬業,他的恆毅力令人佩服。台灣鼓王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
斷捨離持續了三年,還沒做完,不過真的處理不少東西,包括書藉。斷捨離的同時,日常購物想清楚食、衣、住、行所需,自覺唯一不符合標準的還是購書這件事。雖說現今有電子書,自己每天也在網路世界裡瀏覽,但我始終是紙本的偏好者。這與跟不跟得上時代沒有關係,紙本不死是我的信念。 當年離開出版界轉業時,這個題目已跟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講到做母親,我想起多年前ㄧ個年輕媽媽的故事。 當時孩子還很年幼,時常會帶他到中庭散步走走,中庭對他來說頗大,住戶們又植了許多花草樹木,他喜歡亂撿些不知名的植物種子回家種。 有次碰見一位小姐,聊了幾句才知道她也是個媽媽,她透露出帶孩子的壓力,她有在上班工作,很難想像我是全職媽媽,若換作是她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 爸爸買酒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年幼時與爸爸那邊的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住頂樓,我們住頂加,每次回家都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走上樓梯,拉開拉門,才能抵達我們家。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你只要給她一個行李箱,她今天就會規劃好行程,明天就會拉著它在門口跟你說再見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爸媽在家宴上酒酣耳熟之際曾跟他們的朋友這麼形容我。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那究竟是褒還是貶。 不過,有一件事我總覺得沒處理好。2019碩士畢業那年,秉持著快速撕掉繃帶的精神,我在每週例行跟家裡通電話的時
Thumbnail
滴答滴答老媽在短巷慢踩助行器 唱片架前我蒐尋海頓告別交響曲 初五早上留最晚的兒子剛剛北返 放掃地機收被褥兩老開始大清理
Thumbnail
今年除夕,我們家分兩半過。 母親與姐姐妹妹留在苗栗,我和父親回雲林陪阿嬤。 二伯父家的大大小小也都有回雲林,一行人聲勢壯大,我和父親兩人顯得單薄零落。 酸言酸語、背後說長道短、相互攻伐,以及錢的紛爭依舊,一如多年來的每一次過年,或是說,每一個日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講到做母親,我想起多年前ㄧ個年輕媽媽的故事。 當時孩子還很年幼,時常會帶他到中庭散步走走,中庭對他來說頗大,住戶們又植了許多花草樹木,他喜歡亂撿些不知名的植物種子回家種。 有次碰見一位小姐,聊了幾句才知道她也是個媽媽,她透露出帶孩子的壓力,她有在上班工作,很難想像我是全職媽媽,若換作是她
Thumbnail
當年因為工作關係,移居海外。在沒有長期規劃的情況下,只希望有機會就讓家人回台灣,多和親友見面,到處走走,以解家人的鄉愁。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在發育和求學過程,有多點機會和故鄉保持文化上的連結。 住新加坡時,家人曾經一年回台探親三次。後來去了紐西蘭,匆匆一年過去了,孩子的學期會在聖誕節的前幾天結束,是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 爸爸買酒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年幼時與爸爸那邊的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住頂樓,我們住頂加,每次回家都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走上樓梯,拉開拉門,才能抵達我們家。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你只要給她一個行李箱,她今天就會規劃好行程,明天就會拉著它在門口跟你說再見 在我青少年時期,我爸媽在家宴上酒酣耳熟之際曾跟他們的朋友這麼形容我。一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清楚那究竟是褒還是貶。 不過,有一件事我總覺得沒處理好。2019碩士畢業那年,秉持著快速撕掉繃帶的精神,我在每週例行跟家裡通電話的時
Thumbnail
滴答滴答老媽在短巷慢踩助行器 唱片架前我蒐尋海頓告別交響曲 初五早上留最晚的兒子剛剛北返 放掃地機收被褥兩老開始大清理
Thumbnail
今年除夕,我們家分兩半過。 母親與姐姐妹妹留在苗栗,我和父親回雲林陪阿嬤。 二伯父家的大大小小也都有回雲林,一行人聲勢壯大,我和父親兩人顯得單薄零落。 酸言酸語、背後說長道短、相互攻伐,以及錢的紛爭依舊,一如多年來的每一次過年,或是說,每一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