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是新加坡新傳媒集團(Mediacorp)旗下的CNA Insider製作關於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專題紀錄片。
CNA(Channel NewsAsia)是新加坡有線電視新聞網,屬於新傳媒集團旗下的資深新聞機構。Insider則是CNA推出的一檔國際深度報導節目,專門派遣記者實地採訪、探討各國重大議題。CNA Insider在製作這樣關於中國大陸科技發展的紀錄片時,能夠給予相對中立的外部視角,從新加坡觀點來看大陸的發展較為客觀,或許可避免兩岸之間複雜的政治觀點而左右。
影片第一部分聚焦於中國大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和應用。開篇便展示了在北京等10個城市運營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反映出中國大力推動自動駕駛等AI技術。
影片介紹了中國政府自2015年起出台相關法規和基礎設施支持,拓展了自動駕駛車產業。2017年更發布了到2030年的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明確目標,如到2025年AI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
報導探討了中國大力發展AI的原因,既有經濟動機也有安全考量。據預測,到2030年AI可為中國GDP貢獻7兆美元。影片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中國的多領域應用,如教育、醫療、影視製作等,並分析了中國AI發展所面臨的數據、人才、晶片等方面的挑戰。
這是一部全面解析中國在人工智能前沿領域發展現狀、潛力和挑戰的紀錄片,內容豐富、視角獨到、資料翔實,值得一看。
中國大陸有意在2030年前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全球領導者,在這部兩集的專題報導走遍中國各地,了解中國在人工智能關鍵領域的發展狀況。
無人駕駛計程車已在北京等10個城市投入運營,代表著中國正大舉投資自動駕駛等AI技術。政府自2015年起便推出相關法規和基礎設施支持拓展自動駕駛車產業。2017年更發布了一份到2030年的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了具體目標。
人工智能被視為未來最重要的變革性技術之一,中國擁有龐大的經濟規模和應用場景。據預測,到2030年,AI可為中國GDP貢獻7萬億美元,相當於26%的增長。AI有望推動中國向消費主導和高科技製造業轉型。
不過,除了經濟利益,安全問題也是中國推動AI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發和實際應用方面,仍落後於美國一些公司。中國人工智能公司紛紛推出了類似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但與之相比,能力和水平均有一定差距。
數據也是中國AI發展的一大障礙。由於大部分網站使用英語,中國缺乏高質量的英語數據集;加之隱私法規收緊,跨境數據流動受限,導致中國公司難以利用海外數據資源。
此外,中美科技對抗加劇,美國頒布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人才流動也受阻,無疑將增加中國AI發展的成本。儘管如此,在政府全力支持的背景下,中國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方面不遺餘力,有望最終趕上甚至超越美國。
影片展現了人工智能已在中國廣泛應用,從無人駕駛汽車、教育到醫療等領域,但要成為全球AI領導者,中國還需解決外界對其AI產品的信任和數據安全疑慮。
這部紀錄片深入探討了中國在 AI 領域的發展現狀、潛力、機遇和挑戰。透過實地考察和專家評論,為觀眾呈現一個立體、客觀的中國大陸 AI 發展藍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 AI 發展,2017年發布了里程碑式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制定了到2030年邁向人工智能強國的藍圖。其中包括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約合590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30%;到2030年力爭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約1500億美元),形成人工智能領域國際領先的科技實力!
為達成這一目標,中國大陸從產業政策、基礎設施到人才培養紮根發力。自2015年起,中國已在約二十個城市部署了超過 2 萬部自動駕駛車輛用於測試,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一線城市開通了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其中,百度的"阿波羅小鎮"項目成為國內首個人車協同的自動駕駛測試示范區。
在人工智能晶片方面,儘管受到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影響,但中國企業仍在加緊自研步伐。 2022年,地平線人工智能推出擁有超過1000億次運算能力的"耀腦"系列AI晶片;曉馳AI也推出首款雲端AI訓練晶片"賽昂7688"等。
人才培養是另一重點領域。中國每年培養約140萬名工程師,是美國的4倍。清華大學、北大等高校紛紛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吸引越來越多學生報考。京東AI研究院每年從國內外高校招募約500名AI人才。
除政策支持,社會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接受程度也推動了其落地應用。2021年一項調查顯示,78%的中國人認為人工智能優勢大於缺陷,遠高於美國35%的水平。
在教育領域,學習寶"AI老師"平台已覆蓋逾10個省市,服務1000多萬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西部教師資源缺口的問題。在醫療健康領域,小微醫療利用AI幫助提高了鄉村居民就醫可及性。還有像影視製作、遊戲、金融等多個行業都在探索AI+的發展路徑。
不過,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也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一方面,理論研究與美國仍有差距。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引發轟動後,中國企業科技等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版本,但能力和穩定性都略遜一籌。中國缺乏高質量的英文數據集,以及對數據隱私的高度重視也使得訓練過程受限。
另一方面,美國的貿易限制加大了中國發展人工智能所需的關鍵晶片、人才等資源的獲取難度。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夫·雷去年更公開警告,中國的網路攻擊和人工智能將給美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
儘管如此,在政府統籌規劃和龐大市場規模的推動下,中國正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產業化應用多個領域全面發力,爭取在全球人工智能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未來的中美兩國人工智能較量將可謂暗流洶湧,備受全球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