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查覺到自己的直覺偏誤了嗎?《真確Factfullness》讀書筆記(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真確》的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除了沒有時時更新資料外,也在於我們對事情看法時常帶有偏誤,導致錯誤認知。

(但我個人認為,除了對世界沒有正確認知外,答錯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大家會想著「這樣問感覺事情並不會是我想的那樣」。)

作者被人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地藉由數據看見世界變好,所以相信會更好,而不是盲目地樂觀看待世界。

作者為了時時更新大眾的資料和對世界的認識(不過目前資料停在 2022 年),成立了泡泡圖網站。透過顏色、泡泡大小和縱橫軸,一個圖表可以一次比較四種數據。除了泡泡大小固定為人口數,其他數據都可以自由切換。是我看過最厲害的圖表。

二分化偏誤

通常來說,你會對「極端」特別有記憶點,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峰終效應」。

媒體也特別喜歡報導「特例事件」,所以你透過媒體所看到的事情,通常可能都是 0.1%,最 tip 的那群人。

所以,你習慣非黑即白的論述。回想看看,過去老套的戲劇和小說情節,是不是正反派都特別涇渭分明?

raw-image

反派的新詮釋:《一念關山》觀劇心得

處於灰色地帶的案子,才是最常見的,但對你的腦袋來說,定義過於模糊。一般來說,大腦不喜歡似是而非的東西,所以會強行為之界定。

如何避免

raw-image
raw-image

你認為中國是開發中國家還是已開發國家呢?這兩個名詞是在上世紀提出,如今中國早已不適用「開發中國家」的身分。世界銀行也於 2015 年宣布逐漸停止使用這種分類。

負面型直覺偏誤

raw-image

以上三種彼此之間也有關聯。這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會影響你的判斷決策,甚至讓你心動花錢!
如何應用心理學管好自己的錢包? 《秒懂行為經濟學》讀書筆記

當你被問到感覺最近的世界是糟糕還是美好時,你會想到近期的新聞,來「感覺」是好是壞。

例如,這幾天台灣食安風波不斷,從蘇丹紅、寶林茶室和高級餐廳顧客嘔吐等等,會讓你覺得台灣的食安堪慮;上圖中日本的例子也是,甚至 1/2 下午原來最大的新聞是南韓在野黨領袖遇刺。我在 udn 轉角國際的社群上留言「東北亞近期真是不太平」,留言獲得不少按讚數。接二連三的事件,都加深你的印象:外食好可怕、東北亞好慘。

新聞不斷地向我們呈現世界上近期發生的災難,但過去的災難你可能記不清,或只能想起特別經典的事件,因此覺得最近的世界每況愈下。

此外,比起「獲得」,你對「失去」的感受更深刻,這是行為經濟學中的展望理論。比起好消息,你更容易記得壞消息。

網路上有個笑話,或可做為例子:

當我三十歲還活著時,身邊的人會告訴我:你年紀不小了。
但如果我死了,所有人都會說:年紀輕輕,怎麼就沒了。

如何避免

  • 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 預期壞消息會被渲染
  • 別美化過去
  • 壞新聞多,代表各界對壞事的關懷有所提升,不代表世界變糟
raw-image

直線型直覺偏誤

另外一種偏誤,是誤以為數據會直線型上漲。

作者在這舉了兩個例子。

伊波拉病毒爆發時,許多專家以為會直線型增長,最後卻是指數型增加;許多人以為人口會持續直線型上漲,但人口增加趨勢正逐漸放緩。

作者提到,其實真正直線型成長的例子不多見,更多是 S 型增加、滑梯型遞減、駝峰型和倍增型曲線。

再看數據資料時,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你看到線段的多少部分

舉例來說,股市難免有波動。若有人想說服你,某間公司怕是前途堪憂,於是給你看它近期大幅下滑的走勢,但若是若把時間拉長成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遠,也許不難發現它上漲趨勢更甚。

恐懼型直覺偏誤

若是接收太多資訊,你會過載,因此你的大腦和心智會主動為你過濾資訊,避免資訊的疲勞轟炸。

上述的二分化直覺也是資訊接收過程中,自動分化的結果之一(我個人覺得還有部分的社會化因素在內)。

也因為如此,新聞媒體不會將時間花在不會引起注意的事情上面,所以挑選能通過過濾器的內容,其中又能被你注意到甚至記住的,肯定不是一般事件。因此,你只會記得「少數特例」,時常忘記多數常態,時常帶有偏誤。

尤其面對恐懼時,特別無法冷靜思考。

台灣 403 地震,BBC 一篇新聞報導台灣的防禦措施,開頭是這麼寫的:

When disasters happen, particularly when big earthquakes strike, the world's media is drawn like flies to the most dramatic destruction. It is understandable. But it often portrays a distorted picture of what has happened.
當災難發生時,尤其是當大地震發生時,全世界的媒體就會像蒼蠅一樣被吸引到遭破壞最嚴重的地方。這可以理解。但它這種關注會讓公眾曲解所發生的一切

在面對天災人禍時,你看到新聞報導的罹難人數,你看到一張張絕望的臉龐,你很難想到,因為基礎設備、救援能力的提升,災難帶來的傷亡已比過去減輕不少。作者也表示自己仍無法因此而漠視眼前的傷痛。但他依然提醒,冷靜過後,比對數據,檢討不足,方能更好地應對下次的災難。

raw-image

失真型直覺偏誤

作者曾到過越南,並請當地醫生帶他去看越戰紀念碑。孰料,醫生回復一句:「你是指『抗美戰爭』吧。」全世界將那場長達 20 年的戰爭稱為越戰,但對越南人來說,那自然不叫「越戰」。

後來他們到了一座公園,看到 90 公分高的牌子,作者感到不可思議:損失 150 萬越南人與近 6 萬美軍的戰爭,居然僅此而已。順帶一提,當我上網搜尋「越南抗美紀念碑」,出現的是位在華盛頓特區的越戰紀念碑。

另外兩個更大的墓碑,分別是從法國治下奪回獨立,以及對抗中國的紀念碑。對歐美來說,越戰傷亡慘重,但對越南來說,法國和中國對他們的壓迫、反抗所流的血,更甚於「抗美戰爭」。

一位印尼朋友曾問我,為何台灣不加入東協。我告訴他,不是台灣不願意,而是有人阻撓。我從路透社和半島電視台找了一些相關報導給他看,也和他提起過去參加講座,曾聽過一位講者分享被問到類似問題的經驗。外國朋友——即便時常看新聞、關注國際事務——眼裡,台灣不熱衷參加國際會議,但是身為台灣人就會知道,我們在國際場合時常不被承認,但我們依然努力提升國際能見度。

如果只從一個面向看事情,那事件的解讀就會出現偏頗。許多社會事件都有許多利害關係人,以移工議題來說,政府、仲介、雇主、移工,以及議題相關之民間組織等等,可能都重視不同的面相。若你只從單一視角看待問題,你所謂的「真相」將會失焦。

如何避免

  • 80/20 法則:少數 20% 的項目,可能在圓餅圖上佔 80%。比如,世界上的財富集中於少數的富豪手中;世界上大部分的碳排,出於少數國家;世界上少數強權,正在影響國際局勢;你的日常支出,可能也集中於少數特定項目,例如我是飲食。你可以聚焦於那少數卻有龐大占比的項目,思考現象成因。
  • 善用除法:印度如今躋身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中國第二。當然,這麼講忽略了他們龐大的人口數。印度目前人均實質 GDP 排名 125,名目 GDP 排名 139;中國人均實質GDP 72,名目排名 64。
你知道印度人現在四散在世界各地,成為最大移工供應國嗎?
沒人敢引進印度移工? 外媒:印度大流散
  • 比對:和過去或是其他國家數據比較。

讀墨電子書
讀冊新書/二手書/電子書

raw-image


內容總結
真確
4
/5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亞洲鬧世代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月季活動。恰巧因為本月婦女節,所以這次月會焦點是在台的家庭看護。
昨天 Lead For Taiwan 的培訓課程邀請 Jessie 來分享 是我目前做喜歡的一堂培訓課。 分享喜歡的句子: 眼高手低有拙趣,眼低手高是匠氣。 自由是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譜不會變,但轉念可以改變風格。
過去看的入門書都是來自日本的翻譯,這本則是來自英國,由兩位英國央行經濟學家共同撰寫,分別回答他們經常被詢問的幾個日常問題。 比起日本書,稍顯難懂,但討論到的理論和思考更為深入,仍值得一讀。
3/5為什麼不能一直印鈔票
《道德浪女》定位為開放式關係指南,也讓主流關係中的人開開眼界。 作為一位遵從主流一對一關係的讀者,我倒認為可以看看書中提供的對話練習。開放式關係涉及更多利害關係人,如何處理衝突、如何溝通,經驗上自然比一對一更豐厚。
4/5道德浪女
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你一窺經濟背後的脈絡,讓你在看經濟新聞時,可以更好的自行推理事件邏輯,理解經濟新聞。
5/5懶人圖解經濟學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先管好自己的錢包,就得先知道錢是如何流失的。理解自己的弱點,你就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本來想下標「達成財富自由」看看能否騙取一些點閱,但摸著良心說,實在是過於誇大。
5/5秒懂行為經濟學
亞洲鬧世代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月季活動。恰巧因為本月婦女節,所以這次月會焦點是在台的家庭看護。
昨天 Lead For Taiwan 的培訓課程邀請 Jessie 來分享 是我目前做喜歡的一堂培訓課。 分享喜歡的句子: 眼高手低有拙趣,眼低手高是匠氣。 自由是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 譜不會變,但轉念可以改變風格。
過去看的入門書都是來自日本的翻譯,這本則是來自英國,由兩位英國央行經濟學家共同撰寫,分別回答他們經常被詢問的幾個日常問題。 比起日本書,稍顯難懂,但討論到的理論和思考更為深入,仍值得一讀。
3/5為什麼不能一直印鈔票
《道德浪女》定位為開放式關係指南,也讓主流關係中的人開開眼界。 作為一位遵從主流一對一關係的讀者,我倒認為可以看看書中提供的對話練習。開放式關係涉及更多利害關係人,如何處理衝突、如何溝通,經驗上自然比一對一更豐厚。
4/5道德浪女
深入淺出的文字,帶領你一窺經濟背後的脈絡,讓你在看經濟新聞時,可以更好的自行推理事件邏輯,理解經濟新聞。
5/5懶人圖解經濟學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先管好自己的錢包,就得先知道錢是如何流失的。理解自己的弱點,你就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本來想下標「達成財富自由」看看能否騙取一些點閱,但摸著良心說,實在是過於誇大。
5/5秒懂行為經濟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其實有時候不是或不一定是我們所印象中想像的事物是錯誤的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其實有時候不是或不一定是我們所印象中想像的事物是錯誤的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