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提到基督徒要有病識感,如果沒有病識感,上帝來了也救不了你。
有一個笑話:當洪水氾濫的時候牧師爬到屋頂等待救援,救難隊搭一艘橡皮艇救牧師,牧師說要等上帝來救。過了一會,救難隊派了直昇機來救牧師,牧師依然很有信心的說:「我相信上帝會來救我!」
結果,牧師真的等到上帝了,但牧師也死了。
牧師問上帝:「你為什麼不救我?」上帝說:「我派了兩組人救你,但你堅持要來見我,我也沒辦法。」
所以上週給大家的回家功課:「我能否意識到自己是有病的罪人?」、「我要如何做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呢?」
美國牧師奧伯格(John Ortberg)說:
「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接受人人都有瑕疵的事實,會增加我們的一體性。另外,還能增加我們原諒對方、赦免對方的機會。
這是上週大概的內容,今天要說的題目是「當信仰厭倦時」。
有一個名詞叫「職業倦怠」?
什麼是職業倦怠?簡單來說,對一份工作已經身心俱疲,而且這份工作已經開始影響身體與心靈。
為什麼會有職業倦怠?簡單來說,我工作的理想與工作的現實衝突,卻無法調適這種衝突,就變成職業倦怠。
要如何知道我有職業倦怠?
美國有一位宗教學博士喬納森(Jonathan Malesic),他認為職業倦怠的人四種反應:
「身心過度延展、憤世嫉俗、挫折失意、耗盡氣力。」(《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用醫生的職業為例。
醫生的理想是花更多時間關心病人、研究病情,使生病的人恢復健康。但醫院的現實賺錢,醫生病人量要多,看診的速度要快,而且有很多行政作業要填寫。請問,醫生為了應付很多病人、行政作業,醫療品質會變差嗎?
當醫生在理想與現實拉扯,結果工作負荷量過重,身體與心靈過度延展。因此,醫生的身心容易受影響。如果病人向他埋怨、醫院又增加行政作業,醫生就會變得憤世嫉俗,討厭囉唆的病人、討厭醫院長官的嘴臉。
久而久之,原本的理想都沒有了,變得挫折失意,看病人草草了事,病人都還沒說哪裡不舒服,醫生就開藥給病人。反正醫院行政作業沒問題就好,錢一樣照領。最後耗盡氣力,醫生的理想沒了,工作也不想做了,覺得自己沒路用、沒價值,身心都被榨乾了。
職業會倦怠,同樣的,信仰也會倦怠。
用基督信仰為例。
信仰的理想與教會的現實會衝突。教會的信仰與聖經教一套,牧師與長執做一套,信徒的信仰會拉扯;兒童主日學教一套,父母的言行做一套,孩子的信仰會拉扯。結果身心過度延展,開始憤世嫉俗,認為基督徒都是偽善者,地獄都是基督徒。然後,對信仰產生挫折失意,懷疑上帝的存在,因為上帝不公義、沒愛心。最後耗盡氣力,離開教會,不相信上帝。
再用教會服事為例。
長執、信徒週一到五要上班,週六、日還要服事,兩邊的壓力都很大,結果身心過度延展。不是服事放給它爛,就是工作放給它爛;不是憤世嫉俗,就是挫折失意,最後生命枯竭,身心都耗盡氣力。
所以今天的經文,讓我們一起思考「當信仰厭倦時,我應該如何重新得力?」
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正在禁食,有人來問耶穌:
「為什麼約翰以及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可2:1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為什麼要禁食?禁食的目的是什麼?
挪威的神學家哈列斯比認為:
「禁食在希伯來文的意義表明對上帝卑微順從之意。······目的是要我們解開捆綁我們的物質世界的繩索,集中靈性力量向著上帝。」(《禱告》,哈列斯比(Ole Kristian Hallesby),p121-122)
禁食簡單來說,就是親近上帝、委身順服的意思。所以耶穌回答:「新郎還在婚宴上,客人就不用禁食;不過新郎離開,客人就要禁食。」(可2:19-20)
這段經文可以這樣聯想,上帝已經出現在婚宴上,陪我們吃飯。難道,我們要跟上帝說:「等一下,我先去禁食親近上帝之後,我再來陪祢吃飯。」這就像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上帝在你面前,你還要去找上帝,這不合理。
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我既然跟耶穌同在,我何必再去禁食。然後耶穌又說一個比喻:「沒人拿新布補舊衣,會使裂痕更大;沒人拿新酒裝在舊皮袋,會使舊皮袋賬破,新酒要裝在新皮袋。」(可2:21-22)
這段經文會誤認耶穌否認舊有的信仰觀念、禁食傳統,耶穌比較愛新的觀念,是新與舊的比較。但是耶穌沒有否認禁食的傳統,祂說:「新郎離開以後,客人就要開始禁食。」
而且我們想一下,舊衣有的時候比新衣還好穿,陳年老酒比較好喝,舊皮袋用久有感情。所以這個比喻要延續新郎的比喻。
新布比喻新郎,舊衣比喻禁食,既然有新的布,為什麼還要補舊衣?既然新郎還在,為什麼要禁食?
新酒比喻新郎,舊皮袋比喻禁食,既然有新酒,為什麼還要裝在舊皮袋?新郎還在,當然不用禁食,新酒裝在新皮袋,就是要與新郎喝一杯的意思。
所以重點不是新舊問題,而是要了解何謂禁食的意義。有可能禁食不是為了委身親近上帝,只是為了禮儀、禮拜、規定而禁食,失去禁食原本的意義。
下一段經文也出現一樣的問題。安息日耶穌的門徒邊走邊摘麥穗,法利賽人對耶穌說:
「你看,你的門徒做了在安息日不准做的事!」(可2:2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安息日有很多規定,其中一個規定,安息日甚麼工都不可作,包含替人治病也不可以。所以第三章,耶穌醫治一位手枯萎的病人,法利賽人認為耶穌違背安息日的規定。
法利賽人是一群敬虔的人,他們很遵守安息日律法。不過,他們墨守成規,為了禮儀而禮儀,為了守安息日而守安息日,失去安息日原本的意義。所以耶穌問:
「關於安息日,我們的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救命還是害命?」(可3: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結果
「大家一聲不響,耶穌怒目環視左右,心裡為這些人悲傷,因為他們的心腸剛硬。」(可3: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為什麼生氣?
這麼簡單的問題既然沒人回答,用「尻脊骿」想也知道,安息日當然是做好事與救命。所以耶穌生氣,是氣他們心腸剛硬,明知道救人重要,卻堅持安息日不能做工的律法。
玉里天主堂有一位劉一峰神父,有一次平安夜要做彌撒的時候不見了,這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彌撒。大家都找不到他很擔心,因為他彌撒從來沒有遲到。還好,神父最後回來了,也主持完彌撒。原來,神父在彌撒前接到電話,有單親家庭的小孩有需要他協助,所以他就直接去找孩子。
若是在長老教會,牧師,現在是做禮拜的時間,你怎麼可以遲到!所以重點不是安息日不能做什麼,而是要了解安息日存在的意義。
當法利賽人質疑耶穌不遵守禁食的傳統、安息日的規定,耶穌說:
「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的。」(可2:2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成:「上帝設立安息日是為了人,但上帝創造人不是為了安息日。」安息日(或主日禮拜)是為了人的需要,在教會做禮拜,是為了我們的需要。
不過,我們常常本末倒置,要求別人一定要來做主日禮拜,因為聚會的人愈來愈少。我們常常是為了禮拜而禮拜,是為了外表的建築物來,不是為了我們生命的需要。我們來做禮拜,不是為了教會的需要;我們來做禮拜,是為了我們的需要。
所以什麼是安息日?為什麼安息日是為了人的需要?
我用馬約翰牧師的一本書《給上帝空間》來說明安息日的意義。
「安息日」希伯來文動詞是「停止、不做事」。希伯來學者解釋為「停止做工,恢復精神」。(《給上帝空間》,馬約翰,p94)
馬約翰牧師認為的安息:
「停止工作、停止追求績效和成就、停止焦慮擔憂及緊張、停止想當上帝、停止被同化,讓心靈休息、身體休息、情緒休息、頭腦休息。」(《給上帝空間》,馬約翰,p94-103)
安息日(主日禮拜)為什麼是為了我們的需要?
因為我們需要停止工作,尤其停止追求績效和成就、停止焦慮與緊張、停止想當上帝、停止被世界價值觀同化。
不過,叫我們停止工作是很困難的事情。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類容易陷入「高貴的謊言」:
高貴謊言是指社會共同合理化的神話。(《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現代社會高貴的謊言:1.我們相信拼命工作才是有價值的人、2.我們相信沒有收益就是浪費時間。
我說這兩句話是「高貴的謊言」,可能我們無法接受,因為我們已經根深蒂固。我們從小就是被教導要努力、好好打拼、不要浪費時間,要改變這種想法很困難。
例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我們休息的目的不是為了生活品質,而是為了能夠繼續努力工作。
例如:有些新創公司會設置員工的休閒場所,打撞球、電玩、午休房間...等福利,設置這些的目的,就是讓你能增加績效、綁在公司裡繼續工作,以工作為家。
所以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認為:
「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我們是為了工作而活,活在追求績效、成就、努力、成功、賺錢。但是失去人存在的價值,迷失自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工作、賺錢、養家,沒了。
所以舊約神學家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說得很好:
「安息日是『一種反抗行為』。」(《跟耶穌學安靜:戒除空虛的忙碌,活出輕省負軛的人生》,約翰.馬克.寇默(John Mark Comer),博客來電子書)
安息日就是反抗追求績效、成就,停止焦慮、緊張,不要當上帝,而是放下一切交給上帝。放下一切,思考上帝創造我的意義、我生命的價值、我人生的方向。
所以「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當我們工作疲倦、信仰疲倦、人生疲倦的時候,我們需要好好思考安息日(主日禮拜)的意義。
這禮拜的回家功課:「當工作疲倦時,我如何藉著主日禮拜,重新得力?」、「當信仰疲倦時,我如何專注敬拜上帝,重燃信心?」
盼望,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一起停下腳步,重新思考我們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