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豆者的角色

廖阿茂-avatar-img
發佈於咖啡知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平時烘最深就是二爆初。應客訂來了個二爆起再60秒下豆的。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看倌們,請視煮,想像一下風味^^~~有人要的咖啡,都是好咖啡~~

raw-image

應客人要求,烘了一鍋二爆密咖啡豆。

啥概念呢?就是一般俗稱的深焙豆,出油會旺盛一些,風味主要會來自油脂。

香氣多了些,但也會損失複雜度(喝深焙的老饕可能對複雜度比較無感吧!)

沒有最好的咖啡,只有適合那個需要的人的咖啡。

烘豆者做的是指標與橋樑的角色


跟咖啡有關...賣私咖啡的主理人..找好喝的咖啡 在咖啡海浮沉近26年 SCAA.SCAE. 中級烘焙技師 SCA 金杯技師 CQI 杯側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咖啡之多重宇宙}~中二命題法 甜重要嗎?可是甜了,乾淨度就降了 順水這概念在講究「乾淨」時,會變得不明顯。但對日常普飲咖啡卻很重要。 『順水』~由於所在地鄰近茶鄉,對喝茶的欣賞方式也在與日俱增,其中留意到『順水』這個概念。可以說它是湯滑水順,這是個味嗅覺跟觸感俱備的狀態。順水能讓咖啡趨於好入
拆解風味是為了好解釋。終點是在組合後的整體~~咖啡是這樣,其他的感官享受也是 只糾結在咖啡的酸,還不如買罐裝咖啡加檸檬酸、蘋果酸,還能省一點錢。太掉漆了!酸有調性跟質地,其他還有風味轉變、酸甜比對..... 品味的樂趣不是在比誰能喝多酸! 一直停留在口腔的感受,卻忘了千變萬化的是嗅覺。再補
入咖啡這個有趣的行業多年了,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名字取得好的咖啡會好賣很多! 這支豆子名字跟產地實在是不吸引人,但出乎意外的好品質~~~ 當年南美洲厭氧日曬咖啡豆轟動上市..馬上就去買了,然後心裡OS…這什麼鬼啊!用通俗..白話…解釋~~~就是你到101附近等著看煙火,被告知是30分鐘的煙火
真心覺得,烘深焙的難度比烘淺焙高太多了 中焙以前那條烘焙曲線太多人留下軌跡給其他人參考 中焙以後那條線都還是一步一腳印慢慢摸索出來的 這三四年來的體悟是深焙要高規格的好喝,生豆品質絕不能差 來個勁爆的! 真的..勁..爆. 快烘二爆中..黑嚕嚕、油亮 哥倫比亞 酒香 薇拉陽光 使用金
超懶人煮咖啡法 1.先稍微悶蒸一下  2.注水到濾紙的八分滿,停留20~30秒,把咖啡液放下。  3.重覆!把水注到八分滿,一樣停留20~30秒,再把咖啡液放下。  4.直接在濾杯注水,至下壺280cc就可以移開上壺。  粉水比1:14。水溫84~88度。  咖啡:瓜地馬拉.藍河合作
喝咖啡,真的是爽就好~~~ 只是喝咖啡之前的工序........ 長工常說:吧檯是一條鴻溝,吧檯內無論如何都得理性,吧檯外可以最大化的感性。 這世界的運作背後,幾乎都可以用理性來解釋。咖啡世界的運作亦然,沒有那些理性就沒法從選種到成就一杯好咖啡。 但之後呢?喝咖啡的人仍須要用理性喝咖啡?還是輕輕
{咖啡之多重宇宙}~中二命題法 甜重要嗎?可是甜了,乾淨度就降了 順水這概念在講究「乾淨」時,會變得不明顯。但對日常普飲咖啡卻很重要。 『順水』~由於所在地鄰近茶鄉,對喝茶的欣賞方式也在與日俱增,其中留意到『順水』這個概念。可以說它是湯滑水順,這是個味嗅覺跟觸感俱備的狀態。順水能讓咖啡趨於好入
拆解風味是為了好解釋。終點是在組合後的整體~~咖啡是這樣,其他的感官享受也是 只糾結在咖啡的酸,還不如買罐裝咖啡加檸檬酸、蘋果酸,還能省一點錢。太掉漆了!酸有調性跟質地,其他還有風味轉變、酸甜比對..... 品味的樂趣不是在比誰能喝多酸! 一直停留在口腔的感受,卻忘了千變萬化的是嗅覺。再補
入咖啡這個有趣的行業多年了,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名字取得好的咖啡會好賣很多! 這支豆子名字跟產地實在是不吸引人,但出乎意外的好品質~~~ 當年南美洲厭氧日曬咖啡豆轟動上市..馬上就去買了,然後心裡OS…這什麼鬼啊!用通俗..白話…解釋~~~就是你到101附近等著看煙火,被告知是30分鐘的煙火
真心覺得,烘深焙的難度比烘淺焙高太多了 中焙以前那條烘焙曲線太多人留下軌跡給其他人參考 中焙以後那條線都還是一步一腳印慢慢摸索出來的 這三四年來的體悟是深焙要高規格的好喝,生豆品質絕不能差 來個勁爆的! 真的..勁..爆. 快烘二爆中..黑嚕嚕、油亮 哥倫比亞 酒香 薇拉陽光 使用金
超懶人煮咖啡法 1.先稍微悶蒸一下  2.注水到濾紙的八分滿,停留20~30秒,把咖啡液放下。  3.重覆!把水注到八分滿,一樣停留20~30秒,再把咖啡液放下。  4.直接在濾杯注水,至下壺280cc就可以移開上壺。  粉水比1:14。水溫84~88度。  咖啡:瓜地馬拉.藍河合作
喝咖啡,真的是爽就好~~~ 只是喝咖啡之前的工序........ 長工常說:吧檯是一條鴻溝,吧檯內無論如何都得理性,吧檯外可以最大化的感性。 這世界的運作背後,幾乎都可以用理性來解釋。咖啡世界的運作亦然,沒有那些理性就沒法從選種到成就一杯好咖啡。 但之後呢?喝咖啡的人仍須要用理性喝咖啡?還是輕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咖啡淺焙比較好嗎? 淺焙咖啡豆的酸度較高,苦味較低,果香和花香更為明顯。深焙咖啡豆的酸度較低,苦味較重,巧克力味和堅果味更為明顯。 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喜歡酸度和果香的人可以選擇淺焙咖啡豆;喜歡苦味和濃郁風味的人可以選擇深焙咖啡豆。 全聯有咖啡豆嗎? 全聯有
Thumbnail
手沖咖啡豆烘焙完全指南:從養豆原理到義式豆手沖 手沖咖啡豆烘焙是一門融合科學和藝術的技術,從選豆、烘焙、養豆到手沖,每一步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本文將詳細介紹手沖咖啡豆烘焙的各個方面,包括養豆原理與常見養豆時間、義式咖啡豆手沖、深培咖啡手沖溫度、手沖咖啡注水技巧、淺焙手沖手法、手沖濃縮咖啡比例以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Thumbnail
早上出太陽了,雖然不知道會撐多久?心情還是很好 那就來烘咖啡豆吧(跟出太陽無關吧) 這次挑了「花神」來烘 攤開A4的白紙,舀一匙生豆 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慢慢挑,把有缺陷的、蟲蛀的挑出來 老花眼挑豆,很吃力 隨便挑個意思意思,就倒進我的小咖烘豆機 打開排油煙機,因為烘咖啡豆會有油煙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Thumbnail
愛喝咖啡的我到林口高爾夫球場時看到FOCA烘豆機的櫃位、接觸到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後就為之驚艷!以當日現烘咖啡豆煮的咖啡口感明亮、味道平衡超好喝!台灣研發組裝的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旋風式烘焙、搭配食品級鋼材漩渦加熱槽能讓豆子更受熱均勻,大容量銀皮盒能完整收集銀皮、烘豆時煙霧也極少,散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有時候面對事情,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那跟我自己沖了一手不怎麼樣的咖啡,卻怨咖啡豆不好的道理相同。適時學習別人面對工作的態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工具來執行。 分享自己沖泡咖啡的經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通過比較不同泡法帶來的不同口感,自勉在職垤面對挑戰時,採取不同的方法可能產生不同的成就。
Thumbnail
一般所謂的"下豆",會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指將生豆投入烘焙機的初始溫度,一般在200°C間。 另一個則是指烘焙完成後的下豆,淺焙約在約195℃~200℃,中焙約210℃~215℃。 這兩者的數值設定,對於咖啡風味都有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分享第三次使用咖啡烘豆機烘腰果的練習心得,包括烘豆注意事項、烤箱時間流程、添加口感建議,以及烘豆機使用流程。並介紹下一步的烹飪計劃『生薑炸生腰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咖啡淺焙比較好嗎? 淺焙咖啡豆的酸度較高,苦味較低,果香和花香更為明顯。深焙咖啡豆的酸度較低,苦味較重,巧克力味和堅果味更為明顯。 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喜歡酸度和果香的人可以選擇淺焙咖啡豆;喜歡苦味和濃郁風味的人可以選擇深焙咖啡豆。 全聯有咖啡豆嗎? 全聯有
Thumbnail
手沖咖啡豆烘焙完全指南:從養豆原理到義式豆手沖 手沖咖啡豆烘焙是一門融合科學和藝術的技術,從選豆、烘焙、養豆到手沖,每一步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本文將詳細介紹手沖咖啡豆烘焙的各個方面,包括養豆原理與常見養豆時間、義式咖啡豆手沖、深培咖啡手沖溫度、手沖咖啡注水技巧、淺焙手沖手法、手沖濃縮咖啡比例以
手沖咖啡豆烘焙程度選擇指南: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豆子來沖泡手沖咖啡 手沖咖啡的風味受到烘焙程度的影響深遠。本文將深入探討不同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包括豆子的外觀、香氣、口感及最適合的沖泡方式,幫助您選擇出最符合個人口味的咖啡豆。 1. 烘焙程度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烘焙程度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從
Thumbnail
早上出太陽了,雖然不知道會撐多久?心情還是很好 那就來烘咖啡豆吧(跟出太陽無關吧) 這次挑了「花神」來烘 攤開A4的白紙,舀一匙生豆 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慢慢挑,把有缺陷的、蟲蛀的挑出來 老花眼挑豆,很吃力 隨便挑個意思意思,就倒進我的小咖烘豆機 打開排油煙機,因為烘咖啡豆會有油煙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Thumbnail
愛喝咖啡的我到林口高爾夫球場時看到FOCA烘豆機的櫃位、接觸到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後就為之驚艷!以當日現烘咖啡豆煮的咖啡口感明亮、味道平衡超好喝!台灣研發組裝的FOCA二代智能家用烘豆機旋風式烘焙、搭配食品級鋼材漩渦加熱槽能讓豆子更受熱均勻,大容量銀皮盒能完整收集銀皮、烘豆時煙霧也極少,散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有時候面對事情,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那跟我自己沖了一手不怎麼樣的咖啡,卻怨咖啡豆不好的道理相同。適時學習別人面對工作的態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工具來執行。 分享自己沖泡咖啡的經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通過比較不同泡法帶來的不同口感,自勉在職垤面對挑戰時,採取不同的方法可能產生不同的成就。
Thumbnail
一般所謂的"下豆",會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指將生豆投入烘焙機的初始溫度,一般在200°C間。 另一個則是指烘焙完成後的下豆,淺焙約在約195℃~200℃,中焙約210℃~215℃。 這兩者的數值設定,對於咖啡風味都有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分享第三次使用咖啡烘豆機烘腰果的練習心得,包括烘豆注意事項、烤箱時間流程、添加口感建議,以及烘豆機使用流程。並介紹下一步的烹飪計劃『生薑炸生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