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思考甚久,主要是看到不同立場,覺得實在太難抉擇,也回想過往人生經歷覺得兩種角色可能都擔任過,重新釐清核心!因少子化,毛孩是必然的孤獨經濟下的產物,所以,災難之下,未來到底要不要救這些非食用的生命們
,這將會是修法單位面臨的重大議題之一?花蓮的地震,救與不救
,這幾年絕對不會是唯一的例子!
你願意好好照顧?不變成爸媽的責任?
小時候,或看到小孩子、小時學生們吵著想養狗、貓、魚、兔等生命,記得師長甚至成為大人的我都會說:
Q你願意花多少時間陪伴?
在我眼裏所謂的陪伴,已經不再是生,同時還是老、病、死;必須捨棄一些自由、時間、興趣愛好,不可以想出遊遠門就出遊,要確認是否有可接受的店家、住宿環境。
在生命來到與你作伴時,不是只有接受一開始的新鮮好奇感,更需要接受某些日子的樸實無華和平淡無味!
有件事觀察身邊親友和自己,非常有趣
兒時父母們忙工作,未必有時間陪伴,希望孩子們趕快起飛、快快長大;
等到年老、孩子們翅膀硬了要起飛,父母們變成當年的孩子,期待陪伴...
如果工作休閒制度要進化到芬蘭的父母陪伴,可能嗎?
Q你願意花時間整理大小便?
大小便永遠只是最簡單的,生命們都會有各自的情緒、個性,但是很多人沒辦法面對,有的是只是跟風、覺得好像很可愛就想養
Q你願意包容生命的一切?
就像婚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摩擦;人與生命的相處當然也是!生命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簡單說很簡單,實際作真是需要耐心和愛心;準備好與生命的每一天相處,都有可能是最後一天?生命到來時歡欣、生病時照顧養護、離去時道別感謝
。
有時候以為生命無法理解,其實隱約之中,你們的默契和互動都會發現:是的,有時候交流,根本不用言語!以人類來說,交流靠得不僅是口語、書寫畫畫,每一個肢體、動作、呼吸、音頻...,只要觀察夠敏銳,用「心」體驗生命的話,很多感受是超越文字!
把動物當作家人=要救自己的家人
把動物當作生命的存在=救人都來不及了
說實在,兩隻普隆共試著吃素,後來非常搞笑的因為薯條又破戒,也心理矛盾過:
植物也是生命,是不是不能吃?
自己養兔兔、天竺鼠、小雞、小鴨等,結果知道墨西哥盛產而吃某類生命、知道中國有吃兔肉、知道台灣曾吃狗肉兔肉、知道自己吃雞肉鴨肉,該怎麼辦?
救人已經是不容易的事,而救難人員要在困難重重之餘引導毛孩們或寵物們更是困難;多數人在意救難人員的性命,可能主要還是因為人類知道救難人員的意義和善意,然而小生命們在極度恐懼,未必能聽懂指令,曾拍攝電影或廣告的導演說:最難拍得好的挑戰-------小孩、生命;獨特的未社會化簡單純粹,讓毛爸毛媽在學校比拼、職場戴面具,更願意貼近,這樣的特質反而增添救援的困難度和救難團的人身安全?
該怎麼辦呢?
真的這麼重視寵物們,視孩子們是自己的家人,可以的話,想盡辦法在自保生命時,帶著、無時無刻的保護。
別人沒救到,你會心力交瘁的憤怒卻也沒輒,別人是另一個家庭的孩子、父母;你無法責怪其他人,否則你真的這麼把生命當作一個自身小孩時,你會自己義無反顧的重視和拯救,而這時更應該要在乎的是:
是否自己安全有能力,盡全力去救!
只有當自己是父母時,並具有一定的責任感的人,才會願意對另一個生命,全然的愛和付出!
若是身為去世的家人朋友,我會不捨、理解和尊重:
不捨一個生命不可控的消逝、身為她的親友們難受;
理解她為何作出這個決定:她生命的本質,是愛!
我們其他人可能會礙於各種眼光,不敢去捍衛、守護和活出自己生命最珍愛的,更多人永遠活在一生懊惱、悔恨、自責,同時,別人的眼光。
接著,少子化和不婚、晚婚、不生將會面臨的議題是:
頂客族沒有孩子的人生,將來遺產給誰?
這件事是延伸的思考,年初碰到相關的事:在台灣的華僑朋友約50歲離開人世,因尚未結婚也無父母、兄弟姐妹,財產由兄弟姐妹的孩子繼承!
兩人關係不常往來,如同現代社會兄弟姐妹一旦父母離世也漸行漸遠不緊密,這時花不完的財產不能全給配偶、反而平白無端給個陌生的法律關係規定的人!就算生前遺囑也未必能達到完全指定給想要留給的人,這種現象,再加上同婚、異性婚如果沒有自己有孩子或收養孩子,就等著1/3碗人生打拼的奉獻給他人!
兩個普隆共小有年紀,正在查閱相關法規、法律從業與律師們的建議,整合後再分享。
願大家平安健康、平安喜樂,花蓮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