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實習日誌 113.04.16_我忘了你的痛_楊晟】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係,都讓這個孩子的內在充滿壓力,好勝心、固執、沉默,這些原本被視為「不乖」的特質,當我了解背後的原因時,除了多了份理解、同情之外,更多的是一份慚愧。

     

    我生長的家庭算完整,但卻缺少了愛,爸媽容易吵架,親子關係也很緊張,我爸是相當固執的人,經常認為我不受教、不成熟,不懂得為未來做打算,國高中時期基本上能不回家就好,我的成長背景是我人生中影響很深的一部份,也是決定我走向教育的根本原因。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除了看到表面行為,更應該去理解背後的原因,這當然需要花很多的力氣,但我相信從過去的自己身上找答案,更能有效的幫助孩子。

     

    【你有懂她的痛嗎?】

    下午休息時間,有些孩子前往樓上教室練舞,我也上去想要看看孩子們的練習狀況,沒想到剛進去,就看到小語坐在角落哭泣,小函和小于在一旁安慰,看著孩子們混亂的狀況,我讓孩子們都先去練舞,我陪小語在角落冷靜。

     

    等到小語冷靜後,我開始跟小語對話,事情是小語自從上午體育課腳受傷後,腳踝有瘀青,一直很不舒服,導致練舞時有些不便,小于見狀想要安慰小語,但說出的話卻是:「還好啦,那只是小傷而已」、「又不會痛,只是瘀青而已」,

     

    小語聽到覺得很受傷,覺得小于在嘲笑他,於是哭了,但冷靜下來後,有仔細跟我說事情的經過,同時也表示知道小于是想要安慰他,但說出來的話讓人很不舒服。

     

    我試著同理小語的情緒後,我把小于叫過來,請他說清楚剛剛發生什麼事,以及他到底跟小語說了什麼,確認兩方說法無誤後,便告訴小于現在小語的想法和感受是什麼,小于有稍微嚇到:

     

    「老師我保證我沒有要笑她」小于慌張地解釋說
    「我知道你沒有惡意,但為什麼小語會有這種感覺呢?」
    「痾……」小于愣住了
    「如果今天你感冒發燒,你已經很不舒服,我還對你說:『又不會怎樣,每個人都感冒得過啊!』你有感受到我在安慰你嗎?」

    小于點點頭,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我請小于想清楚問題和解決方法後,讓他和小語單獨對話,我先離開去看看其他孩子,一轉身的功夫,就看到小語跟小于已經和好、在一起聊天了。

     

    當我試著不要以指導者的身分切入,不直接說出誰對誰錯,而是透過對話讓孩子們自己說說看、自己解決,其成果順利且動人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